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赵晓云  田金平 《沧桑》2009,(3):201-202,210
本文对山西省三类不同院校(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的近1700名大一和大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有关输入方面的问卷调查。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从男女生对比、一二年级对比以及文理科对比三个角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输入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揭露出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概念辨析及其划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魏伟  周婕 《人文地理》2006,21(4):29-33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的前沿地区,是城乡作用力交织碰撞的地域空间,对它的概念描述及划分因城乡发展的背景各异以及研究角度的差异而不同。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区概念的发展,比较了我国描述城市边缘地带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使用范围,针对当前国情,提出了突出地域空间、土地、社会、经济方面特征的城市边缘区概念;结合常用的划分边缘区的几种方法,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从城市规划角度划分边缘区的主要原则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3.
边界效应与跨国界经济合作的地域模式——以东亚地区为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汤建中  张兵  陈瑛 《人文地理》2002,17(1):8-12
边界是划分不同政治实体及其管辖地域的政治地理界线。国际边界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屏障和中介两种效应,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从跨国界经济合作的角度,可划分出封闭型、半封闭型和开放型等边界类型,不同的边界类型对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不同。边界效应在空间维上是可变的,通过空间扩散向腹地外延。文中图示了核心腹地、紧密腹地和边缘腹地三种类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推动下,开放型边界逐渐增多,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发展,成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本文以边界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的东亚地区为研究样本,提出了边界跨国界经济合作的3种基本地域模式,即通道模式、贸易口岸模式和开发区模式,并探讨了各自在边界经济合作中的发展内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金朝建国后,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在各地设置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路级管理机构,如总管府路、转运司路、招讨司路、统军司路等。转运司路即从经济角度进行的路分划分。由于金初政治动荡,在各路转运司中,五京路转运司建制沿革情况较为复杂,本文详细探究了这五路转运司的建置沿革过程,从中可以看出金代行政建制情况,由此也可以初步了解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统治者对政治制度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5.
晋南地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以地理界标明显的中条山为界,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主要为盆地区,包含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南区主要为山地区,包括平陆芮城谷地和垣曲盆地。本文通过对晋南庙底沟二期文化以来已发表C14数据的再分析,从绝对年代角度对北区和南区新石器末期文化分期进行对应。依据重要遗址典型单位进行各区文化分期,并从聚落、重要遗迹和遗物等方面的特征出发,对晋南新石器末期的文化变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窑系”概念形成于20世纪,曾经在古陶瓷研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作者认为,“窑系”的划分并不能从时代和生产规模上反映出瓷器手工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对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研究无太大意义。“窑系”的概念显然是从收藏和鉴赏的角度出发,并且受到了古人从收藏角度出发而编撰的谈瓷文献的影响。因此,从考古学的角度审视,就必然会感到这一体系的不足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傅平 《沧桑》2010,(5S):32-33
<正>(2010年8月20日)同志们:本次立法论证会的主要目的是就《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条例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概念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各位专家分别从各个角度对《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意见,特别是山西大学和财经大学的专家还提出了系统的书面论证意见,这对我们修改、制定好条例,是个很好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杜水生 《考古与文物》2007,(4):86-93,112
塔水河遗址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乡塔水河上游的葫芦坝左岸一处岩棚下,北距陵川县城约45公里。1985年-1987年,陈哲英研究员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并于1989年发表了试掘报告,根据发掘者提供的骨化石标本测定的年代为距今26000年。报告发表后,不同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对石制品进  相似文献   

9.
程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27(3):113-121,159
河北安抚使路是北宋在宋辽边界地区设立的军政区划。本文就河北安抚使路划分的原因从军事地理和粮食补给两个角度进行剖析,合理解释了河北各安抚使路的整体布局和形态差异,突出了军事交通地理和后勤补给运输路线在影响安抚使路划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初,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对在灭秦战争中战功突出的将士及亲属大行分封.其中仅列侯就分封了811人.列侯在二十级爵制中处于最高的等级.按金字塔等级划分的话,除了皇帝、诸侯王外,列侯就是第三等级了.本文就列侯在当时的政治地位进行一下探析.  相似文献   

11.
武建华 《沧桑》2011,(5):7-7
7月7日,运城市地方志办主任会议召开。会上,市地方志办主任雷英铎就学习贯彻全省地方志办主任会议精神作了安排部署,市地方志办副主任宁雪瑞就《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情况作了解读和说明,市地方志办副主任张武虹就《山西省乡镇简志》《山西省村志编纂方案》等工作进行传达和布置,各县(市、区)志办主任就近半年来修志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并展开了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地理分布与区域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书法家的空间分布体现着书法家与经济、历史及地理环境之间的某种关联。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学的角度 ,选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4 91位书法家 ,详细分析了他们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分异。并根据分析结果 ,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书法发达区域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途径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传康 《人文地理》1991,6(2):24-36
分别从历史发展和多民族分布对文化风光,从地域分异规律对自然风光进行旅游开发评价,划分中国1级旅游文化区,以华北区为例划分2、3级旅游文化区,对海内外客人分层次讨论其旅游目的地选择。区域旅游不能完全取代跨区的长线旅游。指出中国旅游开发的途径和对策,对中国旅游业发展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不能有过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4.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方志资料划分为若干种类。要采用科学、实用、有效的方法采集和整理方志资料。对“活”资料,必须坚持“抢救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2003年9月28日,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大运高速公路通车庆贺大会。会上,省委、省政府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领导人和各界贵宾赠送了山西省、市(地)、县(市、区)三级新编志书。此举在山西省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6.
范晓玲 《沧桑》2011,(4):135-135
4月21日,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邓永明、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晓光等一行十人到襄垣就《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立法工作进行调研,听取县人大、县政府对《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永奇 《沧桑》2012,(2):1-2
正(2012年4月5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山西省志》编纂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山西省地方志工作"十二五"规划》,对《山西省志》编纂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下面,我就做好《山西省志》编纂工作,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旅游行为的旅游目的地空间层次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陈婷 《人文地理》2009,24(6):107-110
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研究比较丰富,视点主要在于经济与地理空间。但是,旅游业是市场导向非常明显的行业,从旅游行为角度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层次更具有现实意义,对指导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管理更具有操作性。本论文从旅游行为导向、管理方便性角度,融入社区理念,提出了新的旅游目的地解读,将其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游览服务区、社区服务区和社会服务区,并分析了它的空间层次结构关系和主要要素。论文最后从规范管理角度提出管理层次与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反托拉斯法目标多重性形成原因的历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铁 《史学月刊》2004,(6):83-94
历史表明 ,美国反托拉斯法从一开始就不是像罗伯特·博克所说的只有一个目标 ,即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经济效率。不同的利益集团和不同地区的代表在第 5 1届国会上的较量就决定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在目标上的多重性。共和主义的权力均衡理念、自由主义的产权观、古典经济学的契约自由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价格学说也对这种多重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后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美国反托拉斯法因为整个管制体制的变化而在目标上与时俱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 ,诸如重整市场、稳定经济、加强社会关注和提高经济效率等等。因此 ,美国反托拉斯法在目标上的多重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前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城乡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许多传统村落也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评价就成为科学保护,适度开发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旅游美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从旅游审美层次的角度对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对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山西省黎城县霞庄村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