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黑龙江史志》2013,(7):8-9,13
明清时期,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非常低下,丈夫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在封建婚姻关系中,作为妻的女性,代表的是另一个家族的利益,在从属于丈夫的前提下,尚且拥有一定的权利,但是作为妾的女性,则是没有丝毫地位可言。女性的卑弱屈从,正是整个封建社会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最终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2.
金代女性墓志的类型分为女性单人墓志、夫妻合葬墓志和多人合葬墓志三种,尤以夫妻合葬墓志的数量最多。从墓志规格看,金代女性墓志一般根据丈夫的官品设定,其中,嫡妻与丈夫的墓志规格相同,继室和妾则分别低于嫡妻一个和两个规格,用以区别她们与嫡妻在家庭中地位的不同。从墓志内容看,由于受到儒家文化影响,金代女性墓志内容一般着重于对孝敬舅姑、抚育子女和善待他人等品行的记录,藉此展现金代社会中对女性贞洁、孝悌和良善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段塔丽 《史学月刊》2002,(3):101-106
“夫随妻居”、已婚女性长住本家以及夫亡以后归宗,是唐代社会一种颇为流行的居住习俗。从民俗学和性别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和考察不难看出,唐代社会所流行的这种居住习俗,应是女性人身较自由、女性权益得到一定保障以及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拥有较高地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中古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魏晋玄学兴起,儒学礼制尚未严格规范所有的社会层面。在此背景下,《世说新语》"姊""妇女""尚书""贫道"等女性称谓反映了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领域的表现和地位,"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性别专制体制在魏晋时期的实际情况,为我们了解中古汉语婚姻制度和佛教教义提供了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5.
贾艳红 《史学月刊》2003,(7):123-126
一提起封建社会的家庭关系和妇女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一言以蔽之日“男尊女卑”。这种提法太笼统、太含糊,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片面的。因为人们往往只看到“三纲”对妇女的压制,而忽视了“孝亲”、“敬长”对年长妇女的保护。在“家无二尊”的父家长制社会中,夫是一家之长,妻则居于从属地位,夫为妻纲,妻要顺从丈夫。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乱伦禁忌在先秦时期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即"同姓不婚"与"族内异姓婚姻禁忌"."同姓不婚"要求人们在缔结婚姻关系时首先考虑"取妻避其同姓",而"族内异姓婚姻禁忌"则旨在排除家庭内部男性与其庶母、兄弟之妻、子妇等女性成员发生婚姻或两性关系的可能.这两种乱伦禁忌的区别仅仅在于形式方面,在功能方面它们都具有防止家庭分裂、维护家庭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惧内俗称怕老婆,用典便是"河东狮吼"。依照我国古代的纲常伦理,男子是家庭的主宰,夫为妻纲;女子处于从属地位,既嫁从夫。一般而言,妻子服从丈夫是古代社会众多家庭的常态。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当一个性格懦弱的丈夫遇到一位强势或嫉妒心重的妻子时,惧内就在所难免了。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女性相对解放的时代,女权意识逐渐觉醒,在社会上层妇女中尤为突出,武则天便是那个时代女权人物的代表。在时代思潮  相似文献   

8.
1915年《妇女杂志》的女学思想反映了女性开始逐步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女性开始获得和男性同样重要的家庭地位;教育是妇女谋生的先导。女学观所反映的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是近代中国女性时代转型的重要体现。但是该《妇女杂志》中的女学思想也存在其历史局限性。近代中国女性的全面转型,需要中国社会的整体演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北京女性流动人口的家庭类型及其形成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流动人口(移民)与性别研究和北京女性流动人口随机问卷调查,主要探讨女性流动人口在流动人口家庭中的身份和地位,并分析北京流动人口家庭类型及其形成要素。  相似文献   

10.
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在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的统治之下,女性始终处于男性的附属地位。封建统治者一直宣扬着“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儒家教义,作为维系其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所谓“三从”,是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纲”是指“君为巨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女性从生到死,始终没有自己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人格,思想言行受到束缚禁  相似文献   

11.
正该书是著者继《辽夏金的女性社会群体研究》之后,又一部关于古代女性社会群体研究的著作,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发行。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及附录,上篇主要讲南朝妇女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地位及贡献、婚姻家庭地位、政治经济及其他社会地位;中篇主要讲北朝妇女的婚姻、家庭经济、家务管理与家庭关系;下篇主要讲唐代婚姻制度、特殊婚俗现象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外妻"初见于睡虎地秦简,指隶臣"外妻",新出《岳麓书院藏秦简(伍)》中又有"奴外妻"。"外妻"之"外"指妻与夫的身份存在良与贱、庶与奴的差异。隶臣"外妻"特指隶臣自由民身份的妻。秦及汉初"隶臣"的性质可按来源不同分为"刑徒"和"官奴婢",有"外妻"者身份一般为"刑徒"。隶臣"外妻"需提供隶臣"从事公"时的衣服,后改为"冗作"而官府"勿禀食"。隶臣家庭有一定财产,其经济收入来源于从事商业活动及雇佣劳动等。隶臣"外妻"所生子女承袭出生时其父的身份。"奴外妻"特指私家奴的自由民身份的妻。私家奴与"外妻"在身份上虽有奴庶之别,但私家奴对"外妻"有夫权和家长权。奴与"外妻"的婚生子女身份从父,但奴对子女无父权。"外妻"现象是秦及汉初"良贱为婚""庶奴为婚"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东周时期齐国平民两性墓葬在使用壁龛、器物底箱、陶纺轮、铜带钩、铜兵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与当时的文化观念、社会分工、社会财富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墓葬面积、棺椁重数、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使用仿铜陶礼器等多种因素表明,男性的社会财富与地位整体高于女性。家族形态的变化对两性社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家族内部的亲缘关系逐渐淡化,而婚姻关系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王虹  韩星焕 《神州》2012,(2):224-224
以吉林省德惠市M镇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地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镇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庭中自主权、决策权、支配权等体现家庭地位的指标的分析,认为在城镇一体化背景下,认为目前妇女的家庭地位虽已有很大提高,但男女不平等在家庭领域仍广泛存在,妇女的家庭地位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并且针对提升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留守妇女家庭地位提出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与女性社会地位--以畲族女性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社会中人的社会地位是由权利、金钱等决定的;辈分、道德、才华等,也是构成人的社会地位的要素。此外,中国历来有从生理性别上确定女性地位的民俗传统,女性家庭成员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堆在畲族民俗文化研究中,我们发现:畲族女性有较高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而畲族女性的地位,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民俗文化是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民俗文化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显示其鲜明的个性。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审视畲族民俗文化,并对民俗文化与女性地位之间的关系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6.
满族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家法族规中,女性被加以重点关注.在辽宁,满族人通过家谱、言传身教、民俗等方式对女性的日常言行和性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规定,起到了相应的社会效用.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贵族女子拥有可观的财产,也积极参与着家庭的经济活动,但经济地位并不高,未婚贵族女子的经济地位附属于自己的父母,已婚贵族女子的经济地位则屈从于自己的丈夫。中下层妇女在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经济中进行了积极的参与,活跃于各个领域,但还是有不少行会对女性有着诸多限制。中世纪西欧的女性的经济地位与其对经济的作用是极其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8.
杨静 《史学集刊》2012,(4):114-120,128
1870年至1920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步实现,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空前,创造出了大量就业岗位,并由此形成了一股女性就业高潮。该时期美国就业女性以年轻的单身女性为主,工作岗位高度集中在家庭服务业、制造业、白领以及专门行业中,且具有明显的因种族和民族而导致的就业差异特征。美国女性大量进入就业领域提升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她们传统的婚恋观和家庭观受到冲击,并促使美国妇女从传统女性向现代新女性形象转变。  相似文献   

19.
齐淑珍 《沧桑》2013,(3):55-57
由于代夫主政,寡母往往成为家庭的女性家长。在财产处分上,唐代法律给予寡母相当大的权力。本文从财产所有权、管理支配权、分家权、质举卖权四个方面论述了唐代寡母在家庭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商豫 《文史月刊》2012,(3):45-45
徐夫人是明朝第一大功臣徐达之妻,她地位显赫,身份尊贵,能说会道,但她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与人攀比,且口无遮拦,即使在朱元璋之妻马皇后的面前,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