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洛霍夫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尽管他在苏联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人们对于他的认识和研究还是分歧很大的。例如,他是一个什么作家?评论界中就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是苏维埃时代农民的思想情绪的表达者,或是哥萨克农民的代言人;一种则认为,他是苏联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名著《静静的顿河》,有人也对它产生了  相似文献   

2.
金雁 《文史天地》2014,(5):81-87
正高尔基在苏联时期拥有的官方声誉,是世界文学史上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企及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苏俄文学界的泰斗,舆论在他生前与死后却多次出现过截然相反的评价。他一生曾经有过多次"自我颠覆"、"自我否定"的价值观的大跳跃,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和难以解释,关于他的评价像来回烙煎饼一样"不停翻个儿"也就在所难免。本文讲述的是高尔基从意大利返回苏联之后成为"红色文豪"的历程。一、"乐意受骗"的人:"合乎时宜"的  相似文献   

3.
我和萧三于1934年相逢,距今已有60多年的异国爱侣生涯了。 那是1934年10月底,我作为一个德国的旅游者前往苏联,在那黑海之滨的苏联作家疗养院所在地加格里的一天午餐时,与我同桌的是一位看上去十分年轻的很可亲的中国人,他就是38岁的诗人和作家萧三。我们一见钟情。几天后的11月8日是我23岁生日,一大束深红色的玫瑰花就是他那深情的爱情表白,它决定了我以  相似文献   

4.
1957年,44岁的法国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阿尔贝 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年后的1960年1月4日,加缪在度假途中死于车祸。60年后,一位意大利作家声称,加缪之死并非如人们所公认的那样是一场意外—他是被苏联克格勃谋杀的,而当时的法国政府“或许也脱不了干系”。  相似文献   

5.
1904年,孙中山先生来到纽约,委托一位朋友在当地华人中寻找一名忠实可靠并精通西方法律的人士充当自己的顾问。朋友推荐了一个名叫王宠惠的中国人。中山先生听罢一愣,这人怎么和自己一个熟人同名同姓呢?连忙仔细询问他的身世,果不其然,此人正是自己早年在西医书院读书时的旧相识。中山先生当即前去拜访。王宠惠祖籍广东东莞,从他祖父那代起,举家迁到香港定居,其父王煜初是香港基督教堂牧师。儿时的宠惠即聪敏好学,王牧师送他到香港圣保罗学校学习英文。一天放学后,不留神跌了一跤,头和膝盖都被擦破了,鲜血直流。路旁的一位青年…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28日,这天对于北京基督教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因为今天,将有13位副牧师或传道员将被按立为牧师或副牧师。前辈牧师们将通过按手礼的形式,将主持圣礼、牧养信徒、推行圣工的神圣权力传递给新立的牧师们。对于投身于“福音事业”的年轻人来讲,按牧礼拜无疑是他们在圣职阶梯上获得的又一次神圣的晋升。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民俗研究》2005,(1):241-248
2004年3月28日,这天对于北京基督教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因为今天,将有13位副牧师或传道员将被按立为牧师或副牧师。前辈牧师们将通过按手礼的形式,将主持圣礼、牧养信徒、推行圣工的神圣权力传递给新立的牧师们。对于投身于“福音事业”的年轻人来讲,按牧礼拜无疑是他们在圣职阶梯上获得的又一次神圣的晋升。  相似文献   

8.
斯特朗(Anna Louis Strong,音译名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汉名斯特朗)是一位同情苏联、同情共产党的美国进步作家和记者。陈友仁先生积极拥护并坚持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于他们相近的思想,致使他们成为密友。从以下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斯特朗对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同情和关心。此信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现译出刊布于后。  相似文献   

9.
王晓红 《民俗研究》2005,(1):241-248
2004年3月28日,这天对于北京基督教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因为今天,将有13位副牧师或传道员将被按立为牧师或副牧师.前辈牧师们将通过按手礼的形式,将主持圣礼、牧养信徒、推行圣工的神圣权力传递给新立的牧师们.对于投身于"福音事业"的年轻人来讲,按牧礼拜无疑是他们在圣职阶梯上获得的又一次神圣的晋升.  相似文献   

10.
"这一夜,世上少了一个人。"这是苏联作家柯切托夫在《叶尔绍夫兄弟》中对一位州委书记的最后描述。读到它时,我正在云南西双版纳群山深处插队。深夜,在油灯下翻阅那残破的书,这行字跳入眼帘时,忽然觉得四肢发凉,死亡的悲凉,在少不更事的心湖投下一颗石子。  相似文献   

11.
廖可 《文史月刊》2010,(10):52-52
牧师,作为一种职业,一般是在基督新教的教会中专职负责带领及照顾其他基督徒的人。圣经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牧师,还是一种古代官名,掌牧地。在西方国家军队中,编有牧师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1970年的金秋10月,毛泽东同美国进步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北京中南海进行着亲切的交谈。这是斯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访华了。“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朋友王牧师。许多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斯诺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王牧师?!”毛泽东闻之微微一怔。“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忙补充道。其实斯诺提出要见“王牧师”,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60年,他以作家身份来华访问,国庆节时他受毛泽东的邀请参加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并到中南…  相似文献   

13.
1951年9月8日晚上,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了“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授奖典礼。而这之前的4月6日,宋庆龄就已经收到来自莫斯科的电传——“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委员会作出如下决定:“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主席宋庆龄在维护和巩固和平的斗争中有卓越的贡献,特授予‘加强国际和平奖’斯大林奖金。”斯大林奖金委员会特派两位世界著名的作家专程来中国颁奖。一位是苏联的爱伦堡,另一位就是1971年的诺贝尔文学获奖者、智利诗人聂鲁达(1904—1973,智利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正深受欢迎的"国际诗人"我和萧三结识于1934年深秋。当时,我在苏联海参崴的列宁学院学习。萧三代表中国左联出席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发言,会后他和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从莫斯科来远东举行报告会,传达作家代表大会精神。萧三那时有三十七八岁,中等身材,身穿黑色西装,宽额明眸,和蔼可亲。法捷耶夫  相似文献   

15.
正1952年,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就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助项目到莫斯科同斯大林进行谈判。当时代表团中民用项目专家就是袁宝华。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萨布洛夫向李富春建议在谈判前先开座谈会,实际上是向这些年轻的共和国建设者们介绍如何制订计划。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14位副主席每个人都为代表团讲了一课。袁宝华从1949年6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一讲起苏联文学,我们就想起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想起英雄人物和理想生活,似乎这些就是苏联文学的全部。但在这些丰流之外,还有一部分具有相当高艺术水平的作家作品,长期处于意识形态的阴影之下,不被人所知。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与布哈林鲜为人知的友谊张达明1993年3月28日,是苏联文学奠基人高尔基诞辰125周年。尽管近年来俄罗斯一些人对高尔基颇多非议,但俄罗斯报刊在这个日子前后还是发表了不少纪念文章。其中虽有对高尔基贬抑之词,但持论较为公正者更多。一位作家说:“高尔...  相似文献   

18.
《世界》2009,(11):23-23
现代人的生活一切讲求便捷,结婚也不例外。美国一位名叫DarrellBest的牧师把一辆1942年的老式消防车改装成了一座小礼拜堂。  相似文献   

19.
柴奇 《神州》2013,(5):5-5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现实主义力作《一个人的遭遇》与中国作家余华的《活着》中的主人公有着相似命运,不同的精神。两位作者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历史年代,但是他们笔下的任务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或许是由于人生意义的共性,但面对相似的命运,他们却又表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本文试图就这种相似与不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孙立众 《百年潮》2014,(4):74-74
正20世纪20年代,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安排下,中国有许多革命者到苏联学习和工作。在他们的回忆文章中常出现对自己或苏联教官、其他领导的职务标志误以为军衔的现象。一位老同志回忆1925年到莫斯科后:"苏联一位少校"来接他们并送他们到基辅,在基辅军校"我的军衔是少尉","工程兵科的总顾问西蒙诺夫上将……工程兵科的主任教官加耶夫斯基中将",他们的教官德国人施拉木"已是苏联上校军官","1928年春,苏联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