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旭 《丝绸之路》2006,(9):54-55
岩上滴水滴滴清 滴在龙窝万丈深 捡个石头试水深 唱个山歌试姐心 …… 这首流传在四川丹巴的民歌被称为“啦啦调”,与《康定情歌》的“溜溜调”一道,堪称康巴高原民歌艺术里的一对姐妹花。  相似文献   

2.
连山民歌     
连山境内壮、瑶、汉各民族均有独特风格的民歌,内容丰富,流传甚广,有“出门三步起歌声”之俗语。壮族居民用壮话唱的称壮歌.亦称南歌;瑶族居民用瑶话唱的称瑶歌:汉族居民用连山方言唱的称连山山歌。现在,壮、瑶、汉各族民歌也统称为连山山歌。  相似文献   

3.
边吉 《满族研究》2000,(1):31-31
“塔勒伊吾春”是锡伯族民间歌曲体裁 ,相当于“山歌”,在不同场合演唱又有不同名称。相传 ,176 4年锡伯族西迁途中就已传唱 ,后在新疆又有所发展。“塔勒伊春”内容是反映生产劳动和男女爱情。歌词多为即兴编唱 ,由上下句组成。上句 12个音节 ,下句 16个音节。曲调与歌词相协调 ,也是两乐句单乐段 ,节奏奔放活泼 ,旋法多环绕式往上推进 ,句尾二度上行最富特色锡伯族的“塔勒伊吾春”@边吉  相似文献   

4.
土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歌曲种类很多,有“花儿”、“宴席曲”、“喜歌”等。其中,“花儿”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花儿”是山歌。除平日在山间、田野传唱外,每年四月,麦苗发青时节,各地都要举行“花儿”会。人们欢聚一起,支起白帐篷,进行唱歌比赛。即兴编词,一问一答,对唱如流,相持两三日。土族“花儿”格式以四句式为多,前两句比兴,后两句表达实意。另外,还有“拦腰斩式”及三句式。土族“花儿”最明显的民族特点是结尾音拖长而下滑,给人以深沉的感觉。土族“花儿”调令有“好花儿今”、“杨柳姐令”、“马营令”等。…  相似文献   

5.
燕毅 《文史精华》2012,(4):59-64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一首著名的军歌,或者用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个称谓叫“红歌”。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全中国会唱歌的人几乎都会唱几句。不会唱的也都会哼出曲调。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太长。8段32句288字,完整无误地唱下来不太容易.所以“都会唱几句”;还因为这首歌的曲凋简单、  相似文献   

6.
正陕北有一首唱响全国的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歌中的一句歌词是"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这句歌词,不光是陕甘老区人民的心声,也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段史实。在刘志丹、谢子长的领导下,陕西北部和甘肃东部产生了陕甘边、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两支正规红军,加上被隔绝于陕西最北端神(木)府(谷)佳(县)榆(林)地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游击  相似文献   

7.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西北历史名城,古西夏王国的都城。被人比做“塞北江南”。民歌传唱为“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银川。” 银川是黄土高原这方五彩贝壳中的一枚璀璨的明珠。 银川位于银川平原的中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沃野千里、人杰地灵的地方,它具有塞外高原的粗犷坚韧,还有江南田园的妩媚柔和,它那异曲不同工的独有风貌使外来人无不为之惊诧。它既有“大漠孤烟直”的空旷与壮美,也有“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与苍茫;既有“池塘春草,园柳鸣禽”的江南秀色,又有“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倩”的高峻;…  相似文献   

8.
“丹麻的景色像画卷,悬空里看,轮子秋转在个云天;七彩袖艳来安召舞欢,阿姑们憨,盘绣们扎哈的好看.” “五峰北山老爷山,威远酒醉倒了酒仙;五月的云来六月的天,花儿会要唱个心里的牡丹”. 伴着清脆悦耳的“花儿”,从峡谷到平川、从树林到田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摩肩接踵赶来.有备而来的歌手们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撑着花伞、穿着七彩袖新衣的土族阿姑和穿黑马甲戴小白帽的回族小伙,还有一身锦缎藏袍的藏族姑娘,他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龙王山下一年一度的丹麻土族“花儿”会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第二十一出《谒遇》中有“香山嶴襄巴”句,“香山嶴”这个地名首见於第六出《怅眺》。徐朔方先生在其《牡丹串》校注本中先後将“香山嶴”注释为“今广东省中山县境内”、“今广东省澳门”;“香山嶴襄巴”的“巴”字则注释为“寺庙”,并以澳门建有三巴寺(圣保罗教堂)为旁证。本文认为,“香山嶴”在历史上并非澳门专称;“香山嶴裹巴”的“巴”是“长住”之意。以目前所得到的证据,还无法确证《牡丹亭》中包含了澳门情节,也无法确证汤显祖到过澳门。  相似文献   

10.
白族民歌形式、格律,本有多种;其中以“三七一五”句式较为流行,它不仅为对歌小调所采用,即在白族讲唱的“大本曲”中,亦普遍用之。由于现存的白文《山花碑》采用这种句式,故多称之为“山花体”。“山花体”的渊源问题,早在四十年代,徐嘉瑞氏就曾进行考索,并在他研究“大本曲”时考订“山花体”形成于公元十世纪,谓大长和国主郑仁(日文)所制的“转韵诗一章”,已开其先河。其说云:“大本曲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五代会要所记的南诏(时南诏已亡,乃郑(日文)时代)上大唐皇帝舅书(大唐皇帝即后唐庄宗,时唐已亡),附有转韵诗一章,诗三韵,共十联,有类击筑调。这是大本曲  相似文献   

11.
在公开场合,他赤裸裸地宣称,中国就应该分“穷人区”、“富人区”来到任志强的办公室时,这个曾因扬言“地产商就是给富人盖房子”而引起轩然大波的人,正埋首于办公桌上码起的高高书堆里,手里捏着一支铅笔,涂写着什么。看见记者,他微微抬起头点了点,“嗯”了一声,算是打招呼,没有笑容,没有寒暄,没有表情。  相似文献   

12.
毛相林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他说:下庄精神,就是不怕死,死不怕!“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面群峰耸立。村民世世代代传唱着这首山歌。过去村民要出村,得向后山攀爬,绕过108道“之”字拐,越过三个巨大的山墩子,才能翻过海拔1300多米的山峰。爬到最高的三墩子上,会看到一派壁立千仞之景,煞是惊人。其中最高的一座孤峰状如龙头,似仰天长啸,是为“笑天龙”。  相似文献   

13.
<正> 1984年9月10日,河北省抚宁县庄河乡城子峪村村民阚玉江在村北明长城倒塌的兵器楼内发现了明代“胜字”小型子母炮(照1),其中母炮3支,子炮24支,均为黄铜  相似文献   

14.
旧日塾师设馆,授童稚以句读,解《论语》首章未竟,一学子躁不可耐:“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见‘乎’即读可也,何先生之不惮烦?”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句中用虚字例》中说:“虚字乃语助之词,或用于句中,或用于句尾,本无一定”,“乎”字用如语助,多置句尾,但见“乎”即作句,亦不足训。  相似文献   

15.
扬之水 《南方文物》2013,(1):121-123,4,203
“宝粟钿金虫”,句出梁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此为六首之二中的一联,即“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吴均的这首诗并非名篇,这一句诗也非名句,但它却涉及一项古老的装饰工艺,而这一项工艺似乎久已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16.
<正>明末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际,在徽州发生了一桩惊动崇祯皇帝御批的“黔兵案”,时称“江南一奇变”。一支前往大明王朝“龙兴之地”守陵的黔军之精锐部队“出师未捷身先死”,被“自己人”一锅端,为行将覆灭的大明王朝笼罩上了几分“不祥之兆”。  相似文献   

17.
武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1):113-119,149,150
国内外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明代的“土流参治”就是以汉族担任流官,以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官.这种把“土流参治”仅仅看作是一种用人制度的传统观点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明代“土流参治”不仅是贯穿于西北边政方方面面的宏观指导,更重要的“土流参治”还是一个庞大的、多元的、复杂的管理体系,包括明代西北地区的卫所建设、戍边屯田、流官制度、土官制度、僧官制度、茶马贸易等诸多方面.明代“土流参治”大体归结为三个基本层面,即第一层面的“土流参政”;第二层面的“土流参设”;第三层面的“土流参任”.  相似文献   

18.
“唐”在哪里?王定元(武进市横林中学)中学语文课本高中第四册(人教社编)选录了流沙河先生的新诗《就是那一只蟋蟀》。其中一句道:“在《唐风·蟋蟀》里唱过。”课文注释:“《唐风·蟋蟀》:《诗经》国风中的诗篇。唐,古地名,今河北唐县一带。”笔者对关于“唐...  相似文献   

19.
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苏州、松江、江西、浙江人“毋得任户部”这一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苏松江浙人不得为户部官,苏松江浙吏不得为户部吏;但前者为“祖制”,后者是“成例”,法律地位不同。“祖制”针对的首先是苏松籍官员;“成例”针对的是苏松江浙的吏员,以及作为其后备力量的“市井之徒”。“祖制”在洪武后期有所松动,并成为建文时苏松江浙人仍得官户部的依据;永乐初对建文改制的全盘否定,以及由周忱戴衔户部而发生的变故,遂使“祖制”二百年不变。通过扼制“南人”特别是江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士人,以缩小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达到南北平衡和政权巩固,是明代政治体制和统治方针的重要特征;苏松重赋及苏松江浙人不得官户部,正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20.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在拟填补翰林院之缺席时,吏部呈其词给仁宗皇帝,其中有一首《西江月》词,词中有这么一句:“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仁宗看后很不高兴,作御批四句:“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你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柳永从此借皇帝御批,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谢绝仕途,依红偎绿,放荡不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