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郭云菁 《收藏家》2023,(8):98-107
明鲁荒王墓出土的“天风海涛”琴,是目前仅见的考古出土的全箱式七弦古琴。本文揭示了该琴从宋元明三代至今的流传经历,又从唐琴和雷琴的斫制历史入手,结合有山东流传经历的三张唐琴来总结唐琴和雷琴的特征,据此对“天风海涛”琴展开再讨论。最后对“天风海涛”之雅名进行了分析,并概述其延用状况,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古琴的保护和传承,期待古琴在新时代演奏出最大气恢宏的“华夏正声”。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开始,我连续发表论唐代古琴的研究文章。到目前为止,已经见到的唐琴只有16张,再没有新的发现。而有唐代年款,并非唐代的制作,却有相当的数量。为了推广用典型器进行比较的识别方法,于是不厌其烦的反复论述,关于唐琴的文章一写再写,目的就是为了明辨是非,消除“今天下唐琴多矣”的影响。在15年间,发表近20篇有关唐琴的文章,阐述了新的识别方法,可暂告一段落了。故在1999年初开始把重点转移到宋代古琴方面,发表了《两宋古琴浅析》,其后,根据台北古琴艺术季的需要,将这篇浅析又改为《论两宋的官琴与野斫》,发表在《世纪古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由于自晚唐  相似文献   

3.
唐朝是琴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现存的唐朝古琴无论从音质、形制还是历史价值,皆是历代琴器中不可多得的顶级至宝。浙江省博物馆藏彩凤鸣岐琴,曾是定王府行有恒堂第一琴,又是民国琴学宗师杨宗稷半百琴斋第一琴,并著录于《琴学丛书》中,又是唐琴第一推雷公的雷公琴,且声音绝佳。彩凤鸣岐琴作为流传有序的唐琴重器,是唐琴中不可多得的神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就湖南省博物馆所藏"鹤鸣秋月"、"独幽"与上海近年发现的"韵磬"三张古琴之是非真伪问题进行研究考证的记录。这三张琴均系早经著录、为琴人所肯定的传世唐代雷琴或唐代李勉的制作。百年来一直被琴家视为瑰宝,既笔之于书,又一再加以复制者。但从今天新的认识角度来看,前人对上述三琴的论定都是值得商榷的。 80年代初期,笔者在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唐琴的特点及其真伪问题》,专论唐琴的鉴定问题,其中综述了唐琴的特点;讨论了唐代的雷琴、唐代的宫琴与野(?)及唐琴  相似文献   

5.
唐冶泽  杨婧  陈刚  申林 《文物》2012,(12):80-89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收藏古琴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博物馆之一。近年本馆对馆藏的45张古琴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修,在此基础上,又聘请专家鉴定组进行了全面鉴定。经鉴定,这批古琴中8张为一级文物,11张为二级文物,22张为三级文物,3张为一般文物,另有1张琴未定级。其中唐琴1张、宋琴6张、宋元之间的琴1张、元琴1张、明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琴珍萃》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古琴图笈,它的出版,对于宣传与发扬古琴艺术,使爱好古琴人士得以了解传世古琴的概貌,欣赏国家收藏的古琴珍品,功不可没。几经阅览,愿先就其中唐琴试作一些肤浅的补充介绍,希望能增加读者的兴趣和对唐琴的近一步认识有所裨益。古代弦乐器中幸存于今者惟有古琴,而存世最古的有唐代的制作。这种情况的形成,一则是几千年来礼乐教化传统的影响,使历代帝王及文人士大夫皆以古琴  相似文献   

7.
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藏有中国古琴“枯木龙吟”,对其制作年代众说不一,或云唐,或云宋。本文根据唐琴的标准器,从形制、漆色、断纹、刻工、功用等方面考察,论证了琴为中唐时期雷氏制作的商品琴。  相似文献   

8.
日本奈良正仓院珍藏的“金银平文琴”(图一、图二),是日本的一件国宝,并被认为是一张流传有序的古琴,其璀璨夺目的艺术装饰,是举世无双的。这种装饰工艺,在我国称之为“金银平脱”,是传统髹漆工艺中的一个品种,虽然文献中说它在唐代极为兴盛,但今天能看到的遗物绝少,所以这张琴不仅被日本人视为至宝,就是在我国的学术界中也一直是一件脍炙人口的、唐琴中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珍藏着金银平文琴、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阮成和箜篌等中国唐代乐器,它们虽然常见于中国的史书和诗文当中,但在中国却已失传绝迹。金银平文琴是一张长一百一十四点二厘米的唐制古琴,以通体施有精妙的金银平纹而著称,其装饰的豪奢,是在今日所见的古琴中独一无二的。琴的轸和足是用象牙制成的,琴底凤池内有“乙亥元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承郑珉中先生唐宋琴器论述之馀绪,试为探究元代的古琴。究竟何为"元琴",向来从未有可信的说法,盖因无法总结出元代古琴独有的工艺特点。笔者通过对史料和存世琴器的研究,先以横跨宋元的斲琴师严古清为个案,分析认为元代前期的琴器,与南宋后期古琴风格一致,无法分别;再考察向所认为的"元琴"唯一代表性人物朱致远的生平,指出其斲琴生涯横跨元明,实为明琴风格的开创性人物,由此事例,可知元末明初琴器亦无法分别。综言之,如未有可靠的署年号腹款,元代的古琴,或与南宋后期琴一致,或与明前期琴一致,只可能分别断之为"宋元琴"和"元明琴"。也就是说,不存在具有统一时代风格的"元琴","元琴"不应成为古琴断代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听到传说,旅顺博物馆藏有一张唐斲“春雷”琴,六十年代初曾送至北京,请当时的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查阜西氏鉴定过,他确认是唐代制品。唐“春雷”琴是古琴中的一件重器,相传为北宋宣和百琴堂所藏,在元人周密的《云烟过眼录》中著录过,被后人视为“最著名之古琴与最著名大家所制之琴。”而旅顺的这张“春雷’’是否就是那一张?前年有机会在旅顺看到了这张唐琴“春  相似文献   

12.
陈静 《四川文物》2003,103(1):47-50
古琴与华夏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厚的关系,其历史、艺术价值在古今都非同寻常。古琴之所以珍贵,在于优质木材难寻及复杂的制作程序。本重点介绍了三件不同时代的馆藏传世古琴,其中最罕见、也是最珍贵的是一张唐琴。  相似文献   

13.
吴振文 《文物天地》2023,(8):114-117
胡若思旧藏“清角”琴,曾经被认为是唐琴“清风”。经过比对研究后发现,“风”字应为“角”。“清角”琴龙池两侧满布周必大的长篇铭文,铭文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九霄环佩”琴、原宋内府藏“虞廷清韵”琴的题刻基本相同。“清角”琴的琴面与琴底漆面保存状态差异明显,这种差异有其修复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史上重要流派,对于中国古琴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而扬州梅花岭史公祠很早以前就是广陵琴社琴家们的弹琴雅集之地。此次成立的广陵琴派音乐史料馆将通过文字、图表、实物等,从琴史、琴人等侧面介绍广陵琴派,普及世界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悠久历史和基本知识,这是中国第一个展示古琴历史的纪念馆。中国首个古琴史料馆落户扬州@孙文飚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藏一张明代落霞式古琴“秋波”,据考证为明代受封于江西抚州的益王监制。清代以后,它被广东的文人琴士评为广东四大名琴之一。运用剖面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拉曼、光学光热红外显微光谱、热裂解-色谱质谱分析等科学检测手段,对古琴脱落的大漆残片进行了无机和有机成分分析,并对其工艺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大漆残片保存了两个时期的不同髹漆工艺,早期以蛋白质类和非/半干性油黏结剂混合黏土类无机矿物做灰胎,晚期以大漆和干性油黏结剂混合鹿角霜/骨灰做灰胎并掺加少量黄铜屑。将科学分析与古琴槽腹、琴背的铭文相印证,进一步明确了“秋波”琴明末斫髹、清末修复的流传历史。此外,运用盖蒂保护中心研发的ESCAPE数据分析方法,首次在中国传世古琴样品中明确鉴定出一般认为产自越南的野漆品种laccol,其为清代重修时广东中山的修琴师使用添加的。本研究立足于古琴文物实体,以详尽的科学实验为支撑,并参阅《太古遗音》《髹饰录》等文献,为明代益王琴的制作工艺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古琴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古琴艺术包括琴制、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琴派等,本文拟从琴谱、琴曲、琴派等与本馆藏文物有关的几个方面着手,联系衢州特殊的历史环境,阐述古琴乐在衢州传承、发展的原因,并对馆藏古琴曲谱略作陈述。  相似文献   

17.
郑珉中 《收藏家》2008,(12):73-78
一.“猿啸青萝”琴1.从管平湖先生得“猿啸青萝”琴开始50年代初期,北京的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由中央音乐学院古琴副教授调任民族音乐研究所古琴组副研究员,专门从事发掘古琴曲的打谱工作,经昔日的琴学弟子程子容君介绍,得与其长亲山东诸城派的古琴大家夏溥斋先生相识,夏先生年事已高,平湖先生执弟子礼待之,  相似文献   

18.
漫谈有关琴史的几个问题——与津门琴友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岁秋得《春阳琴刊》第二期,读津门琴友以《对古琴定型期的一种假设》为题,论述古琴艺术的全面成熟期在唐宋之间,最后提出结论说:“引伸开来,琴的历史大约有几千年,而今天一般意义上的形制成熟的古琴的  相似文献   

19.
二、灵机式琴在现存的明清两代琴谱所收录的历代琴式中,可得历代古琴图形五十余种,而传世的历代古琴与之相同者大约只有十五六种,在传世与出土文物、图画中的古琴图像与之相同者仅四五种,两者相加未及历代琴式之半。历代制琴,由于继承关系,相同类似之作陆续出现于不同时期,琴谱之中绘制镌刻之图形本欠精确,加以代代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在久负盛名的民间古琴流派——吴派古琴中,以吴门世家取得的艺术成就最为引人注目,吴门四代同耕,先后有吴兰荪、吴兆基、吴光同、吴明涛等四代主要传承人,尤其以吴兆基先生集吴派古琴之大成,他创建了吴门琴社,形成了新的吴门琴派。吴门琴风中正平和、宁静古朴、清逸洒脱、气韵生动,被誉为"吴门琴韵"。二、琴社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