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母亲     
青云 《文史月刊》2008,(6):50-51
母亲离开我已整整8年了,但我不曾有一天忘记过她。想念母亲成了我情感世界的不了情。 母亲去世时年仅59岁.她的生命短暂而平凡。她辛勤劳碌一生,就像一支蜡烛.不停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相似文献   

2.
北京来的外路人 “我妈妈生下我后25天就走了.我19年没有见过她。”陈年说。 在奶奶的叙述中,妈妈是个传奇,官宦人家落难的千金,留了点骨血在他们家。他知道,他跟山西闻喜县官道庄村别家小孩不一样,母亲是个北京来的外路人。  相似文献   

3.
依恋     
我在北京上学、工作、安家很多年了,工作时也常给人以风风火火的感觉。但其实,我是个超级恋家的人。每隔一天,我必定会打电话给母亲:“早上吃饭了吗?血糖正常吗?今天做什么了?”如此的开场白后,开始汇报自己前一天的工作。在母亲眼里,她的孩子们大多慵懒而知足常乐,需要她不停地鞭策。而我真的忙到好几天没一通电话时,她又暗暗自责对我过于严格,真累坏了怎么办。年少时,父母在的地方便是家。母亲把我们姐弟仨的生  相似文献   

4.
我母亲叫陆廉贞。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曾多次提到林佳楣阿姨。1942年我母亲在上海同德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读医时.和李先念主席夫人林佳楣是同班同学。当时林阿姨是地下工作者,解放前夕,她突然离开了学校,两人的联系中断了几年。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曹云芳,生前系贵阳市南明区妇联主任和省、市、区政协委员。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她与丈夫罗哲就跟随毛泽东主席一起干革命。他们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还曾住过一个大院。1958年和1960年毛主席两次邀请我母亲携儿孙前往北京叙旧,对我母亲关怀备至。罗哲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民学会和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26年4月,罗哲得知毛主席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便携我母亲同往,受到毛主席的欢迎,即聘罗哲为讲习所教员,后又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经常向我的母亲和罗哲…  相似文献   

6.
转眼已经4年过去了,母亲坟上的野草长了又烧、烧了又长。在拜祭母亲时,我在想,能不能在她的坟头放个手机?想她的时候,就能拔通它,让母亲听听我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戈平 《文史春秋》2004,(12):21-22
1958年.我上了大学。年底,学校挑选出几十个老师和学生,到北京参观“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果展览会”.我忝列其中。由于是第一次去北京,母亲在为我准备御寒衣物的时候.还开了一张清单.列出我必须登门看望的亲友及他们的地址。除了两位姨妈(大姨妈健在.二姨妈已辞世)和她们众多子女即我的表亲之外.  相似文献   

8.
卢弘 《炎黄春秋》2013,(10):82-84
林希翎在巴黎辞世已经三年多了。在她逝前不久,即2009年9月中旬,我自北京给她打电话,说国内的朋友都想念她,希望她再回来,与大家欢聚相见,她却打断我说,我回不来了,走不了啦!几天后就走了。她逝后世界各地都举行了对她的追思会,在她"成名之地"北京,直到她故去个把月后,才由百多位生前友好,其中有的还是从外地特地赶到的,对她作了声泪俱下的悼念追思。她逝前曾关照,如国内也对她进行悼念,要通知我参加,因此我也作了简短发言。我说在今天的追思会上,我  相似文献   

9.
熊蕴竹同志离开我们20年了。1968年6月熊蕴竹同志被迫害致死,虽已过去20年,但回忆40前我与她在一起相处的日子以及解放后多次在北京相见,她那热情和亲切待人的形象,使我深深地怀念着她。1939年,我在贵阳参加读新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合营的书店)工作,熊蕴竹同志在贵阳  相似文献   

10.
痛并痛快着     
今年5月份:我去采访桑兰,她依然坐在轮椅上,我看到了认识她十几年来她最发自内心的笑容,并且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她的身上。她当母亲了,过去拿着笔会有些抖的双手,如今稳稳抱着8斤重的儿子,她成为中国高位瘫痪女性中,第一个怀孕生子的人。一个前体操运动员,用十几年的前行,创下了一个纪录,在生命的赛场上,她又赢了一次。  相似文献   

11.
林秋铭 《人物》2022,(9):22-27
一个和母亲从未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会怎么理解“母亲”这个词语,又如何确证母亲对自己的爱?在彭佳的印象里,4岁那年,生母跟一个陌生男人骑着摩托车走了,把她丢给了爸爸。直至2012年,生母因肝瘤去世,彭佳和她的见面不过几次。在漫长的时间里,她生气,愤怒,她想,母亲拒绝了她,她也要拒绝母亲。成年之后,她体会到愤怒里头包裹的是悲伤,她一直放不下的是,为什么生母不爱我?  相似文献   

12.
王铁权 《江淮文史》2001,(3):133-133
去年夏,吴青教授来合肥,我陪她参观了省博物馆和李府。在李府一块淮系人员展板上意外地见到了她外公谢葆璋、母亲谢婉莹(冰心)的名字,她在展板前拍了几张照片。  相似文献   

13.
正初到中南海1961年,我准备去北京过年,当时我已经从部队转业到青岛工作。1月30日我收到七妈邓颖超的来信。她在信上说:"我们同意你来北京和我们一起过年。我们前几年也不在北京,我身体不好,以往都在南方。今年是在北京,所以同意你来。"第二天,我又收到七妈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4.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中国妇女。她与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经营了她的事业与家庭。母亲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感觉不到她的存在;母亲又是伟大的,伟大得让我终生难忘她的教诲和关怀。自我呱呱坠地,世上便多了一位母亲,便也多了一位受苦的人了。母亲生我时是极痛楚的,我降世之后,她未及品味初为人母的甘甜,便尝尽了随之而来的孩子的琐事、繁重的家务之苦。直至今日,岁月白色的光华渐渐渗入她的双鬓;风雨化作坎坷写在她的脸上;家庭和事业的重负,佝偻了她的身板。然而,  相似文献   

15.
母亲·父亲     
王志强  蔡苏宁 《铁军》2024,(1):32-34
<正>2015年5月,母亲于秀珍接到邀请,作为曾经的“支前模范”,要去参加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接到社区的通知以后,时已89岁的母亲兴奋得好几夜睡不好觉。母亲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她有生之年,还能去北京参加这么隆重庄严的活动。母亲到北京的来回行程,都是由句容市人武部专人专车接送。到了镇江高铁站,车上有随行医生和护士的陪护,还给她准备了轮椅方便上下车,到了北京高铁站,有武警部队专人接送到酒店,每位老人由一名家属随行陪护。  相似文献   

16.
摄影的意义     
当一名摄影记者一直是我的梦想,2012年,它真的实现了。虽然每次背着器材出现时,总会听到“摄影是女的啊”这样的疑问或惊叹或没话找话,我都欣然接受。因为对我这个充满好奇心却又腼腆内向的人而言,手中的照相机首先是一个借口,让我有理由走进他人的世界,透过取景嚣测量自己与世界的距离。这一年,我从流动的时间中捕捉下一些瞬间,直到写这篇文章时,它们被重新激活,带我回到那些曾让我沉醉或迷失的时空里。9月那个早上,台湾最南端屏东县龙应台的家中。再过一会儿,这位公务缠身的女长官就要赶回台北参加紧急会议。临行前,她轻轻倚在母亲身旁,头碰头,闭着眼,不说话。这是相处一周以来我看到的最放松的她——好像比那个在会议中针锋相对、演讲时侃侃而谈的她都更真实。  相似文献   

17.
正暑期的行程里本来并没有一个叫"久吉"的苗寨,甚至也没有剑河之行,我和孩子最初只打算回老家去接她母亲。之前,她母亲因为回故乡支教,已于半月前跟几个朋友先行去了。她来电话说,他们的活动已经结束,与她同行的朋友也都回来了,只有她还继续留在老家等候我和孩子去接她。按我原本的心思,我只想借机在老家多呆些时日,一来那时湖南正值暑期高温天气,而凉爽的贵州乡村则正适合我们度假;二来我也想带孩子多在故乡感受一下乡村生活……所以,实际上最初我们哪里也不想去。  相似文献   

18.
龚平 《百年潮》2020,(1):73-76
我的母亲本名黄薇,曾用名南君、黄维英,1912年2月27日出生于福建龙岩的一个书香世家。在集美女子师范学校(中学)毕业后,我母亲就在《厦门日报》发表了一篇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文章。1933年,她只身前往日本东京,考入了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本科)。从1936年开始,我母亲就在中共东京支部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她是多个进步团体的领导成员。  相似文献   

19.
八宝粥溯源     
现在市场上的八宝粥,就是老北京的腊八粥,它是从清朝宫廷御膳房传下来的。—个世纪以来,腊八粥的质量由复杂到简单,由高贵到大众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人们喝八宝粥的时候,已经不再考虑它质量的变化和名称来源的历史了。我做为一个在60多年前就在北京喝腊八粥,并且亲自聆听过曾被慈禧太后接见和喝过御赐腊八粥的母亲,讲述过关于她亲自品尝宫廷腊八粥的历史。现在又快到农历腊月初八了,我在准备熬八宝粥的时候,又回忆起儿时听母亲给我们姐妹讲述当时她喝宫廷腊八粥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徐小岩 《百年潮》2009,(12):53-59
今年11月16日是母亲黄杰的百岁诞辰,在父亲徐向前1990年辞世之后的第17年,母亲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亲爱的母亲虽然已经走了两年多,但是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在我的睡梦里,许多往事异常清晰地铭刻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