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兰”这个名字,想必是举世闻名,她的事迹更是妇孺皆知。桑兰是一位著名的体操运动员。一次意外使她被迫结束了体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她永远灿烂的微笑、坚强的毅力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她的精神使我钦佩不已。她是我的偶像,是我一直坚持努力学习的动力。今天,我终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电话,满怀激情地拨打起电话。只听见“嘀嘟,嘀嘟”几声,电话通了,桑兰接起了电话。我问:“请问是桑兰吗?”“是啊,你是哪位?”话筒里传来桑兰甜甜的嗓音。我激动地说:“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很喜欢你、敬佩你,我非常欣赏你坚强的品质,虽然你是一个残疾者,…  相似文献   

2.
让爱前瞻     
那是一个晚上,我到楼下去回电话。忽然,一个六七岁小男孩跑到我身边,有点胆怯地问:“阿姨,这里有修车的地方吗?”我朝他的身后望了一眼,不远处,一辆的士停靠在路边,一位中年男子坐在车子里正在往这边望,应该是他的爸爸吧。出于职业习惯,我蹲下来夸了孩子一句:“真能干。”然后告诉他我也不知道,但可以问一下电话厅的叔叔。小男孩又问了一遍,得到的答案仍然是不知道。  相似文献   

3.
我所认识的同行中,陈晓蕾是极有趣的一个,很有可能也是精力最充沛的一个。不夸张地说,她甚至更新了我对“精力充沛”这个词的理解。其中一个例子是:2010年,她一口气出了5本书,同时还开着4个专栏。  相似文献   

4.
Eva的mosto     
Eva的中文说得很好,打电话约见时,她用很纯正的调子问我:“你知道三里屯北街吗?你知道‘那里花园’吗?那你知道‘三点三’服装市场吗?”,觉得我有点含糊,她又跟了一句:“那你到了附近,找不到可以再打我电话。”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她做事的方式也很本土化了。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19日,忽接安顺晚报记者小厂电话,说她陪台湾张先生访华严洞,说起我曾写过有关抗战期间洞内贮藏故宫国宝的文字,张先生想见见我。她随即将电话交给了这位台湾朋友。我问,洞口有当时主持此事的庄慕陵先生的题字,不知见到没有?他说:那就是先父!我这才明白把“庄”错听成“张”,这是庄先生的哲嗣来了。顿觉无比高兴,欢迎他来筑时下访寒舍。  相似文献   

6.
那次处理月经的时候意外让女儿撞见,9岁的她紧张地问:“妈妈,你出血了,是不是受伤了?”女儿是心肝宝贝,当然不能对她撒谎,我就笑着说:“妈妈没受伤,这是来月经了。”女儿扑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什么是月经?”处理完毕后,我没把这事敷衍过去,而是把女人来月经的事告诉了她。女儿听后仍不解地问:“每个女人都要来吗?”我点点头说是。她忙问:“那我怎么没来过呢?”我笑着说:“你还没到时候,到时候自然会来。”  相似文献   

7.
电话响起,我有点意外,这是方励第一次主动打过来。给他打了一个月电话,占线、无人接听、在机场或是在去机场的路上、每次都要问“你是谁”, 电话中他总给人傲漫的感觉,基本上不超过十秒就会结束,没有一点寒暄,“现在忙”,然后查无音讯。  相似文献   

8.
丢钱包记     
中午,单位的前台姑娘打来电话问:“你钱包丢了吗?”我第一反应:“啊?没有啊!”“那会不会是骗子?”姑娘简单介绍,有一个人打电话到单位前台,说他捡到了我的钱包.里面有我的身份证、银行卡引名片。  相似文献   

9.
山村寂寥。打麦场上,四野萧瑟灰暗,十几个身着红棉袄、身形臃肿的妈妈们,随着夹着杂音的曲子翩翩起舞。晚上给我妈拨了个电话,有点意外地得知,她今天没去跳舞。她说:年轻人学的舞跟不上,就在咱家院子里看着你买的看戏机,学跳佳木斯呢。我又问,你一个人在跳啊?她说,不是,还有你桂梅嫂。噢,那就去跳吧。于是我把电话挂了。  相似文献   

10.
完全不同     
昨天一天狂风大作。下午6点我正在屋里消磨时间,小芳打了个电话来,问我有没有消炎药。我这边还找着呢,她自行宣布道:我过来了啊,一会儿就到。到了之后,才知道她冒着风雨,坐半个多小时的车,就是为了让我帮她戴耳环——说是新扎的耳洞,一个耳朵有点发炎,自己不敢戴。多大的事儿啊,跟地震了似的。然后我和她煮饺子吃,又煮了一个汤。窗  相似文献   

11.
吴基民 《世纪》2023,(4):17-19
<正>一、以文件序号命名的办公室,每天都有数百人排着长队1982年初我从复旦大学毕业,由于是中共党员,被直接分配到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44号办公室”,接待我的是一位女处长,她讲:统战部抽调了若干处级干部,组成几个小组到“44号办公室”工作,我即是她手下的一个组员。我问她“44号办”是干什么的?她浅浅一笑:明后天等你们大学生都到齐了,严部长会跟你们作报告的。  相似文献   

12.
张宝林 《纵横》2012,(6):57-60
高集高汾: 老太太感情爆发,给安娜写了一封信,还顺手画一幅画。然后感慨万分的说:“回到家里,一个一个走光,大概见不到几个活的了!”然后她又在信后面写最末一句话:“我还欠你们的画呢。”意思是不是说等你们都去见安娜的时候,她才想起给你画画,等着吧。  相似文献   

13.
外婆的葬礼     
本敖 《南方人物周刊》2013,(12):112-112
2009年冬天很冷,下班路上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天气这么冷,外婆还好吗?”当时年事已高的外婆轮流在两个舅舅和我家住,这是家庭会议讨论的结果。没两天接到电话,得知隐隐有预兆的结果:外婆过世。问我是不是回去,我当然要回去。  相似文献   

14.
雨夜的选择     
雨一直在下,下个不停,似乎想洗尽人间的杂尘。裹着湿漉漉的雨衣,刚进家门,“知道吗,艺术分下来了。”“我多少?”雨衣都顾不上脱。“XXX”——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父亲又说:“这次夏娴考疯掉了,比你高40分。她刚才打电话问你分数,你回一个给她吧!”我还是没有脱雨衣,直愣愣地看着电话,打吗?竟然高40分……雨水顺着雨衣边缘往脸上淌。一直以为自己一定比她高,学了三年,付出了那么多,凭什么低40分?前天她还说自己考得不好,全是假的!凭什么打电话?向她贺喜?我明明画得比她好!——我不要打电话! 我仍旧穿着雨衣,扭过身,走到窗前。雨还在下,是在哭吗?看着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歌剧选曲,能在我国听众中妇孺皆知,并能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产生影响、留下印象,实属难能可贵。歌剧《白毛女》选曲“北风吹”就是这样一支歌曲。去年夏季的一天,我登上景山,到最高处万春亭内,见一日本老年妇女,她和一些晨练的中国老年妇女一样,将腿举到了亭中间的石台上。我问她:“您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我年轻时,是游泳运动员,现在是教孩子们游泳。”我说:“我也是个冬泳爱好者。”她听我这个普通老头儿说能在冰里游泳,感到惊奇,忙问:“您是做什么的?”我说:“您知道中国的《白毛女》吗?”她和身边的一位少女都…  相似文献   

16.
有个学生跟我抱怨:同学都太变态了,在食堂排个队的工夫,都要摸出书来看两眼。就缺那5分钟的阅读时间吗?不,怕无聊!不找点事做会死!我问她:“那你呢?”过了一会儿,收到她的回复:“排到我了,等下再跟你聊。”  相似文献   

17.
太阳的眼睛     
“爸爸,太阳有眼睛吗?”女儿今年5岁,在长江幼儿园上大(2)班,喜欢画画,也爱问个为什么。这一天她一边涂鸦,一边问坐在她旁边看书的我。我放下手中的书,目光移到女儿的画纸上,红色的水彩笔已经画好了一个圆,虽然线条还显得稚嫩,却也较为流畅。我的心中一动,认真地回答:“有啊!不然,它怎么会露出脸看小朋友们做游戏呢?”“那我就画上两只眼睛吧!”女儿一笔一画地在圆中画上了两只笑眯眯的大眼睛,然后又问我:“爸爸,太阳有没有嘴巴呀?”我笑了:“也有啊!”我肯定地回答。“是啊,要不怎么能喷出火来呢?”女儿模仿我的口气,又低下头去给太阳画了…  相似文献   

18.
八月青海     
“八月该去哪儿?海边、草原我都去腻了,就连爬不上去的雪山我也去过了,我还能去哪儿?”朋友在电话里问。“去青海!”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因为八月是青海最美的季节。”  相似文献   

19.
爱,不消停     
邹杨 《南京史志》2013,(12):16-16
我家有个人,她把我当“宝”一样保护着。也许你会说谁家不当宝啊,可我家很特殊,她不让我一个人出去,不让我一个人睡觉,有时受不了了,我就在心里抱怨:你准备到我十八岁再放我出去吗,然后我再习惯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走夜路?难道指望我瞬间长大么!  相似文献   

20.
韩艳 《神州》2010,(3):25-28
“王小姐三十一岁了/朋友们见到了她/都要问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打算嫁呀?/可是嫁人这一个问题/又不是她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她问她爸爸/她问她妈妈/他们都说你赶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