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俑,是中国古代丧葬仪礼中由蛮荒的用活人为主人殉葬制度向逐渐取消用人殉葬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替代品,是人性自然转化的一种标志,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俑作为雕塑艺术品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深度考量,是对自身形象、性格等方面的自我把握和描述.俑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官吏等形象.俑大多真实地模拟着当时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考见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历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水平.俑在秦汉时期至隋唐盛行,北宋以后逐渐衰落.最著名的俑当属秦汉时期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徐州汉楚王陵兵马俑.  相似文献   

2.
唐朝时期,朝阳为营州督都府、平卢节度使治所所在地,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朝阳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发现唐墓之地,出土的陶俑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构思巧妙、制作精细,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朝阳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雕塑水平,堪称中国古代世俗题材雕塑的优秀代表。本文通过对朝阳出土部分唐俑分门别类地介绍,反映唐代的丧葬习俗,再现唐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相似文献   

3.
陈亮 《文物世界》2010,(3):66-72
<正>古俑是中国古代明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俑的使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所以它真实负载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信息,也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时期人们审美习俗变迁的轨迹。汉、唐是中国古代社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代的陶塑艺术,在我国古代陶塑史上起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作用.再现秦代军容的秦俑被称为“第八奇迹”,是世界古代写实雕塑艺术的不朽作品,而汉俑则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更为广泛,较多地注意刻画对象的神志,因而雕塑手法上出现了较为夸张的写意作法.要了解秦俑艺术与汉代艺术效果的不同,仅看其外表是不够的,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是应该加以探究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着很高的成就,是世界历史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从现存的大量的雕塑艺术遗产来看,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陶俑、陵墓雕刻和佛教造像三个方面,而其美学特色却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索。一、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的雕塑艺  相似文献   

6.
吹埙俑是墓葬中俑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手捧于嘴前做吹奏状,是古代丧葬观念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随着近几年丰都地区考古工作的开展,在一些汉墓里出土了制作精美、形象丰富的吹埙俑,其造型均为胡人形象,时代主要在东汉中晚期。文章对收集的胡人吹埙俑进行分析,从其所着服饰来分析胡汉文化的融合、胡人进入三峡地区的路线推测、吹埙俑在墓内扮演的角色反映出的汉代思想。  相似文献   

7.
王梅 《中原文物》2007,(3):75-79
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旅顺博物馆所藏人俑极具特色。这些人俑以不同的时代风格和地域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和礼仪,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生活习俗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祝静  郁明 《文物世界》2013,(3):7-10,30
俑,是中国古代丧葬仪礼中由蛮荒的用活人为主人殉葬制度向逐渐取消用人殉葬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替代品,是人性自然转化的一种标志,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俑作为雕塑艺术品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深度考量,是对自身形象、性格等方面的自我把握和描述。俑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官吏等形象。  相似文献   

9.
2002年底,山东章丘市危山风景区内发现汉代陪葬兵马俑坑。在对兵马俑坑出土陶俑进行修复过程中,经过对俑体内部结构和制成材料的仔细观察、检测研究,明晰了立俑的制作工艺。立俑制法多采用合范法,少数部位结合雕塑,制作工艺包括前期准备,陶俑各部位的合范制作以及分装套合、细部修整等,入窑焙烧过程和最后的表面涂饰彩绘工艺。  相似文献   

10.
谷闻 《文物》1976,(10)
凡是对文物考古工作有兴趣的同志都会注意到,在发掘清理古代墓葬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种陶制、木制或是金属制的人像,这就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常常提到的"俑"。俑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为什么要把它安放在坟墓里随葬,它反映了哪些社会生活的内容,这一系列问题是会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狮子山楚王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俑为代表的秦汉俑是我国古代陶俑艺术的代表,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秦俑兵阵整体展现出一种威严的氛围,反映出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时代特点。汉朝在一定程度之上受到秦的影响,汉俑对于俑艺术既有继承也有发扬,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较大的差异。秦文化孕育于西北游牧民族,在陶俑身上也多体现了剽悍和大度的特色。汉文化则更多地受到西楚气韵的影响,因此秦汉陶俑差异性也较为明显,诸如服饰、规模等。而秦汉陶俑又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状况、社会  相似文献   

12.
河南出土的汉代彩绘俑主要有侍女、乐舞、杂技、百戏及动物俑,其中侍女俑通体施白地,彩绘五官、衣饰;俳优俑造型夸张;乐舞、百戏俑用组群雕塑的方式表现宏大场面;并出土了少见的骑羊俑、骑象俑,为研究汉代社会习俗和雕塑艺术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1965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咸阳以东的长陵陪葬墓附近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坑,坑内出土了陶人,陶马,号称“三千人马” 和中国常见的雕塑手法不同,这些兵俑和马俑只有真的1/3大小,从俑的外观及残破俑的断面可以看出,它是由横塑、窑烧、彩绘这三个基本步骤完成的。步兵俑有586  相似文献   

14.
俑,古时用以殉葬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用俑殉葬是我国丧葬史上的一大进步,它逐渐取代了夏商周时期用活人殉葬的残酷葬俗。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这种葬俗始于商代末期,盛于秦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是秦代用俑陪葬的集中体现,但在其它地方却极为少见,说明秦代用俑陪葬还仅局限于中央。及至汉代,用俑陪葬开始普及,许多地方的高级贵族或官吏的墓葬中都有俑出土,我国古代用俑陪葬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如陕西西安、山东临沂、江苏扬州等处皆发现有用大量的俑陪葬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一、中古陶俑发展简史陶器的出现是古代人类南游牧生活方式向农耕定居生活方式过渡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制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考古发现距今一万年以前,中国先民已掌握了制陶术。南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日益增加,以俑代替活人或动物殉葬的社会现象开始出现。俑是我国古代先民模拟人或动物的形貌、用以代替活人或动物殉葬的明器。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我国古代陶俑艺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时代。这一时期出土的三彩俑更是造型精美、色彩艳丽、技艺高超。尤其三彩女俑为人物塑造中最  相似文献   

17.
《文博》2014,(5)
西汉"裸俑"的出现和使用是中国墓葬艺术史中鲜见的一个阶段,以景帝阳陵与此前其它帝陵出土的人像陶俑相比较,在造型手法和表现形式方面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更具活力的自然写实主义风格。在研究阳陵"裸俑"相关艺术形式方面问题的同时,我们发现了影响其风格形成的几方面重要因素,而这些雕塑作品也必然成为研究汉代人生死观念的重要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8.
俑名试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古》和《文物》上曾有一些报告、图录、报导文章,把古代墓葬中出上的动物一类的"明器",称作马俑、牛俑、羊俑、鸡俑、狗俑、猪俑、骆驼俑……或总名之为动物俑或兽类俑。我认为这样的称呼动物类"明器",是不太恰当的,理由是:俑在古代文献  相似文献   

19.
夏嫔嫔 《收藏家》2003,(11):42-42
湖南古陶瓷,具有神奇的魅力,其中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的青瓷对书俑尤为引人注目。1958年出土于长沙市金盆岭的一座晋墓。由于该墓有的墓砖侧面印篆体阳文“永宁二年五月十日作”据此可知这件瓷俑的制作年代当不晚于永宁二年(公元302年),属于西晋早期的作品,它为研究晋代文吏现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反映了当时文吏的农饰、姿态及书写用具。两俑头戴进贤冠,身穿长袍,相对跪坐。进贤冠是古代的一种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有言:“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吏私学弟子皆一梁。”梁即冠上的横脊,该二俑  相似文献   

20.
韩建武  胡薇  万晓 《收藏家》2010,(7):10-12
千年古都西安出土陶俑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世代延绵,为全国罕见。沉埋在地下的历代陶俑,多模拟当时人物、事态,与历代雕塑艺术、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成为今日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宝贵资料。5月15日至7月15日良渚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陶俑艺术展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博物院展出。此次展出的98件组文物,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陕西各地出土的陶俑精品。战国俑之稚拙滥觞,秦跽坐俑之精细真实,汉俑之古拙气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