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开放性、自主性的美工区为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提供了有力支持。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美工区游戏活动仍存在着以教师预设为主、封闭式创作、技能强加等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美工区活动,促使幼儿从“伪自主”走向“真自主”,本文从环境、材料、指导、评价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环球人物》2013,(13):77
与之完美搭配的Arno系列洗衣机同样是原装进口。搭载独有的泡泡净技术和智能变频压缩机,能够在提高清洗能力的同时提供格外稳定安静的清洗环境。  相似文献   

3.
王丹妮  吴晓乔 《神州》2012,(36):10-10
“真”、“善”、“美”是文学创作的价值原则。“真、善、美三合一”?创作理念指导着当代小说的创作,三者在文学创作的活动相互融通。在童庆炳老师的《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的文学理论基础上,本文以当代作家马晓丽的名作《云端》为例分析文学创作价值追求对于小说创作的影响。本文将从文学的真实、文学的伦理与情感和文学美的创造,这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揭示“真”、“善”、“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雯 《南京史志》2023,(13):26-27
<正>区域活动是幼儿获取经验的主要形式。户外艺术区是幼儿开展户外艺术创作活动的区域,而材料投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整个活动顺利开展。一、户外艺术活动的本质追求“活教育”倡导“精密观察”“儿童教儿童”“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教师采取这些策略,开展户外美术活动,能够充分发展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夏鳊 《贵阳文史》2008,(2):I0002-I0003
陈石喜欢写楷书和行书.他以行书入行草,体方笔圆,遒劲峭拔,既有以健为雄之态.又有灵动秀美之感,体势沉着,颇具“重、拙、刚、大、灵”之美。读者可从陈石所书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自提修便汲千古,且蹋飞鸿阅九洲”和“朴守”、“江山如此多娇”中,领略其书法于凝重之外所散溢出的灵健流美神采。  相似文献   

6.
夏菲 《南京史志》2023,(30):80-81
<正>幼小科学衔接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过渡期的身心特点,从体、智、德、美等方面,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推进幼小衔接呢?如何从更全面、更系统、更长远的角度看待幼小衔接,提高幼儿综合素养?如何帮助家长缓解焦虑,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市级“十四五”课题“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的行动研究”指引下,围绕“四美”特色课程建设,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载体,打造幼小衔接环境,为实现幼小科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世界》2008,(3):I0046-I0051
据说,阿德莱德(Adelalde)是这样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对于心情浮躁的人而言,这是个了无生趣的地方,小城市安静,没有商业区和各种夜间娱乐。可对于心平静气、懂得享受生活的人而言,阿得莱德又变成了一个多姿多彩、充满了美馔佳酿、艺术、娱乐的好地方。当年,威廉·莱特上校设计并组织建造这座小城市,虽然直到今天,它依然保持着“20分钟城市”的规模,但城市的内容却足以美丽得如花朵般绚烂了。  相似文献   

8.
高飞 《江淮文史》2003,(2):28-48
动荡的年月1966年3月,省知青办为了动员更多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组织了一个由1964年、1965年到岳西县、祁门县插队落户的先进知青代表汇报团,到合肥等城市做报告,把我省“文革”前的上山下乡运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我们公社的夏永阳、钮阳,横联公社的左愉、马力群、方棕生、金问美,祁红公社的萧华(著名画家萧龙士之女)和岳西县的周晋等21人,荣幸地代表自1963年以来我省上山下乡的2227名知青,向家乡人民作汇报。这个报告团在合肥报告了3个月,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6月,“文革”狂飙骤起,报告团解散。这…  相似文献   

9.
宋莉娜 《丝绸之路》2009,(12):70-71
本文从公文本身所具有的美谈起,进一步说明公文应该追求语言美,要“根据美的规律创造美”。在对现代公文语言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突出实用性、重视格式和挖掘语言美三个方面,说明了应该如何追求公文的语言美,提出公文美应该是实用与审美和谐统一的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约翰逊时期的美以关系为例,通过分析认为,美以特殊关系的“硬”基础是通过合作更多地谋求各自国家的利益,“软”基础是民主的价值观念和宗教文化上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民俗研究》2006,(4):F0002-F0002
该书的初衷,是为了从理论上摆脱民俗学作为“遗留物学”的学科危机,把研究对象界定为现实的,自成体系的当下生活。通过对于“民”和“俗”的概念梳理,高丙中旁征博引,精细缜密地论证了民俗就是习惯性、功能化的社会生活,民俗研究应从现实的,整体的层面上把握民众的生活世界,民俗学是直接地、较为全面地关心人的生活世界的一门学问。以不断更生的现实生活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保证民俗学享有永不估竭的对象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正>学校以“让每一个生命更美好”为办学理念,凝聚团队力量,创新品牌锻造,从打造“教师学院”,到构建“种子学堂”,再到创建“家长大学”,在近三年的办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大美育人”的创新路径,团队建设生机蓬勃,学校品质稳步提升,逐步走向大美之境。一、打造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学院”——让每一个教师更美好新学校、新教师,需要新理念、新举措。学校创新成立“教师学院”,以泰州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  相似文献   

13.
刘秋霞  周志强 《风景名胜》2021,(6):0199-020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加快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2019 年 7 月 1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操作导向开展体检评估工作。文章从突出重点建立特色指标体系、坚守底线筑牢生态安全保障、深耕文化统筹全域历史资源、绿水青山创建精美优质环境、城乡协调促进融合联动发展、开放共赢完善城市主体功能区、聚焦设施迈向更高品质生活、建设有序实施保障更加有力八个方面对本次城市体检进行阐述。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文章对未来城市体检工作作出展望,建立生态文明宜居城市体检评估的“湘潭模板”,为“伟人故里·大美湘潭”的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杨秀福 《神州》2012,(21):102-102
生活离不开美,缺少美的生活就像沙漠缺少绿洲一样就枯燥单调,没有生机,爱美,是一回事,但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够善于发现美,却又是另一回事。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5.
魏广君《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方向:刀法新境和谱系架构》中提出了“篆刻四美”,认为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异质观念的纠缠和共生,当代篆刻在审美层面存在着较为混乱的局面,所以在印学实践日益偏离传统观念的新语境之中,构建符合学理的美学谱系对于印学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所谓“篆刻四美”包括“隐喻原型的古雅之美”“错金镂彩的雕琢之美”“移情震荡的发抒之美”“奥赜寓言的抽象之美”。  相似文献   

16.
盖桂华 《神州》2012,(3):138-139
培养学生了解荚、感受美的能力初中生正好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时期,对“美”的认识很单调、很机械,总认为“美”即“漂亮”,丑的东西就不美了。这样,他们的审美能力就大打折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强调美包括许多要素。潇洒、漂亮的影星是“美”,断臂的维纳斯也是美,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辨别社会上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现象。感受美,就是培养学生对艺术和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凌晨 《神州》2012,(30):80-80
随着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美”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扩展,不仅仅表现于形式,更体现为内涵。高校美术教育实质上就是通过一种教育的方式来促进人们对“美”的理解,是“美”的另一种应用。在新形势下,美术教育中必要的渗透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更是对“美”的诠释。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文精神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位于甘肃境内丝绸之路西端的河西有分别被称为“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的几座城市。其中的酒泉以盛产祁连美玉久负盛名,是名副其实的玉石之乡,夜光杯便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19.
王海朝 《神州》2012,(6):360-361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20.
青春旅行文学作为旅行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当代文学的一种新的体裁样式和发展趋势。以《下一站·济州岛》为代表的青春旅行文学作品蕴含“自然之美”、“体验之美”与“记录之美”等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