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继赵孟瞓之后艺术贡献卓越的一座"高峰",《画禅室随笔》是汇辑他有关书学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通过对其中书法艺术观的探索,揭示了董其昌由"合离"至"我神"的艺术学习观,以"修悟"觅"禅悦"的艺术生存观,会"众家"求"变古"的艺术创新观。这些对今人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禅逸一词出现于近代,主要用来形容宋代开始出现的一批禅画家。牧溪作为禅逸画风的集大成者,在日本被称为“画道的大圣人”,在中国近代也有“墨气深沉集大成者”的美誉。其笔墨中的自由洒脱、不费装缀,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均有所体现。本文从《六柿图》这一作品出发,从笔墨、构图、题材等方面探讨其禅逸画风的具体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4.
黄朋 《东南文化》2001,(9):54-57
《画禅室随笔》的作究竟是谁,这始终是一个在画史上引得争议的话题。本通过对《画禅室随笔》主要版本的考订,明确了此书为清初杨补在董其昌《容台集》遭禁毁后,辑录董其昌书画语录而成的史实。但杨补的辑录并不严谨,讹误颇多,对后世研究董其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为溯本清源,防止谬误继续流传,我们今天对这部书真正作的考订及对其内容的校勘才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庞倩 《西夏研究》2022,(3):14-19
唐代沙门宗密的《禅源诸诠集都序》是最重要的禅宗思想史文献之一,本文依据上海古籍出版社蒋维崧、严克勤二位先生20世纪末在圣彼得堡拍摄的照片对《西夏译华严宗著作研究》中漏收的俄藏инв.№7119号西夏译本《禅源诸诠集都序》进行校录和译释。文章译释的内容相当于通行汉文本的“卷下之二”的残存部分,并指出这个西夏译本在校勘汉文本方面的价值,目的是为中国佛教史和翻译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伪满洲国时期东北地区修建了大批建筑,这些建筑的设计、选材、风格等都与以往的建筑有所不同。通过《满洲建筑杂志》的诸多文章可以看出,伪满洲国初期的建筑在建筑样式、建筑工艺、建筑结构和建筑功能等方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7.
《受禅表》碑,坐落在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汉献帝庙内,与《上尊号奏》碑东西并列。镇南城墙上有“受禅台“遗址。繁城镇古称繁昌,南距临颍县城15公里,北距许昌市12.5公里,是汉魏之际曹丕为取代汉献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而筑坛受禅的地方。《受禅表》碑就是当年(三国魏黄初元年,即220年)为纪念这一受禅大典而建的。此碑石料为青蓝包鲕状石灰岩,质地坚硬呈颗粒状,俗称“鱼  相似文献   

8.
韩冰 《中原文物》2015,(2):73-78
汉代建筑特别注重屋顶上的装饰,特别是建筑的屋脊。汉代建筑上的屋脊出现了正脊凤鸟、三角形火焰珠;在"反宇"屋面出现了鸱尾;垂脊上有了起翘装饰。汉代屋脊上的装饰除了美化建筑之外,还有着吉祥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代禅画的繁荣是在特定时期,多种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独特产物。佛教壁画的深厚底蕴直接引导了其创作意图,并为文人画的创作内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不同媒介艺术形式的交融最终决定了宋代绘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回答。我以为,简单地说,历史就是故事,就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历史,不能还原,不能再现,这是历史的遗憾,也是它的魅力。尽管历史有这样的缺憾,但并非无迹可寻。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仍能发现先祖们留下的种种印记。这给后人探寻、破解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来看,文字禅具有丰富的诗意,即文字禅是禅师和士大夫在自由时间内的自由精神生产活动.从传播媒介来看,文字禅具有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连续性;从表现内容来看,文字禅具有自然与精神之间的连续性;从诠释方式来看,文字禅具有显现与沉默之间的连续性.文字禅的诗意性可作为当代文论建构的重要资源,而文字禅的连续性则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2.
演出是从剧场外的通道上开始的.票口、剧院大厅、长廊、电梯、咖啡厅,演奏家身着华服在观众面前演奏,二胡、琵琶、笙、箫、筝、笛等袅袅低鸣,所到之处,皆能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魅力,时时刻刻皆能被优美动听的音乐所环绕所…… 8月26日、27日,中央民族乐团携手著名导演王潮歌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民族乐剧《印象·国乐》,这是一台以创新为手段、大胆越界、突破国乐的常规演出模式、第一次把演奏家引入剧情的时代化民族音乐会,着重突出中国传统水墨画、山水画的风格,在大写意的意境中叙述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雪国》表层故事的禅佛意识和虚无主义情调具有明显的消极颓废色彩,只有当表层故事之后潜故事投射到表层,大大改变了表层故事的形态,所谓虚无和死亡之美的审美形态才臻于完整。在驹子潜在视角与形式叙述者、岛村的视角对抗中,潜故事逐渐浮现;此时由于驹子潜在视角是价值独立的,故《雪国》叙事结构又有复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寒笙 《风景名胜》2010,(7):32-41
“我想有个家。”今天,当我们渴望拥有自己的房子时,我们不会再满足于一个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建筑,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健康、环保、舒适的家。  相似文献   

15.
陈建标 《南方文物》2004,(3):100-103,78
厦门鼓浪屿建筑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定中英《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强为了在华获取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势力,肆意掠夺资源,抢占强租土地,企图使之成为长期侵占中国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以来,因众所周知的缘由,两岸同胞"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海形势稍有缓和,上海艺术名家敢为两岸先,一举冲破人为藩篱,开启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先河,从而在两岸交往史上留下了感人肺腑、弥足珍贵的一个个历史印记。本刊将陆续发表这些艺术名家赴台的经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筑上的匾额和楹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民 《南方文物》2003,(3):95-96,89
匾额和楹联是中国文学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常见的是将匾文和联文用木材制作悬挂在建筑上,或者用砖雕石刻镶嵌在建筑上,也有直接雕刻或油漆在建筑上,成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从匾额的“额”和楹联的“楹”字看,好像就是建筑的构件,可以称它  相似文献   

18.
郭明 《华夏考古》2012,(1):63-80
本文对先秦时期的墓上建筑进行类型学分析,总结了各时期墓上建筑的特点和分布状况。商代已出现墓上建筑,但为数很少,与等级无关,其源头还不能找出合理的答案。西周除商系前掌大墓地极少数西周早期墓葬沿用墓上建筑外,其他地区基本不见墓上建筑,北吕ⅤM301属孤例。墓上建筑的再度出现为春秋时期,见于雍城秦公陵园,战国时期在三晋地区流行开来,但其他地区不见。东周时期采用墓上建筑的,均为高级贵族。  相似文献   

19.
梁三朝乐四十四设寺子导安息孔雀凤凰文鹿胡舞登连上云乐歌舞伎,载《隋书·音乐志》,是研究中国古典戏曲、音乐的一条重要资料。20世纪以来,我国不少学者都曾对它作过整理研究,不仅理解不一致,而关于这二十五个字的断句标点,也各不相同。兹举其有代表性者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四川卷》序严福昌《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是一部分卷本安省区编纂的大型工民书。这是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发起主持编纂,列入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科“七五”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