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3月初,接到冀中区党委的通知:调我南下,立即到石家庄集中。当时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以山西晋中区党委为主,组成一个南下区党委班子,随大军南下。这个南下区党委下属五个地委、专署,由晋中区出三个地专班子成员,察哈尔省、冀中区各出一个地专班子成员。华国锋是晋中一个地委班子的宣传部长,我是冀中地委班子的成员,互不认识。我们这一批南下干部在石家庄,听了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传达之后,3月16日就出发南下,原定是分配去湖南的,到了河南省时,因为湖南尚未解放,便集中到巩县县城待命。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南下干部"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1948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决议要求各解放区把准备足够的干部,当作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来实现。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这一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华北局于1948年12月召开专门会议,决定从太行、太岳两个区党委选调得力干部,组建南下区党委,随军南下到新区开辟工作。"长江支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南下福建的。  相似文献   

3.
凌云 《炎黄春秋》2012,(8):93-94
《炎黄春秋》2009年2月号刊出曾彦修同志口述文《才德反差巨大的康生》。文中提出康生在山东土改整党中"扫荡了两个区党委"。一个指渤海区党委。这是对的。另一个指的是胶东区党委。他说的有误。我想说说我所知道的情况。全国土地会议后,康生原计划去冀中搞土改  相似文献   

4.
从慕名到相识我和孙犁相识较晚,那是日本宣布投降不久,他由延安重返冀中之后。当时《冀中导报》在河间,孙犁奉冀中区党委之命与报社住在一起,负责编辑《平原杂志》和《冀中导报》的文艺副刊。那时他可以说是“十分繁忙”。上半月,孙犁经常到各地体验生活,搞创作;下半月回报社编排稿件,发稿以后就又走了。《平原杂志》先后出了六期,他仿照鲁迅编杂志的方法,每期都要写较长的编后记。除了编刊物外,他还在河间第八中学教一个班的国文。他这样做,除了有意模仿“五四”以来某些城市作家的职业习惯外,“还有调剂生活的意味,跑跑路,…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忻州是晋绥和晋察冀两大抗日根据地交汇之地,是一方英雄辈出的土地,传播着无数英雄儿女可书可传的故事。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7月,忻州全境解放,按照华北局和晋绥分局指示,神池、五寨、保德、原平、静乐、偏关、岢岚等县从1949年初开始动员抽调了大批干部南下。据统计,有记载的忻州市南下入川地方干部为15批,共1989人。四川省的17个地(市、州)103个县(市、区)均有忻州市的南下干部。冀怀义便是南下干部中的一个。红色神池是我家  相似文献   

6.
正山西晋中市榆次区有个李墕村,曾是被称为"山西西柏坡"美誉的红色革命遗址。这里曾是太原解放战役期间解放军前线指挥部诞生地、山西省三大领导班子的前身——中共太原区(后改为晋中区)党政军三大领导班子的诞生地,还是新华社晋中分社、晋中日报社的诞生地、解放军后方医院所在地等,是以徐向前为代表的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居住、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4,(6)
第五章 南线“无战事” 在中路军、左路军把阎军主力紧紧地吸引、牵制在晋西、晋西北,晋南相对空虚之时,以红一军团为主组成的右路军快速奔袭晋南。右路军进军晋南的任务是:扩红、筹款。 一、打通晋南门户 红军右路军在奔袭晋南时作出的第一个大举动,是占领南关。 灵石县之南关,是晋中通往晋南的枢扭和咽喉,敌军派重兵把守。它是右路军由晋中南下晋南路上的一颗令人讨厌的钉子。要打到晋南去,就必须首先拔除这颗钉子。  相似文献   

8.
1952年刘青山、张子善案发后,曾在冀中担任过区党委书记的黄敬请时任华北局第一书记的薄一波向毛主席转报他的请求:考虑刘张二人过去对革命有功,不要枪毙,给他们一个改造的机会。毛泽东说:“是要他们俩,还是要中国?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  相似文献   

9.
商亚茹 《文史精华》2009,(Z2):47-48
冀中区好地方,报子营有个李大娘。李大娘好心肠,爱护子弟兵把名扬。做饭熬药不嫌累,接屎端尿不怕脏。她把伤员当亲儿,伤员看她像亲娘。这支歌谣,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区广为传诵,表达了冀中区军民共同的心声,也是对李大娘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在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九”和“一二·一六”抗日游行后的12月17日,北平共青团组织通知我:明天下午天黑前,你一定赶到北大农业学院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扩大抗日宣传团”的活动,活动的地区是冀中农村。这样做是为了掀起城市与农村密切结合的抗日救国高潮。此次南下共组成三个团,由北平城内各大、中学校组成的为第一团;由城外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两校组成的为第二团;由天津市各大、中学校组成的为第三团。我参加的是第一团。 我于次日下午七时左右到达农业学院,来的人已挤满了好几个教室。八时许,组织者宣布此次话动的任务,三个团的活动地区和南下的行动路线:第一团为中路,出北平沿河  相似文献   

11.
感受晋中     
<正> 很多人搞不明白晋中和榆次是怎么回事,我也不例外。会议通知上写的是在晋中开会,可火车到站却是榆次。2005年11月19日早上6时30分,天还没有亮,从北京西站开往太原的 N276次旅客列车,停靠在榆次火车站。我随着人流走出站台,当我看到站前满是"晋"字车牌的出租车时,我才真的感觉到自己是到了山西。开会的地方在晋中晋通电力大厦。一路上,出租车司机操着一口山西话在不停地介绍,"榆次是个区,是晋中市政府所在地;榆次还是个古城,是这地方的老地名。晋中,顾名思义,就是山西省的中部。南有徽商,北有晋商,晋中是晋商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晋国,它的中心部分就在山西省,所以山西的简称就叫‘晋’……"很快就到了开会的地方——晋中晋通电力大厦。才5块钱!黑天瞎火的,凭  相似文献   

12.
霍泛 《炎黄春秋》2002,(12):12-15
在北平学生举行“一二&#183;九”和“一二&#183;一六”抗日游行后的12月17日,北平共青团组织通知我:明天下午天黑前,你一定赶到北大农业学院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扩大抗日宣传团”的活动,活动的地区是冀中农村。这样做是为了掀起城市与农村密切结合的抗日救国高潮。此次南下共组成三个团,由北平城内各大、中学  相似文献   

13.
论16、17世纪之交西北欧商人商船南下地中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17世纪之交,西北欧商人商船纷纷南下欧洲经济重心区———地中海世界。在西北欧商人商船大规模南下之时,西北欧还只是欧洲一个半边缘地区,然而当南下过程接进尾声之时,西北欧却一跃而成为欧洲新的经济重心区,其中荷兰取代了威尼斯、热那亚而跃升为欧洲新的领导者。西北欧商人商船南下地中海的过程对后来西北欧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寄来的《山西文史资料》第116辑收到了,已转给在长沙、岳阳的部分老同志传阅。大家对你在编辑“晋中解放区南下干部入湘记”工作中所费的心血和努力表示赞赏和感谢!  相似文献   

15.
金诚 《钱币博览》2001,(2):10-13
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地处平汉、平津、石德三条铁路干线之间,面积约六万多平方公里,当时全区有800多万人口。1938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在阜平成立,4月建立了冀中区政治主任公署(后改为行署),全区有近40个县。  相似文献   

16.
冀中根据地是中共抗战时期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重要且特点鲜明的组成部分。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其实质是从比例走向累进,从纷乱走向整齐的过程。在统一累进税的推行过程中,冀中创造性地发展出了绘制产量地图等调查方法。整齐不乱的统一累进税既能增加财政税收和公粮收入,又不加重人民负担,是冀中农民"不怕拿"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7.
牛双跃 《中国钱币》2005,(1):54-57,60
冀中,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平汉、平津、津浦、石德四大铁路干线之间,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9年7月冀中突发特大洪灾,日寇趁机四处掘堤,助长水患,妄图断我冀中军民生路,扼杀冀中抗日根据地。我冀中党政军民立即动员起来,护堤筑坝,募筹粮款,紧急救灾。9月,冀中政治主任公署决定各县普遍建立农村合作社,实行生产自救。同时为配合边区的货币斗争,弥补边区银行票币流通不足,防止敌人的扫荡及敌伪货币对冀中各县物资的掠夺,边区政府批准冀中各县发行冀中区农村合作社流通券,以巩固边币金融阵地。1…  相似文献   

18.
忆项南     
1947年下半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共中央决定开辟淮南、淮北新解放区,并电令华中工委和苏北区党委抽调干部进入两淮新区,史称“重返两淮”。1948年5月中共江淮区党委组成,曹荻秋任书记,带领干部西渡运河、洪泽湖,进入“两淮”。我从盐城县委调到江淮区,和区党委的干部一起,到沿海重镇——合德集中。在这里我与项南同志初次相见。  相似文献   

19.
1948年冬,东北野战军于胜利地结束辽沈战役之后,迅速挥戈入关,与华北野战军紧密配合,发起了规模巨大的平津战役。地处平津前线的冀中十分区,立即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支援前线的斗争。我当时任十地委副书记,根据组织安排,参加了冀中前方支前指挥部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幸目睹了当时千军万马  相似文献   

20.
晋中解放区南下干部入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2月,晋中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成建制的南下入湘,是晋湘两省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次抽调干部之多,动员地区范围之广,政治影响之大,以及产生的效果之好,都是在建国前两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批同志怀着“将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