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云给力     
潘晶 《神州》2012,(5):5-5
人物:给力浮云时间:阳春三月地点:九坑村口男:浮云妹,浮云妹!给力哥回来啦!(唱流浪歌)(唱)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浮云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走啊走啊走啊走  相似文献   

2.
领导给力     
《江苏地方志》2011,(1):8-8
领导给力,是发展谋略,是方向引领,是凝神励志,是跨越前行。南京市市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季建业同志,于百忙中出席该市第八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地方志工作乃至地方志事业以高度重视和非凡给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老艺术家,陈光余的大名在观众中知道的人不多,或者说知名度并不很高,可你要说是“王二公”,贵州的老百姓就颇为熟悉了。“哦,不就是那个搞笑的干巴老者吗?”是的,陈光余是一个给人们带来欢笑的人。他虽然在1999年5月19日就辞别人世,但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塑造的贵州方言喜剧形象——王二公,至今还活在人们的心里。终身致力于戏剧艺术事业陈光余1928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籍河北省玉田县,但他是在贵阳长大并在这座城市度过一生的,应该算是老贵阳了。据他生前所言,他与戏剧结缘时方才4岁。…  相似文献   

4.
孙宜志 《民俗研究》2000,(3):115-122
民俗词语是用来指称民俗仪式及其相关事象的词语。对民俗词语进行调查和研究,近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笔者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以自己家乡安徽宿松方言中有关婚嫁和丧葬的民俗词语为例,谈谈个人对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流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因为它有别于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所以是一方民俗的反映。每一个地方的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如人们形容东北人一张口就是“满嘴的高粱花子味”、江浙话是“吴依软语”等,那么四川方言的特点是什么呢?是生动、机智和幽默。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和推广。一些过去曾使用过的方言如今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口头语,为此,很多人都担心方言会不会被普通话同化?  相似文献   

6.
白雪皑皑,也不一定就是"棉服"当道!薄衫、比基尼同样很给力。滑雪装备争奇斗艳虽然"千年极寒"的传说已是全球皆知,但北京的第一场雪还是比往常来得晚一些。于是各大滑雪场成为北京滑雪爱好者们赏雪、玩雪的唯一去处。  相似文献   

7.
邵武三角戏     
王冬斌 《旅游》2007,(10):84-89
三角戏起源于赣东采茶戏,形成于清乾隆以后,流传于邵武、光泽一带,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剧。三角戏主要特点有:剧中只有“生、旦、丑”三人(后演变为二旦一丑一生四人),内容多为家庭纠葛、男女爱情、悲欢离合之类的故事;剧中人物无非是员外(即财主)、小姐、农民、小商人、市民等,既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也没有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它接近生活,故又称“家庭戏”。语言风趣,有时还特意插些邵武方言,而且大多数是喜剧,有的是闹剧。 早期常用的曲牌有《赣州词》、《江汉调》、《广湖调》、《上川调》、《四平调》、《吹腔》,唱词通俗易懂,每段唱词的最后一句,要重复一遍。 演员台位呈三角形,出台到台中心唱第一句,接着是打击乐过门,此时演员由台中心走至台右角唱第二句,当第二次打击乐过门时,演员从台右走到中心唱第三句,当第三次打击乐过门时,演员从台中走至台左角唱第四句。演员的台位,始终按上述顺序不断交替变化,看似单调,却保留着民间原始艺术的特色。“三角戏”以江西地方方言为主,“旦、丑”也使用普通话和土话,语言诙谐风趣,早期三四个人便可演出,叫“三角班”。“三角戏”在发展过程中,经艺人们不断完善,慢慢发展到七人,并加入了笛子、胡琴、二胡等传统乐器。使人看后轻松舒畅,因而民间流传“没有皇帝没有官,越看越心宽,越看越喜欢”的赞誉。三角戏曾被誉为戏曲种类中的“全国一枝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四川流传一俗语“吊儿郎当”,用以形容人游手好闲,做事草率轻忽、放荡不羁的样子。“吊儿”是指风铃。“郎当”本指衣服宽大貌,古时木偶戏的服装往往显得宽大,穿上之后活摇活甩的,因此“郎当”一词被用来形容人不太正经,颓唐、潦倒、马虎。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各级方志机构的五项职责,其中第三项为"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第五项为"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这两项明确昭示,方志机构既是修志责任人,也是用志责任人,应当像给力履行修  相似文献   

10.
陈玉嫱 《神州》2011,(9X):174-17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走向信息化,多媒体在数学课中适当的使用,为枯燥单调的高中数学课增添了活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课逐步进入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寻迹贵阳方言,可发现贵阳方言除了包含来自其他地方方言的组合外,还保留了一些原古黔中地区通用的黔台语及一些古代方言,如今都还在贵阳方言中运用。"大杂烩"的贵阳方言堪称多彩。贵阳话属于中国北方方言西南官话。西南官话包括了云贵川渝全部及陕甘桂湘鄂以及琼的部分地区,贵阳方言以贵阳方音为主,但是,贵阳话同时也杂处在普通话和其他地方方言互相影响的大环境之中。寻迹贵阳方言,可发现贵阳方言除了包含来自其他地方方言的组合外,还保留了一些原古黔中地区通用的黔台语及一些古代方言,如今都还在贵阳方言中运用。"大杂烩"的贵阳方言堪称多彩。  相似文献   

12.
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推动当代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档案工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生存之基。本文通过分析档案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地位和功能,阐述档案工作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思路和举措,积极作为,彰显"档案文化力",为当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加油添力!  相似文献   

13.
赵亮 《神州》2010,(6):16-17
自1851年以来,世博会已由单纯的工业技术展示演变成了人类在科学、文明甚至社会和人性方面总体进步成就的微缩标本。我们很难用只言片语来形容世博会,就像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来形容整个地球一样。不过,下面这些历届世博会上的经典片段,依然有助于我们来回味那些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造就出的不同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吴语三说     
江苏地方语言丰富多彩,吴方言是个“大块头”。吴语中一些流传于口的词汇,由于缺乏翔实的书面资料,随着年代的推移,以及吴方言和普通话的融合,其原始写法发生了嬗变。今人在运用这些词汇时,因为理解上的偏差,或望生义,或谐音注字,已不能正确反映该词的本来面目。现在,笔提出三个吴语词汇的溯源,供感兴趣参考并斧正。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7日清晨,我们驱车前往类乌齐县,去参加重庆市第六批援藏项目移交西藏地方管理使用的交接仪式。今年高原的四月天,天天阴云密布,出发前一天的晚上还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如《西游记》里描述的妖怪要出来般的场景。天明上路,妖怪没撞着,见到的是满山满路的白雪。积雪让行车慢慢腾腾,平常上车就要晕的两位援藏干部没了晕车反应,大家兴致勃勃地聊起了援藏以来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慕寒 《人文地理》1992,7(1):12-17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地理学是研究方言地域分布的学科。通过"方言分布图"的分析,探讨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方言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对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帅 《神州》2011,(23):134
道德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高频词汇,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道德呢?看看我们在病毒肆虐时期依然哄抬大蒜价格,再看看在日本地震核泄漏的情况下,一系列的荒诞的抢盐事件……我想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已经到了非再次强  相似文献   

18.
张帅 《神州》2011,(3):115-115
道德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高频词汇,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道德呢?看看我们在病毒肆虐时期依然哄抬大蒜价格,再看看在日本地震核泄漏的情况下,一系列的荒诞的抢盐事件……我想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已经到了非再次强调不可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9.
张帅 《神州》2011,(10):134-134
道德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高频词汇。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道德呢?看看我们在病毒肆虐时期依然哄抬大蒜价格,再看看在日本地震核泄漏的情况下,一系列的荒诞的抢盐事件……我想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已经到了非再次强调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吴方言称蟋蟀为“赚绩”。《太仓州志》:“蟋蟀日赚绩”。苏州以前作为一个消费城市,喜欢玩耍赚绩的人很多。捉赚绩、斗赚绩、买卖赚绩,形成了姑苏一种特有的时令地方风俗。可惜,有关史料对此记载很少,应该补上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