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刘贺墓发掘以来,关于墓中出土器物,特别是"大刘记印"玉印研究,成果丰硕,然鲜有探讨"海"字铜印者。偶有略及,亦论之不详。从印文与形制上看,"海"字铜印正面朱文小篆一"海"字,字腔深峻,字口垂直,字底平净,符合汉铸印特征,却无从看出与马相关联信息;背面呈覆斗形,顶部有口形缺口,缺口沿边凹凸不平,为非自然损毁造就,无印纽,亦非烙马印"方形中空,可纳木柄",不具备先秦秦汉烙马印典型特征。从该印形制、印文与海昏侯刘贺实际境况推测,"海"字铜印印文"海"字当为"海昏"省称,属私印,或为刘贺于海昏侯国所铸用于行政文书管理之印信。又该铜印边线与北部正面、顶端三处呈非自然损毁状,或说明该印于墓主刘贺有非同寻常意义。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宝鸡县阳平镇村民给县博物馆交献铜印一枚。方形龟钮,边长2.3厘米,通高2.2厘米,重50克。印面篆刻阴文:“天帝使者”四字(见图)。据交献  相似文献   

3.
邢台市出土明代“昏钞”铜印1991年11月,邢台市桥东区政府在原顺德府府衙旧址上进行基建施工中,出土一方明代洪武九年铜质“昏钞”方印。该印铜质,印面呈长方形,长12.5厘米,宽5.5厘米,厚1.2厘米,直钮,通高8.5厘米,重845克。印文为汉书阳文...  相似文献   

4.
三台宋墓出土“三宝”铜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台宋墓出土“三宝”铜印左启1993年12月21日,三台县白雀乡3村1社村民修公路时掘开一座石室墓,发现一方“三宝”铜印。其墓双室,隔壁并列。两室前设享堂,堂上设藻井。室门推可开启,拉可关闭,雕琢工细,图案精美,虽为石刻,俨然木制。门柱刻有联文,可认...  相似文献   

5.
黄县出土“登州军器库记”铜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山东黄县城关镇西北圩村农民整地时,发现"登州军器库记"铜印一方。现藏黄县博物馆。印正方形,弧状板纽。印边长5、厚1.6、通高5厘米,重450克。印面刻阳文篆体"登州军器库记"六字(图一、二)。登州始置于唐,宋、金、元、明各代均保留此建置。根据印的形制及印文风格,我们认为,此印似为金代遗物。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丹阳县河阳公社后马陵村社员于1975年6月建房挖土时,发现"弋阳开国"铜印一方,1982年7月镇江博物馆入藏。铜印为正方形,弧状实心纽(图一),印边长5.3、厚2.3、通高4.5厘米,重622  相似文献   

7.
1980年4月,长葛县石固村社员在田间平整土地时,发现小砖残墓一座。尸骨与棺木等因早年破坏而无存,仅在墓中收集到陶罐五个、货泉二十四枚、昭明镜一面及“红阳侯国徒丞”印一方。根据货泉系新莽时所铸之币判断,墓葬年代当属新莽时期或稍后。现将该墓出土印章介绍如下。印为铜质,正方形,龟钮,边长2.4、通高2.2厘米,印面篆刻阴文“红阳侯国徒丞”三行六字(见图)。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南阳府一》表  相似文献   

8.
9.
甘肃康乐出土的古代铜印侯丕勋1987年,甘肃省康乐县五户乡曹家沟门村,出土古代铜印一方,同时出土的还有少量瓦片。这方铜印印面3.15×3.l厘米;印体薄厚不一,一角厚0.3、其对角厚0.2、另两角均厚0.25厘米;印有鼻钮,钮净高0.9、下宽1.1、...  相似文献   

10.
贾志刚 《丝绸之路》2010,(24):45-50
近年来,随着唐长安城大明宫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出土了一大批蕴涵丰富文化信息的铭文砖,这些铭文砖是我们了解研究唐大明宫历史不可或缺的史料。本文主要结合前人考古研究,经考证后认为太液池铭文砖采用干支纪年,"左策"是左神策军的略写与"左策"相对应的"右策"也应是右神策军的简称。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集安县城是汉魏时期的高句丽故都。高句丽亡国后,历经渤海、辽、金、元几个朝代,这里一直是重要的城镇,保留着大量的历史遗迹和遗物。1983年文物普查中,我们对集安县出土的几方铜印进行了调查登记。现将其中几方介绍如下,供从事研究东北历史和考古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民和县境曾出土二方铜印,现介绍于下。一 "陇西中部督邮印"(图一)1972年12月于中川土族乡清泉王家村出土。红铜质,方形。边长2.4、通高1.4厘  相似文献   

13.
在编写《襄樊市文物志》的过程中,收集到一部分古印章资料,现介绍几方,以供爱好者研究和鉴赏。一、“王”字画印此为镌刻文字和图画的小型铜质印章,正方形,台座人钮。通高2、边长1.2厘米。宜城县楚皇城内东南角出土。印面的文字和图画皆阴刻,画面正中豊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临颍县文化馆在全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汉魏许都故城遗址西南角的董村征集到四方铜印。这些铜印的造型基本相同,均为扁正方体,边长2.3、厚0.9、纽高1.3、通高2.2厘米,重约64克(图一)。印背面有龟纽,龟昂首站立,四足张开呈鱼鳍状,龟背满布龟甲纹(图二)。印面均无格无栏,阴刻篆书。现将印文分别介绍如下:第一,“奉车都尉”,二行四字(图三∶1)。第二,“偏将军印章”,三行五字(图三∶2)。第三,“殿中都尉”,二行四字(图三∶3)。第四,“广野将军章”,三行五字(图三∶4)。这四方印为同时、同地出土,而且除印文外,形制相同,其时代也应接近。…  相似文献   

15.
近年南京出土的明代名臣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王徽墓志,详细记载了王徽的生平事迹,对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墓志经重新释读,不仅订正了以往释文中错误,而且还与史料中录文相校正,对一些问题得出更为全面的认识。如《明史》本传记王徽于宪宗朝疏陈四事,今据墓志并与其他史料相印证,实为五事;王徽弹劾牛玉而被贬普安,墓志详录其于普安之事迹,此可补益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60,(10)
1960年3月28日,在莒县汽车站伙房后深一米处,发现古代铜印两颗.甲印印文"元帅之印";乙印印文"管军万户府印",钮皆长方把状.甲印钮高7厘米,印身厚1.4厘米,印面正方,每边长8.7厘米,重三斤二两;乙印钮高6.5厘米,印身厚1.6厘米,印面正方,每边长7.7厘米,重二斤半.印文都是阴文篆体,章法严谨,铸造精美.印背款识分左、中、右三行,楷书阴刻.甲印左行为"龙凤六年四月日",中为"中书礼部",右为"元帅之印",印左侧又有"昃字六十四号"等字.乙印左行为"龙凤六年三月日",中为"中书礼部",右为"管军万户府印",印左侧又有"生字八十二号"等字.甲印装在一个铜印台内,印台方形,大于甲印面一周,重一斤六两.出土时甲印、印台及乙印放在一处,正置而微倾斜,别无共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河南省宝丰县文化馆入藏了两方金代"都统"铜印。一、"都统所印"。出土于宝丰城北20公里汝河南岸的赵庄村。铜印正方形,边长6.2、通高4厘米,重575克,印面左右略呈弧形。印文阳刻九叠篆书"都统所印"。长方形纽,上镌阴文"上"字。印背右刻"恒山公府天兴元年",左刻"造都统所印",均阴文楷书(图一)。"都统"为金代武官之名。按《金史·兵志》"大将府治之称号"条记载:"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  相似文献   

18.
1989年,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在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征集到一枚古代官印。该印铜质,正方形,印边长2.35、高0.8厘米,重55克,白文篆刻“义阳典铁官宰”六字(图一)。印文风格严谨,字体规整,结体瘦长。纽为龟形,高1.6厘米。龟身大致呈正方形,背部拱起,背甲及鳞趾纹理清晰。组与印台间有一圆形  相似文献   

19.
榆次市猫儿岭墓地发现的两枚战国铜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文物春秋》2005,(5):41-43,56
1998年榆次东外环猫儿岭战国墓M139中出土了两枚铜印,发掘简报对其作了初步考释。由于猫儿岭墓的的族属、国别历来分歧较多,对出土的铜印研究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宝贵材料。本文力图通过对印文的考释在这一方面做出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六年夏天,固始县陈集公社大黄大队仓坊小队社员杨景春在麦地生产时拾得一颗铜质方印。印边长2.6厘米,正方形,厚0.8厘米。背面有弧形印钮。印钮长2厘米,高1厘米,厚0.5厘米。正面印文篆字阳刻“云巢”二字(附照片和印文)。据有关史料记载:“云巢”即曾三异,南宋临江人,字无疑,淳熙中乡贡,少有诗名,尤尊经学,屡从朱熹问辨。端平中授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