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的现实。让人们对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感到困惑。然而纵观英、法、关、日诸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元一例外都经历过曲折与反复。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亦然。政治近代化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有一个起点、开端,然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中国的民主革命,从辛亥算起,到1949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时近40年,这较之荚、法、美、目政治近代化所经历的反复与曲折、所经历的时间,并不为过。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过程的起点和开端,没有辛玄革命,就没有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从思潮史角度研究东方政治文化,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无疑是考察的重点问题。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阿拉伯民族主义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背景,①最晚也要追溯到19世纪末期。它经历了20世纪三大变动时期:1908年青年土耳其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而逐步形成为阿拉伯世界政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探讨它的历史发展轨迹,有助于具体全面理解它的实质、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记电影《黄金时代》上映之后,人们对女作家萧红的命运和经历尤为关注,许多报刊和网络一时热评风起.人生只有31年的萧红有着坎坷的经历,更有着传奇般的文学生涯和爱情生活. 萧红当年名字叫张乃莹.本文整理者的父亲方未艾是她和萧军当年在哈尔滨患难之交时最亲近的朋友,生前曾把他们在哈尔滨的往事详细地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4.
队员们是通过全国海选来的,全是一些非常普通的人,每次想起他们能清楚地感觉到那种正直.善良、质朴和追求生命价值的直截了当。也正是因为这种简单朴素的状态,使我们的身心在经历了艰难、伤痛、困顿.疲惫、愤怒以及孤独和残酷之后,还能保持健康正常。  相似文献   

5.
正1958年春学期,在我们初中政治课上,老师讲道:什么是右派?右派就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中的反动派。在向党进攻的右派分子当中,章伯钧、罗隆基最反动最凶恶,他们结成"章罗联盟",叫嚣要共产党下台,让他们上台执政。将"章罗"说得非常可怕。"章罗"果真是那么可怕吗?1979年,对右派分子平反之后,我陆续读到一些与"反右"有关的文章,这才渐渐地明白,原来"章罗"是这样"联盟"的。一章伯钧,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农历  相似文献   

6.
过去“会说话的牲口──农奴如今变成为社会的主人。这就是40年前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重要意义所在。在旧西藏,占人口95%的广大农奴和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只有他们才最深刻、最真切地懂得西藏民主改革的真正含意,因为是1959年这一震撼世界的伟大事件,使他们──西藏百万农奴成了社会的主人,成了自己民族的主人。在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记者访问了部分翻身农奴。尽管他们的经历不同,现在的职位也不尽相同,然而,他们共同的感受是: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也不会有今天西藏的繁荣兴…  相似文献   

7.
作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特刊,这期的《武汉文史资料》在组稿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单位和个人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内心充满了感谢。感谢接受我们采访的当事人。得知我们征集武汉改革开放30年的史料,夏菊花、王明权、毛冬声等许多当事人都热情接待,畅谈当年经历;更有一些当事人执笔撰文,写下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故事。最难能可贵的是,完稿后他们对稿件均多次审阅,力求文章真实。正是他们的求实严谨,才使我们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特色得以更加凸现。  相似文献   

8.
叶淑穗 《纵横》2011,(9):20-24
2011年4月,我送走了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同志。从事鲁迅文物工作55年,我亲手送走了鲁迅的六位亲人,其中最使我心痛的是43年前——1968年3月,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的辞世。在这几十年间,我曾亲手接过他们母子交给我的一件件鲁迅的文稿、信件、书籍等遗物。我从他们那里认识了生活中的鲁迅,了解了这些文物的经历及珍贵价值,更得知了他们为保存这些文物所付出的无数艰辛。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4,(6):75-75
从历史和国际政治的视角看抗英保卫战的重要意义 赵萍发表在《西藏研究》2004年第三期上的文章认为,争夺地缘政治优势,遏制沙皇俄国进一步向东扩张,掠夺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这一概念支配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中亚战略思想,成为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主要原因。1904年江孜抗英保卫战失败以后,英国人在西藏进一步策划"西藏独立"活动,在西藏上层培植亲英势力。这是他们继军事手段之后所采用的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萨尔茨堡(Salzburg)的名字可以分解成Salz和Burg,前者意为德语“盐”,后者意为“高地”。公元755年开始,这里因为发现了盐矿而变得繁荣。这比普遍认可的奥地利历史发端早了至少150年。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萨尔茨堡始终是教统区。1816年,经历过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教分离之后,几经波折,萨尔茨堡才完全并入哈布斯堡君主国,它成为了奥地利历史最悠远的那一部分,而盐,是这座阿尔卑斯山麓之城始终闪耀的符号。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1085年和1102年,是宋神宗"元丰八年"和宋徽宗"崇宁元年",前后不到20年时间,却是北宋政治上最混乱、最堕落和最富于戏剧性的时期。这20年间,经历3位皇帝、两位太后,改元6个年号,分属6个针锋相对的"政治时期":"元丰时期"、"元祐时期"、"绍圣时期"、"元符时期"、"建中靖国时期"、"崇宁时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中国政治戏剧,在这20年间翻烙饼式地来回上演。按照历史典籍的叙述习惯,改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日本政治地理学经历了盛极而衰之后再起步的曲折历程,政治地理学一度成为日本地理学中最不活跃的分支学科,也少有学者出席相关的学术活动。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转变,政治地理学在日本再度兴起。本文通过分析在日本政治地理学相关出版物的变化,考察了二战结束以来政治地理学在日本复兴并被重新建构的过程。研究发现,与地缘政治和领土相关的出版物在日本比较多,经历了两个高峰,而最近又处于增长趋势。政治地理学在此期间经历了由国家间地缘政治向多尺度的政治地理学的转变。基于日本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本文认为,未来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亚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尤其要重视以下三点:一是要注重东方国家政治地理学的独特性;二是要警惕回归到作为治国方略的古典地缘政治学的危险性;三是要充分认识多尺度视角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这三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使东亚政治地理学为当代世界政治地图的领域性和复杂性理解做出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高峰 《文史春秋》2008,(1):12-15
1935年,在报界巨子史量才被刺杀之后,国民党著名将领、曾任浙江省主席的鲁涤平也忽然猝死。这一案件,是民国时期国民党上层政治谋杀大案中,迄今尚不为人所熟知的一桩谜案。  相似文献   

14.
王庆莲是有过国民党军统首脑机构工作经历的女译电员。在军统局本部的三年经历,流光溢彩之后,顿作凄风苦雨。内战前离开军统的她,在各种政治运动中成为被镇压的对象——劳役、羁押,饱受发肤之痛和精神折磨。晚年的她生活幸福,领有退休金,“共产党养了我31年,我从内心里感激”。作为见证者,她对那一段历史有着自己的述说。  相似文献   

15.
<正>因盐得名的萨尔茨堡小镇萨尔茨堡(Salzburg)的名字可以分解成Salz和Burg,前者意为德语"盐",后者意为"高地"。公元755年开始,这里因为发现了盐矿而变得繁荣。这比普遍认可的奥地利历史发端早了至少150年。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萨尔茨堡始终是教统区。1816年,经历过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教分离之后,几经波折,萨尔茨堡才完全并入哈布斯堡君主国,它成为了奥地利历史最悠远的那一部分,而盐,是这座阿尔卑斯  相似文献   

16.
卫毅 《南方人物周刊》2011,(38):33-41,32
他们这批人,满腔热血地参加一个事业,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最后回过头来看,这辈子都干了什么?当把一切都看明白之后,人也老了,想认真地把错误的东西纠正过来也来不及了,只能尽量张大嗓门,大声地说几句话,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1979年5月4日,撒切尔夫人以首相的身份入住唐宁街10号。在首相府,撒切尔夫人以超人的政治智慧运筹帷幄,为英国作出了杰出贡献。不过,当有人问及撒切尔的幕僚们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他们却众口一词地回答,是丹尼斯。丹尼斯是撒切尔的老公,也是一个被人遗忘的人。撒切尔一直是个在政治上野心勃勃的女人,即便在青葱岁月里,也对政治以外的花花世界毫无兴趣。一直到24岁遇到丹尼斯,撒切尔才有了第一次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18.
郑非 《贵阳文史》2008,(2):18-22
浦熙修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曾最有名的记者,作为政治活动家,教授的罗隆基在那个年代同样大名鼎鼎,这两个名人,在重庆的政治协商会议上相识。时年,浦熙修36岁,罗隆基50岁。之后,他们蔑视陈规,未婚同居10年之久,当时的文人雅士纷纷赞叹他俩尊重自我感情、权利的作法,传为佳话。但后来俩人割袍断交,老死不相往来,最终上演一出悲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翁文灏以科学家的身份从政,是“学者从政派”中官位最高、经历最曲折的一个。当时活跃在中国政、学两界的名流,一旦卷入政治漩涡,多数会成为牺牲品。用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的话来说,这些人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这是他们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蓸爱娟 《神州》2012,(6):383-383
观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生活里,每个伟人的成功都是由信心跨出的第一步,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尽管成功的人有各自的出身、经历、性格、兴趣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自己的才智、事业和追求充满必胜的信心,对自我都有一种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并表现出了相当的自信。也正因为他们自信,所以才会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的事业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才会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