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修志感悟     
终身难忘修志情。也许是多读过几遍《红楼梦》的缘故。在修志过程中,常想起曹雪芹。曹雪芹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条件下,依然能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对此,我一直怀有十分崇敬之心。“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实在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  相似文献   

2.
正《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昆曲,百戏之祖。200多年前,在一位泰州人的主持下,《红楼梦》遇上昆曲,开创戏曲表达红楼先河,演绎了一出经久不衰的舞台经典。红楼首戏仲振奎(1749—1811),字春龙,号云涧,别号红豆村樵、花史氏。清乾嘉时期泰州戏曲家,一生写了16部昆曲传奇,其中最负盛名的即是《红楼梦传奇》。  相似文献   

3.
真是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完的曹雪芹,辨不清的四十回,登不上的青埂峰。难怪去年在江苏南京召开的《红楼梦》座谈会上,一位同志发言的第一句话就是“曹雪芹万岁!《红楼梦》无疆!”可见伟人、伟著之影响。 1980年一个仲夏之夜,我和三个大学同学冒昧拜访了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号的主人舒成勋先生。由于他的指引,我开始对曹雪芹在香山  相似文献   

4.
<正>《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集大成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瑰宝。历来沉迷于此书的读者、为其皓首穷经的红学家不知几何,却任谁也不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时至今日,距离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已有三百年,社会意识、风俗习惯均已发生极大变化,读者再读《红楼梦》,对书中再平常不过的节日宴会、婚丧嫁娶、衣食日用都会感到十分陌生,甚至无法理解,而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这部呕血之作,它的伟大与悲悯,正蕴于一场接一场的节庆宴会、婚丧仪式、妯娌往来、姊妹闲话等日常生活中。可以说,理解了民  相似文献   

5.
张晓晶 《神州》2013,(7):13-13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也就是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的整体就是以上层的贵族为中心思想,然后以真实、很鲜活的描述了十八世纪我国末期的生活,这段生活的记录就是对当时的封建社会走向崩溃巅峰真是的记录,然而这不小说真正的能够成为我国小说文学的最高顶峰,难以超越,不单单是因为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也是非比寻常的,因此,本文阐述了在此部小说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重要人物进行分析,仅供参阅。  相似文献   

6.
纳兰诗词与《红楼梦》张一民“一梦红楼感纳兰”。曹雪芹小说《红楼梦》问世不久,就有人为之索隐抉微,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先河。索隐派最早提出的是“纳兰”说:即《红楼梦》乃写康熙朝大学士明珠家事,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就是贾宝玉的原型。始作俑者当为乾隆皇帝...  相似文献   

7.
凝聚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文化结晶的《红楼梦》 ,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东方神韵 ,赢得了不同民族、不同肤色读者的喜爱和重视 ,使之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据统计 ,《红楼梦》已被译为25种语种、180种版本在全世界各国发行 ,她已成为各国学子了解中国乃至了解东方文化的必走门径。为实现这一切 ,许多中华学子殚精竭虑 ,前赴后继 ,功不可没。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威斯康辛大学终身教授周策纵就是其中之一。少年“红楼梦”周策纵1916年出生于湖南祁阳一个书香之家 ,童年即爱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十三四岁读初中之际 ,就有题咏《…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9.
<正>《红楼梦》是中国拥有读者最多的书籍之一,常州人对于《红楼梦》怀有一种特殊情怀。《红楼梦》第120回写贾宝玉在“毗陵驿”的运河船头拜别父亲贾政,消失在常州郊外白茫茫雪原的一座土坡后面。笔者曾撰有《红楼遗梦在常州——〈红楼梦〉故事终结地考》[1]与《〈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密不可分之微观探析——力证结束于常州运河畔毗陵驿的全书是曹雪芹原著》[2]两文,力证常州为“红楼圆结地”。  相似文献   

10.
1928年,《文学周报》五卷二十五号刊载了郭绍虞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介绍〈歧路灯〉》。文章一上来就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而不知道《歧路灯》,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的作者曹雪芹与吴敬梓而不知道《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这三部差不多同时的长篇著作,而显晦之不同有如此!这诚是近世小说史上一件不平常的事实。”接着,文章将《歧路灯》与《儒林外史》、《红楼梦》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几个月后,朱自清又在《一般》第六卷第四号上发表了《歧路灯》一文,认为“《歧路灯》是中国旧来仅有的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研究风波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因两个“小人物”的文章引起了《红楼梦》研究风波,其发展过程及成因后果值得反思:领袖人物介入,行政机关组织,举国文人参战,批评对象更迭,风波所及,彻底改变了争论的性质,演变成为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纳入政治轨道的大批判运动,对国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人的命运为之改变。欲知详情,请看,《<红楼梦>研究风波实录》一文。  相似文献   

12.
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清代满族文学的典范之作。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表现在文学、建筑、饮食、医学养生等方面,在服饰方面、尤其是女性服饰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小说《红楼梦》作为一部清代小说,反映了满汉融合时期的服饰特征。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俨如一部清代满汉服饰大全。本文将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归类法和综合研究法,对小说《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女性服饰的款式和佩饰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将对小说《红楼梦》女性服饰做出总结,得出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及身份地位与服饰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俞平伯《红楼梦辨》是"新红学"史上的第一部研究专著。关于该书的版本问题,该书于1923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52年修订为《红楼梦研究》,是比较清楚的事实。但该书是否再版发行,红学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而1929年版本《红楼梦辨》的"发现",为这一问题的解答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话。  相似文献   

14.
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清代满族文学的典范之作。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表现在文学、建筑、饮食、医学养生等方面,在服饰尤其是女性服饰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小说《红楼梦》作为一部清代小说,反映了满汉融合时期的服饰特征。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俨如一部清代满汉服饰大全。本文将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归类法和综合研究法,对小说《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女性服饰的面料、纹样和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雪晴 《丝绸之路》2013,(12):33-37
"痴"本是一种生理疾病,意为呆傻之状,无深意可言。魏晋时期,"痴"逐渐作为一个文化问题而出现,由一个完全贬义的词语变成带有智慧色彩的褒义词。到明清时期,"痴"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发展,曹雪芹的《红楼梦》将"痴"的文化意义更是发扬光大。"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存在于文学作品中难以准确表述和被人理解,它所表示的含义是纯粹的上层精神世界,与世俗之意明显不同。"痴"在《红楼梦》中具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味,需要读者通过自身的感悟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契合,方能真正领悟"痴"之意味。  相似文献   

16.
樊斌 《文史春秋》2023,(6):39-42
<正>南京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乡,是曹家三代四人任职江宁织造一甲子之地,亦是曹家曹寅一支的根基所在。笔者长期研究红学与南京,窃以为,以家世、家事等为切入点,更能接近和理解曹雪芹身世与《红楼梦》写作背景的关系。家道骤变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的嗣父曹(?)因亏空巨大,获罪入狱。曹家慌忙变卖家产以期偿还,却被弹劾意图转移财产,雍正震怒,第二年正月下令彻底查抄南京曹府,全家遣返北京。自此,曹雪芹家族自康熙二年(1663年)起,在南京三代四人任江宁织造65年的官宦生涯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7.
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清代满族文学的典范之作。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表现在文学、建筑、饮食、医学养生等方面,在服饰方面、尤其是男性服饰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小说《红楼梦》作为一部清代小说,反映了满汉融合时期的服饰特征。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俨如一部清代满汉服饰大全。本文将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归类法和综合研究法,对小说《红楼梦》中所描写的男性服饰的头饰、服装、佩饰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得出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及身份地位等与服饰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先兄早年即研究《红楼梦》,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为中国学生作过《红楼梦》演讲。1947年到西安时,在西北大学作过一次《红楼梦》演讲,听讲的人很多,我当时也去了。偌大一个礼堂,座无虚席,每一个窗台都被人占用了。演讲开始后,全场没有一点声音,当时我感到不是在听演讲,而是在看一个演员作表演,而且是一个人扮几个角色,王熙凤的阴险毒辣,林黛玉的多情善感……都演得惟妙惟肖。他的精彩演讲,轰动了整个古城。此后,先兄还于1961年到陕西师大作过一次讲学。先兄吴宓演讲《红楼梦》@吴须曼  相似文献   

19.
童志强 《江淮文史》2005,(5):97-108
1964年,我怀着当作家的愿望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进校一年多就遇“文革”动乱。在《红楼梦》都被当做黄色书籍查没的年代,作家梦既破,又无书可读,顿生歧路彷徨之感。自古文史不分家,不能治文,那就治史,古代史帝王将相不能搞,当代史扑朔迷离不想搞,于是就将目标转向建国前的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20.
何慧 《神州》2012,(2):2-2
《红楼梦》小说中人物众多,情态各异。但有几个人因为她们的独特气质,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如王熙风之“威”,探春之“敏”,刘姥姥之“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