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原有一本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方舟子写的《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他提的也很及时。当今中国存在官场腐败、商场腐败,而且很严重,大家有理由指望学术界能够坚持真理,在反腐败上成为中流砥柱。现在又出现了学术腐败这种现象,因此,十分注意,准备好好地读一下这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可是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做这件事。我把它保存着。它一定在我家里。可是当我想看的时候,忽然找不出它来了。有一天,我逛隆福寺商场,看到书架上有这书,而且有两本。当时我正在想把这本书找出来,没有下决心再买一本。可是回家后经过好几个…  相似文献   

2.
一 1959年4月初。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期间,毛泽东观看了湘剧《生死牌》,剧中有个“南包公”海瑞上场,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毛泽东吩咐坐在身边的秘书田家英去借《明史》,他说:“我想看一看《海瑞传》。”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对摩罗的新思想的不严谨质疑过,他没有给出我满意的回答。不过,他还是十分认真和朴素的老师,令人尊敬,很认真地讲课,很朴素地在食堂吃饭。我想不一定要一直充当斗士,如果能对问题进行更冷静的思考.未尝不是好事。持何种意见不重要,重要的是都要是经过严谨思考得出的。  相似文献   

4.
近日,刘心武先生续写《红楼梦》一事在社会上被搞得沸沸扬扬,又一场“红学”领域的波澜在所难免。不过我想,要评价这件事情,弄明白两个问题可能就够了。  相似文献   

5.
20年前,我有幸认识了语言学家朱建颂先生。听朋友介绍,朱先生的强项是研究汉语方言,对武汉方言的研究更是戛戛独造,不作第二人想。因此,凡是遇到语言学的问题,尤其是有关武汉方言的,我就向朱先生请教。他则是有问必答,使我受益甚多。  相似文献   

6.
志同道合称同志,相帮相思曰朋友,情同手足为兄弟。李志英是我的校友,是我步入政界的引荐人,又是我入党的介绍人,从教育局工作开始在一起,他管人事,我在视导室,以后又在县委、县革委政工组共事多年,彼此之间这三层关系都至厚不薄。他从县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我们仍有较多的交往。前不久,收到了他的诗作《枫叶集》清样,我从头至尾详细地阅读了一遍,品味了一番,心情如东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既为他的大作即将付梓高兴,又倍觉钦羡,但更多的还是感受,索性借此以叙。中国古人曾言:“积极而发。”我的这位挚友积数十年之实践、经验、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章太炎经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春秋》《左传》研究进行论述。章氏对《春秋》《左传》的研究基本上以论述《春秋》《左传》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 ,以批驳公羊学派的《左传》作伪说为皈依。他从史学角度论证《春秋》为经史一体 ,《左传》信而可考 ,论证《春秋》三传的关系 ,论证《春秋》《左传》笔法、体例、行文的不同之处等 ,从论据到论点均有精彩、可取之处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做有关李一道长的调查时,我还没有来《南方人物周刊》工作,一直也没有能够与他面对面。从我的调查和认知出发,无法证实或者证伪他的“大神通”,  相似文献   

9.
我一向认为著书立说,纯属学者专家的事,我辈岂敢问津,故想也没有想过自已要出一本小册子。时下盛行写作,出版自费,文责自负,倒也非常自由。有人劝我,可写点回忆录嘛。然自愧一生平平,没有什么好写的,打不起兴趣来。又有人劝我,可整理一下过去写过的文稿嘛。我是个无心人,在长期工  相似文献   

10.
徐则浩 《安徽史学》2004,(1):110-112
值此<安徽史学>复刊20周年之际,我想把我所经历、所知道的当年<安徽史学>复刊的情况写出来,作为一种史料,以资备考.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廉舟同志就对我说,他正编一本记述个人师友情谊的小册子,并嘱我写一个简单的个人概况给他。我说我好事迹平平凡凡,实在没有多少可写的,以后也真的未完成他交给好的任务。现在,廉舟同志的新文集《良师益友集》已摆在我的书桌上。我在工作之余,手不释卷地翻阅,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雍正王朝》是我反复看得最多的一部电视剧。到底看了多少遍,着实记不清了。出片三年来,我在家里放着一套碟片,想看就看。清闲的时候看,忙乱的时候也看;为官的时候看,为民之后也看;兴奋的时候看;颓废的时候也看。我硬是喜欢个中的腥味,并时常想起。  相似文献   

13.
《史记》、《汉书》中都有“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一语,如淳与师古对其解释各不相同,而且两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之句读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考古学袁我素为外行袁尤其是对父亲撰于员怨缘圆年的这部叶新建县古墓葬调查记曳专业性较强的手稿袁就更是这样袁自然也就谈不出其价值何在了遥但现今既能在久负盛名的叶南方文物曳上公开发表袁则完全是得益于主编许智范先生的学术眼光遥提及该书稿得到许先生的赏识经过袁还得从圆园园圆年远月份说起遥那时我正在为编辑叶文津一苇要要要王咨臣先生纪念文集曳一书而广泛征稿袁对许先生的大名也是早有耳闻袁因为此前他曾撰写了一篇关于我父亲的专访袁那非常到位的叙述尧朴实无华的语辞袁使我产生了很想向他请益的想法袁但一直没有机缘袁这次…  相似文献   

15.
万历十七年(1589),焦竑考中状元,李贽向焦站提出去北京依从於他的请求,遭焦站拒绝。李贽这次亟想北上的真实原因,是为了远避耿定向。北行计划受阻,李贽只能与耿定向近距离对峙。他由退避改为向耿定向主动挑战,在次年刻行《焚书》,随即遭到当时主流舆论抨击,这成为他个人生活史上一个重大转折,他晚年景况悲凉,最终自尽狱中。将这些经历联系起来看,焦站的拒绝对李贽晚年的生活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李贽《复焦弱侯》异文的分析,揭示了李贽、焦竑、耿定向三人关系中这一被遮蔽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客家研究宗师罗香林的《粤东之风》,是他一生中出版数十部著作中的第一部著作,便成为传世之作,为客家山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显示了他横溢的才华。我是去年才读到一位朋友的手抄本,如果能在十多年前,在我动笔写《客家山歌知识大全》之前能够读到它,我想,我那部拙作一定会写得比现在这个样子更好一点。  相似文献   

17.
独眼 《南方人物周刊》2012,(30):113-113
看他的书,心中不断冒出的念头像很多小而隐蔽的靶子,他的字像射出的软箭,毫不吃力地就扎中心中的红点,“全中”。他的随笔,有像是心里怀着一股劲要说明什么抵抗什么写出来的,也有看上去只是记了一些琐事混事写出来的;他的小说,有写得好的,有看上去不如那些的。这些书,我读了几乎所有的中文版,“全中”的感觉跟别人评价的文字水准没关系,我总是感到,他话语间的大小心思和感受,我好像能百分百地理解,如果我是他,在那个时候大概也会那么想那么做;偶尔会自负地想,如果我是他,大概也会那么写。  相似文献   

18.
贾克 《炎黄春秋》2004,(11):45-48
《三上桃峰》事件已经过去二十六个年头了,我一直保持缄默,许多同志都想听听我这个“炮制者”的声音,我也有责任澄清社会上一些误传。“四人帮”制造的这起“政治事件”其背景及内幕复杂,事件牵连的人也多,不是我们这等人能够知根知底了解清楚的,只能仅将我所经过和了解的一些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武将 《大江南北》2022,(10):25-26
一宋琼生于1927年12月,1942年入党,先后任淮北《大众报》编辑、《拂晓报》记者、华中军区第九纵队新华支社记者、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21军前身)新华支社编辑、第21军新华支社编辑主任、华东军区《人民前线》编辑,是地地道道经过战火考验的新闻工作者。他在战争年代写的东西我不得而知,但他调入解放军报社任驻南京军区记者、记者组长期间写的头条要闻,让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0.
我认识黎群同志,还在1949年上海刚解放不久。我在上海创办新中国第一张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青年报》。有一天,报社来了一位年轻、英俊、潇洒的客人,他就是张黎群。他是看望当时调到《青年报》工作的爱人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看来十分年轻,与我们当时在《青年报》工作的二十来岁的同志们年龄相仿的人,原已是有丰富经验的老革命。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年轻的老革命后来竟成了我的领导和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