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荧屏上播放了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其中有两个情节——“太后下嫁”与“顺治出家”颇引人注目。关于“太后下嫁”,剧中曾通过顺治之口向孝庄太后说:“儿臣六岁登基,天下烽烟四起,宫中杀机危伏,母后为保住咱俩的身家性命,不得不下嫁权臣多尔衮。”孝庄还亲口对年幼的康熙说:“当年我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不得不以太后之尊下嫁多尔衮”;关于“顺治出家”,该剧更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顺治在其爱妃董鄂氏病逝前后,独锁深宫,参禅论道,一意要遁人空门。甚至在高僧玉林要焚死为之化度的僧人行森时,仍执意落发具戒,着僧衣芒鞋,义无反顾,皈衣佛门。面对此情此景,孝庄不得不下旨以“龙驭归天”的谎言来掩盖顺治实已出家的真  相似文献   

2.
陶涛 《丝绸之路》2011,(1):52-55
初夏的时候,在拉卜楞寺对面的山坡上,跟年轻的“阿卡”(出家的僧人)久麦聊天,久麦告诉我,农历七月初八,拉卜楞寺有每年举行一次的米拉日巴法会,盛况空前,非常热闹,值得一看。  相似文献   

3.
陈星 《古今谈》2006,(3):75-77
弘一大师出家前的两张照片曾被剪成特写放大,后又因丰子恺题写“弘一法师在俗时留影”等字而被广泛流传。这两张照片中的弘一大师(即出家前之李叔同)均手持一扇,十分潇洒。其中,一为侧身他望,一为慈目微垂。“侧身他望”幅因其形象风流如不羁之名士,故有许多人以为有“傲慢”相而不甚喜欢。其实,这是误会。  相似文献   

4.
一、出家、嗣法与弘道陈希迁(700—790年),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肇庆市)人。他白幼聪慧过人,七八岁时就萌发了出家之志。当时禅宗六祖惠能在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传授“顿教”禅法,声名目著。  相似文献   

5.
永济县东南15里的中条山麓,有座古建筑——万固寺,我从小就在这个寺出家当和尚。1940年7月15日,驻永济县城的日军和汉奸大约有三五十人,到万固寺游玩。一个汉奸头头看到寺内长老隆谛比丘和樊文绍居士举止谈吐不俗,有相当的文化修养,便有意拉拢隆谛比丘和樊文绍居士跟他们沆瀣一气,为日军效劳。樊居士非常气愤,遂淡淡而又轻蔑地对着那个汉奸头头说:“我们佛教徒,绝不当汉奸!”汉奸头子听了,显得狼狈不堪,碍于有日本主子在场,野性未敢发作。  相似文献   

6.
廖楠 《环球人物》2013,(2):29-30
延参法师见到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第一句话是:"你来采访我,我很感谢,但我是一个不具备代表性的人,我是很多幸运集合在一起的人。"当过记者半路出家延参法师1962年出生在山东,却说着一口地道的河北话,网上有传他是大学本科毕业,但他本人对出家前的经历不愿说,只是告诉记者,自己当初"成绩不好";出家前曾经在一家地方杂志的编辑部工作  相似文献   

7.
南门两尼师     
长期追随南怀瑾的出家弟子众多,如首愚师、宏忍师、永会师、亲证师相体悟师等,皆是当今佛门龙象。他们都愿作高僧,而不作名僧,部比较低调。其中,我比较熟悉的越两位尼师宏忍和体悟。  相似文献   

8.
关于皎然早年的事迹,一向被忽略,这里,仅就其出家时间,出家以前在庐山生活的情况略作一番考查,以弥补皎然生平研究之不足,并为深入研究其诗学思想及创作提供方便。 史乘最早记载皎然出家事迹的,是中唐僧人福琳所撰写的《皎然传》(见《全唐文》十册第九一九卷)传云:“(皎然)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这一记载,对皎然何时出家,何故出家均显疏略。按皎然《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诗云:”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忽值胡雏起,芟荑若乱麻。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诗的序文说:”昔岁,属狂寇陷没江左,亲故离散,永望枌梓,不觉伤怀。”知其出家与一场动乱有关。皎然一生遭遇的社会动乱,较大的有三次,即安史之乱、江浙刘展之乱、台州袁晁起义。这三次动乱的时间都相隔较近,其中刘展之乱直接导致了皎然的出  相似文献   

9.
乍一听,似乎有些不大可能:这以“佛”为“教”的和尚,和以“和”为“尚”的佛教,向来都是温文尔雅、雍容大度的,怎么会跟这么吓人的“极端主义”扯上关系呢?  其实,佛教能够具有千古不衰的强大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全是这“极端主义’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从佛教的“初级阶段”到“最高境界”,一直都无时无处无事不在“贯彻和执行”着这个特殊的“极端主义政策”!   不信!且听我分而析之: 首先,要出家当一名和尚或尼姑,走进佛门的第一步就是“剃度”。剃度者,乃剃除须发是也。古今中外,男子的胡须,女子的头发…  相似文献   

10.
在印度经常被问起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有信仰吗?”我的回答往往是:“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其实我更应该回答自己是不可知论者,这样他们就不会把我与共产主义联系到一块。他们接着又问我崇拜(worship)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一点点的美     
我出生在今年第一场雪后的阳光里。我睁开眼,好奇地观察世界,尽收一切的未知。身边围了许多嬉戏玩耍的小孩子。他们是如此的天真,如此的欢快。我在快乐中诞生,所以我也是快乐的。我的嘴角永远向上弯曲。我静静地伫立在孩子们之中,微笑着看他们玩永不厌倦的“捉迷藏”、“狼来了”;看他们在雪地里奔跑追逐,跌倒了,笨拙地爬起来,继续玩;看他们冻得通红的小脸和小手。  相似文献   

12.
爸爸、妈妈、我,三个人组成了一个家。我家的事有如天上的繁星那么多,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过错爸爸和妈妈是我们家的“首领”,而我呢,就是供他们使唤的“仆人”。不过, 我可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仆人”了。因为,我们家的两位“首领”可称得上是两位超级好的“首领”,他们脾气好,对我就更好了。他们把好吃的给我吃,好穿的给我穿,好用的给我用。即使我这个  相似文献   

13.
难当男子汉     
我是个独生子,这是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感召的结果,那年月政府提倡“一个不少,两个正好”。我的父母很明智,他们选择了“不少”,放弃了“正好”,把全部精力和财刀都投入到我这唯一的儿子身上。这在当时引起了我许多小伙伴的羡慕,因为在他们家里都还有兄弟姐妹,有人跟他们争糖吃,与他们分享父母的爱。那时我的父母就开始接送我上下学了,他们精心地呵护我这棵唯一的小苗。我嘴里总是嚼着巧克力,喝着桔子汁,生活很优裕。于是我成了第一批“小胖子”,体育成绩总不及格,因为我的动作太蠢笨。父母说:“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就行,将来上大学不用考体育。”他们不让我爬高、打闹、做危险的事,不让我跟别  相似文献   

14.
王振峰 《神州》2012,(1):25-25
《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于学生相处时,巧妙的运用教育机智,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灵。为此,我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以“我”为主,从“我”出发。  相似文献   

15.
一与十 龙潭崇信禅师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的摊子为生,连个住所也没有。道悟禅师怜他穷苦,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崇信为了谢恩,每天送10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后,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崇信。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么可以还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6.
靳友 《文史月刊》2011,(9):29-29
在回顾建党90周年的伟大历程时,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四大怪人”。他们不是一般的“怪”,而是相当的“怪”。但从他们身上,不仅反映了当年延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且彰显了我们党的尊重和包容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与矿石打了十多年交道的人.却在研究和经营饲料添加剂方面卓有成就,长沙金大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大为独特的经历吸引了我,最近,记者采访了这位个子不高、清癯而儒雅的民营企业家。半路“出家”田大为是90年代初跃入创业大潮的,只是当初他的一跃颇为奇特;告别了他所从事多年的爆破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2013,(37):16-16
往中国的医院聚集了一群人,打出“还我生命”、“维护正义”的横幅,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然而这一次,这群人穿的是白大褂,他们的横幅上,除了“还我生命”,还有“还我尊严”、“保障医务人员安全”,以及“天堂里没有医闹”。  相似文献   

19.
罗勤 《贵阳文史》2013,(5):39-40
“我未能带回他们的片甲,但我带回了他们的英魂,耍让他们在家乡得到安息;让他们得到亲人和家乡父老的祭奠。” 纪念塔系1941年4月在贵阳建立的“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负责修建纪念碑事务的是杜肇华。杜肇华,字福昌(1897-1952),1897年8月27日生于今遵义县养龙站旧寨坝农家。  相似文献   

20.
郭志海 《神州》2011,(6S):121-121
或许是年龄的差异,或许是思想的陈旧,近年来我突然有了莫名的困惑:“这些学生怎么就不听话呢,明明是为了他们好啊。”“真不明白,我看真是不想学了。”“和他们沟通怎么这么难呢?他们怎么就是认为我是和他们过不去呢?”“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种种困惑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团团罩住。苦口婆心的说教变得苍白无力,我分明感受到了与学生之间隔了一堵厚厚的墙,非常渴望找到一扇门通向那个绚丽而又神秘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