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人物周刊》2010,(45):21-21
局长日记门。2月28日,“局长日记”开始在网上传开,香烟火爆的程度让人咋舌。12月14日,当事人韩峰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相似文献   

2.
“学马列的女子真心不好惹”。常艳相信这句话。她的一篇长文,让中央编译局原局长、副部级干部衣俊卿,这个马克思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专家,成了又一个倒在“生活作风”上的官员  相似文献   

3.
雪梅 《世界》2004,(10):37-37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系列专题片《成长》(暂名),跟踪亲历者的心路历程讲述“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以来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将于近期在央视一套播出。下面这篇文章,是该片编导雪梅的一篇日记,字里行间,是情感和责任。  相似文献   

4.
1937年10月4日到1941年12月15日,美国《时代周刊》共刊载了4篇有关日军轰炸南京和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报告。1937年10月4日题为“正如宣布的那样”(Asadvertised)的报道,是美国记者在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在9月20日宣布要对南京进行大规模轰炸后星夜兼程赶往南京,亲历轰炸后所写的长篇报道,报道写道:“那些年纪太小、太老、太穷、病得太重或是什么都不懂而没有离开南京的中国人被大批屠杀”;第二篇报道(1937年10月11日)刊登了宋美龄的英文日记摘要,由于其地位特殊,日记读来耐人寻味;接下来的一篇1938年2月14日题为“证人”的报道,引述了当时在南京的《芝加哥日报》远东资深记者斯蒂尔的描述:“一位日本士兵站在不断增大的尸堆上,将步枪子弹倾注在任何还能动弹的尸体上。对日本人来说这也许是战争,对我来说却是谋杀”;最后一篇,时间为1941年12月15日,这时候外界对日本军在南京的暴行了解已经比较全面,报道明确指出:“日军占领并洗劫了南京,犯下了一些现代史上最可怕的暴行——大规模屠杀平民,并强奸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由于《时代周刊》是美国主流媒体,有很高的信誉,上述报道,特别是宋美龄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早在今年3月,我们杂志社就在准备“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的特别报道,做了很多报道的计划,其中需要一篇登山者的日记。在当时想来确实是一种奢望,登山者在登山的时候是非常辛苦的,能为我们每天记下日记吗?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班主任朱老师给我们下达了一道任务——每天写一篇班级日记。此令一出,底下是叫苦声一片——"啊?我们还要写日记?""NO,NO,NO!"……可在老师的威胁下,这些反动派给成功"消灭"了,于是班级日记登场了!第一篇日记是一位女生写的,她不仅写了日记,还给我们的日记本画上了精美的图案,这让同学们渐渐感到有兴趣了。第二篇日记是一位男生写的,他有趣的语言让我们身临其境,当读到第三篇时,同学们便被吸引住了,一个个坐得笔直,眼里放出金光,死死地盯住日记本。  相似文献   

7.
我与先生相识,是在农历庚申年春季。我的《塞北日记》之《庚申二月三日命笔》一篇日记中有如下记载:“庚申初始……又值春光明媚,万物复甦……导师林干,调至内大,余随之而徒。”农历庚申二月,即公历1980年3月。就在这一年的初春,我读研究生的指导老师林干先生,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调至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英文文章“A Philosopher of Chinese Reactionism”(《中国保守主义的哲学家》)发表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这是一篇佚文,与《胡适日记》提到的文章“Goodnow and Chinese Reactionism”有亲缘关系.它的价值在于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胡适对新知识分子的认识水平,是理解胡适的知识分子观以及他处理与国家、政府关系的钥匙,还可从中发现他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9.
东史郎日记诉讼案现已引起国际舆论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密切关注。1999年1月21日,由南京师范大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发起主办的“东史郎败诉案”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史学界、法学界、社会学界和新闻界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大会提交论文18篇,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别就东史郎诉讼案败诉的原因、实质、前景及各种对策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东京法院的不公正判决是东史郎日记案败诉的直接原因关于东史郎日记案败诉的原因,来自法学界的专家普遍认为东京法院的不公正判决是东史郎日记案败诉的直…  相似文献   

10.
刊首导读     
呈献在读者面前的是《民国档案》第60期。 本刊民国档案的公布,历来重视社会热点问题。国民政府经济部《酝酿制定“西南、西北及江南三区轻工业开发计划”史料两件》及有关民国时期西北的交通运输和黄河水利设施旧貌的两组老照片,是我们在西部大开发新形势下,积极发挥民国档案的历史借鉴作用的一个尝试。今后本刊还将陆续刊出民国时期西部开发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黄思汉的《上周琐事记》是一篇时人日记,记载了沦陷前后日军在南京城乡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种种暴行。公布这篇日记,对于研究日军侵华罪行及驳斥日本右翼势…  相似文献   

11.
点错了     
朋友规定读二年级的小儿子每天写一篇日记,晚上检查。一日,他检查完日记,便对妻子大发雷霆,妻子莫名其妙。丈夫随手把小儿子的日记摊在妻子面前。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今日我做作业,王叔叔来家玩。做完作业后,叔叔夸我做得好,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  相似文献   

12.
在越南“革命宝藏院”里,珍藏有一卷封皮已褪了色的手稿——胡志明撰《狱中日记》。封面上有四句诗:“身体在狱中,精神在狱外。欲成大事业,精神更要大。”下有一幅画:双拳攥紧、两腕被铐的革命者。这是胡志明的手稿,记载他于民国33年(1944)秋到民国34年秋这一年间在广西被捕入狱,辗转押解的历程。全书包括百余篇汉诗。1960年,河内文学  相似文献   

13.
"凌晨3时,饿了10天,我还活着。"这是《纽约时报》刊登的一位日本北九州出租车司机日记里的话。据报道,这名后来被发现饿死在家里的司机,还在最后一篇日记中写道:"这25天什么都没吃,想吃饭团。"这位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司机,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8,(4)
这是为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作者依据在日本外务省档案中发现的毕永年日记及其他档案、文献,以生动、明快的文笔,披露了过去人们知之不详或传之有误的一段悲壮历史故事:康有为与梁启超、谭嗣同、毕永年等为实现变法,密谋包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后因袁世凯告密而败露,招致“六君子”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5.
整风运动是中共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赖传珠日记表明,“学习”与“反省”是新四军高层整风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在改造学习方面,其主要途径是“阅读”和“听课”。在检讨反省方面,新四军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反省”和“自我批评”,而且还要求借助党内同志的“外力”,即通过“相互批评”和“反省报告”的方式,来剖析并纠正个人缺点及错误思想。赖传珠日记呈现出新四军整风的节奏、方法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不仅勾勒出新四军整风运动的场景概貌,而且也补充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许多细节,这对于分析和研究新四军的整风运动具有独特史料价值和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治平 《广西地方志》2004,(3):117-118,127
续修县志的篇目设置紧紧围绕中国改革开放这一主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握执政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县域经济”篇取代“经济”篇(卷),以“人民利益”篇取代“政治”篇,以“县域文化”篇取代“文化”篇(卷),更加突出县志的地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7.
葛李媛 《南京史志》2023,(37):46-47
<正>“暖日记”是幼儿认知和情感最自由、最真实的表征和表达。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认知、经验等,将“暖日记”融入其中。“暖日记”融入幼儿活动需要一定的策略支持,以便幼儿能敞开心扉,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记录自己最自由、最真实的表达。本研究以幼儿“暖日记”活动为研究背景,以本园幼儿和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观察、分析“暖日记”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编辑南京大屠杀幸存的日记与回忆专册,笔广泛查阅了全国各级政协史资料和有关书籍报刊,搜集了数十篇公开发表的幸存日记和回忆,另外,我们还有幸征集到数篇幸存的日记与回忆录手稿。根据幸存回忆内容的体裁,笔将上述资料分为日记、幸存官兵的回忆、幸存难民的回忆等专题。  相似文献   

19.
施应应 《南京史志》2023,(37):72-73
<正>幼儿绘画日记是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生活,又称为“日记画”。教师可以借助幼儿绘画日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和已有经验。本文基于儿童视角,探析幼儿绘画日记的指导策略。一、幼儿绘画日记的教育价值(一)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但是,有的教师没有深入了解每个幼儿,导致幼儿的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幼关系。幼儿绘画日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日记,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在此基础上,不断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何蜀 《炎黄春秋》2007,(6):64-66
著名学者吴宓,曾经冒险“偷书”。 这是发生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之中的事,是吴宓自己在日记中如实记下来的(见吴宓著、吴学昭整理注释《吴宓日记续编》,三联书店2006年4月第一版)。其缘起,在于文革初期红卫兵的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