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黔东南侗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侗族人  相似文献   

2.
<正>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黔东南侗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侗族人  相似文献   

3.
“六洞”、“九洞”地区是指黎平、从江、榕江三县毗连的广大地区。“六洞”地区是现在的从江县贯洞区辖地和黎平县的皮林、顿洞、肇兴等地;“九洞”地区是现在的榕江县加利和从江县的信地、增冲、架里及黎平县的银朝、双江等地。这些地区历来是侗族的聚居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人们的生活方式较多地保留其传统特点,民族文化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是侗族款组织最典型的地区,即拟就此对侗族的款组织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湖南、贵州交界的群山之中,分布着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侗族。根据史料的记载,侗族是古越人的一支,秦称“黔中蛮”,汉称“武陵蛮”,三国称“仡”,唐称“僚”,唐宋时期侗族地区作为中央王朝的羁縻州,“峒”作为该制度的基层行政单位,开始有“峒”、“洞蛮”、“洞僚”之称,元明清之后,有关“洞”的称谓渐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侗族”。侗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侗族是本地土著发展为侗族,第二种说法是侗族来源于广西梧州,第三中说法是侗族来源于江西吉安。三种说法都表明侗族是经过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5.
侗族的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人口一百一十一万,其中贵州六十二万多,湖南二十七万多,广西二十多万。在这三省毗邻的侗族村寨里,常可见到一种记载侗族习惯法规的石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区信地公社宰兰侗寨的寨门外就立有一块叫“信地新规”的石碑。碑文说:“国有律,寨有规。律必守,规必尊。同心同德,国富民安。众人思安,同定如下约规……”。这是信地大队全体社员于1980年农历8月25日共同订立的习惯法规,侗语叫biac jiv。根据民族特点订立乡规民约,共同信守,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保持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沉淀于藏文化中的苯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教是流传于藏族地区的古老宗教,是古代藏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属象雄文化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农奴制吐蕃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苯教分为原始苯教和系统苯教两部分。原始苯教是古代青藏高原各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因其特征同萨满教有某些相同之  相似文献   

7.
一在侗乡这块古朴而秀丽的土地上,不仅有优美动听、沁人肺腑的侗族民歌,还有形式独特、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朗诵词。它与侗族民歌交相辉映,给侗胞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增添了宝贵的一页。侗族朗诵词首元要推古老的“款词”。它是伴随着侗乡特有的民众自治组织——“款”而产生的。在古代,侗族人民为了团结群众,维护社会治安,抵御外来侵略,自动地组织起来,这种自发的群众组织,称为“款”。有以一村一寨为单位的小款,也有联村联寨之大款。“款”有民众公推的“款首”,有负责具体事务的“款脚”。款组织对外负责组织群众,抵御外侮,对内负责管理民众,制定和执行乡规民约。为了维护侗民利益,由款首组织群众  相似文献   

8.
色彩中国     
《山茶》2010,(11):46-46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傩戏又称“咚咚推”.流行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演出在“咚咚”(鼓声)和”推”(一种中间有凸起的小锣声)中跳跃进行,“咚咚推”便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到侗族地区,如果只看看鼓楼或风雨桥,或再看看为游客而进行的歌舞表演,恐怕还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实际上。侗寨中有很多乡间的民俗活动才是“原汁愿味”,而与侗寨鼓楼、侗乡风雨桥一起被称为侗族文化“三大宝”而闻名遐迩的侗族大歌,更是当今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原生态民间合唱音乐……  相似文献   

10.
榕江县境内的侗族人口12.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9.8%,按妇女服饰、发式的差别分为七个支系,各支系的土语、习俗也略有不同,他们分别聚居在不同的区域。乐里七十二寨侗族是其中一个支系,居住在县境中北部,以乐里镇为中心,分布在仁里、平阳等乡镇的七十多个自然寨。榕江侗族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的民族文化沉淀,风情浓郁古朴。自古以来,乐里七十二寨侗族青年男子有着“爬窗探妹”的恋爱习俗?  相似文献   

11.
侗族有较多原始文化的残余存在,主要体现在“补拉”文化中。当今侗族社会有两种独特的社会组织。一是“补拉”。“补拉”,侗语为“Pn4La:K10”,即“父亲与儿子”之义。补拉是当今侗族社会基层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每个“补拉”户数二三十户至一百户不等。它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相传有共同的祖先,执行内部禁止通婚等习惯法。在侗族,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于“补拉”而存在。二是与补拉组织相近似的“款”组织。三五个或者十几个相邻的村寨或“补拉”组成一个“款”。“补拉”与“款”的文化内涵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把二者统摄于…  相似文献   

12.
侗族的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富有智慧的民族,分布在黔、桂、湘、鄂等省(区)毗连相邻地带。长期以来,侗族人民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生活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共有八十多万人,主要分布于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三穗等县。侗族人多是聚族而居,一姓一寨或几姓同寨。大的侗寨有五、六百户,小的侗寨有一、二十家。侗寨多座落在依山傍水的田坝上,其住宅宽大,鼓楼壮观,寨边树木茂盛,再加上花桥流水的点缀陪衬,使侗乡呈现出一派秀丽雅致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沧源佤族自治县南腊公社有个海牙大队,“海”,佤语意为“领地”,“牙”,即“象牙”,译为汉语,就是“象牙领地”或“一副象牙买得安生的地方”。关于它,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海牙寨原来在孟定土司和班洪王子统治地区之间的未定界上。住在未定界上的百姓有个好处,就是不易被官家发现,因此它就  相似文献   

14.
侗戏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流行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族村寨。一、侗戏的起源与流传侗戏最早流传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唐朝以前,侗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就产生了与其社会关系相适应的文艺形式:“耶”(即在祭把和重大喜庆活动时用的歌舞),“嘎”(歌)、“垒”(念词)和“碾”(传说)。  相似文献   

15.
侗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她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品格,深为广大侗族观众喜闻乐见。侗戏除普及干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村寨之外,在与黔东南濒临的桂北、湘西的侗族地区亦有流传。解放前,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有关洞戏的史料只见诸口碑,而且在不同的侗族地区的口碑材料亦多有差异。好在大家已公认《李旦凤姣》‘是侗戏历史上第一个剧本”“,而且这出戏是从汉族故事改编而来。这样为找们的考察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线索,据此我们就有可能在不同口碑材料中对侗戏的起源、侗戏的创始人这些有关们戏的重大问…  相似文献   

16.
一、明清时期锦屏境内的学校据清乾隆《贵州通志》、《开泰县志》、光绪《黎平府志》、民国《贵州通志》记载,明清两代,今锦屏县境内有下列学校:铜鼓卫学在铜鼓乡铜鼓村。明洪武三十年(1379年),朱元璋派儿子楚王朱桢率兵镇压古州上婆洞林宽(锦屏启蒙人)领导的侗族人民起义后,在铜鼓这个“介乎五开(今黎  相似文献   

17.
“扭达尔”是过去土族妇女最常见的头饰。“扭达尔”鲜艳别致,种类繁多,包括互助、大通地区的“吐浑扭达尔”、“那仁扭达尔”、“适格扭达尔”、“加斯扭达尔”、“加木扭达尔”、“绊绊切扭达尔”、“哈雪扭达尔”、“雪古朗扭达尔”、“洛典扭达尔”等和流行于民和三川地区的“索不都扭达尔”等。  相似文献   

18.
侗族吊脚楼     
侗族吊脚楼○世一侗族源于“峒民”。古时侗族地区以“峒”为行政单位,故称其地百姓为“峒民”。至于侗族自己自称“甘”。侗族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带,其中大半在贵州约有150万人。由于住地环境及语言习惯的差异,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的哈尼族,有一种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大摆寨宴。这一颇有文化内涵和积极意义的传统习俗,可谓是哈尼族食文化的代表。它深入人心,世代相沿。哈尼族大摆寨宴,一般都选在“扎勒太”(十月年)或“昂玛吐”(祭寨神)这两大节日里,但有的村寨也选在春节后某个吉祥的日子里。在选定的这一天,不论村寨大小,每户人家都要做一桌自己最拿手的佳肴美味,一家一桌,全村寨欢欢喜喜、齐刷刷地来大摆寨宴。地点选在广场、街道或秋千场上(荡秋千是哈尼人最喜爱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每个村寨都设有秋千场)。寨宴开始之前,先噼噼啪啪…  相似文献   

20.
侗族琵琶歌     
《文史月刊》2014,(5):F0002-F0002
<正>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侗家寨都有鼓楼,每逢节日和劳动之余,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会尽情地欢乐,弹起琵琶,传歌、对歌。侗族歌手在唱琵琶歌时,也常常用它伴奏,自弹自唱。侗族琵琶歌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