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师平 《攀登》2022,(2):26-31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显著优势,发挥着独特作用。依循制度机理分析和治理有效性考量,党的领导、党派参与、多党合作、协商民主等方面的制度优势,共同构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领域优势的深刻意蕴。通过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治国的能力、强化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责任、完善政党协同合作治理国家的机制、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水平等路径,实现将新型政党制度的静态化制度优势精准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动态化实践效能,以此进一步强化并充分释放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治理潜力和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2.
《攀登》2016,(2)
党的十八大提出,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这就对我们的基层干部,特别是对农牧区的基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包括完善的法治体系,也包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社会的能力。运用法治思维是从思想方面提升治理能力,运用法治方式是从实践方面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表明,党纪与国法关系设定的基本原则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法理思维和法治原理的指导下,可以将党纪与国法关系设定的背景模式预设为"理想模式"和"典型模式",把党纪与国法关系设定的基本原则提炼为"分离命题"和"融贯命题"。其中,分离命题包括"纪法分开、纪法分工"原则和"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原则;融贯命题包括"执纪执法贯通"原则和"执法衔接司法"原则。  相似文献   

4.
李晓瑜 《区域治理》2021,(3):119-120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和应对重大风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法治对于防范应对重大风险能够起到有效、有序和有力的保障作用.运用防范应对重大风险的法治思维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原则,依法行事,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思维.用法治方式推动防范应对重大风险要求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防范应对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善重大风...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5,(2)
运用法治方式从严治党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总结建国以来党的建设经验教训,借鉴国外政党从严治党的有益经验,消解党内法规体系的现实困境的必然选择。新时期构建从严治党新常态必须培育法治信仰,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的思维和能力,运用法治手段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倡导法治精神,以提高国法党纪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的选择已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但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认知和创新实践。明晰新的时代方位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路径,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中国语境",遵循"人民满意"的原则,凸显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竞合"以及强化政府治理的"法治思维"等方面,发挥现代化治理优势,体现服务本色。  相似文献   

7.
李青 《区域治理》2022,(5):54-56,129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仍要持续推进.新时期的国家治理与传统的国家治理相比,有些新的内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是建设法治国家,为此目的,我国要积极运用制度和法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全球化、大数据时代下,中国的法治建设还关系到中国的国际法治实践.因此,中国的国家治理必须高度重视国际法...  相似文献   

8.
"枫桥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下,不断延展出新时代的法治内涵和功能.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在基层运行的最小单位,在参与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和阻碍,如司法谦抑与社会治理主动性存在冲突、社会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综观林则徐宦海沉浮四十余载,其始终奉行"经世致用"的实干精神,积极推动地方刑事、民事司法改革,主动了解西方各国法律制度,并以普世遵行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华洋纠纷。在治理地方、禁烟运动乃至中外交涉的政治实践中,林则徐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治思想。作为开明士绅地主阶级的代表,林则徐的法治思想和法治意识难免有局限,但其法治思维的闪光处依然可为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性的预设是制度建立的基础,也是理解、评价和预测政治生活的逻辑起点。中西方的主导人性理论传统是按人性善、人性恶的逻辑理路展开的,形成了德治观和法治观的不同治政理念,德治和法治在最高价值取向和最终理想目标上是共同的,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上也是相辅相成的。治理官僚主义也应坚持德治和法治的统一,德制与法制的兼顾,在治理官僚主义中德治与法治表现为理想和现实、柔性和刚性、治本与治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15,(6)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是乡村治理的理想目标。必须让法治凝聚农村社会共识,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用法治思维促进乡村发展。破除阻碍乡村治理法治化进程的因素,既要注重制度自身的完整性、体系化,又要注重制度的更新和发展。规范和完善乡村治理的运行机制,使村民参与有序,理事有章,办事有据,走法治化道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刘小红 《神州》2020,(6):280-280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充分认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形成有效治理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3.
谭晓军 《攀登》2009,28(2):54-58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党外交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内涵和特征。现代外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治理外交”,作为一种新兴的全球治理模式,政党外交促进了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并不断推动着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同时,由于政党外交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因而在全球治理中也存在着其先天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21,(1)
近年来,青海省就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一批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黄南州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要求,创新实践地方社会治理路径,形成了以基层党的建设为核心,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地方治理黄南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治理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青海地方社会治理效能,需要不断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依法治理,积极推进以德治理,持续增强自治自觉,不断提升科技智能化水平,继续保持追赶发展态势,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扬 《攀登》2012,(2):89-9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政党外交观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其主要思想是:坚持独立自主,要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决定自己的政策;坚持党际关系的平等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完美结合;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发展与不同类型政党的关系;坚持团结的价值取向.毛泽东的政党外交观对中共政党外交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后来政党外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某些失误与缺陷  相似文献   

16.
黄钟 《炎黄春秋》2013,(4):38-44
八二宪法通过规定各政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条文中不再把任何政党作为国家机构等方式,将党在法下确立为一个关键的宪法原则。党在法下原则的确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巨大进步。所谓党在法下,就是相对于任何政党,宪法具有无上的权威,任何政党都必须守法,绝没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任何政党违反宪法或法  相似文献   

17.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无不对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18.
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这已是各国共产党的共识。历史和现实表明,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战斗力的有力保证。怎样理解民主集中制的本质?这不仅在历史上有过争论,在实践中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因为理解上的重大差异必然导致实践上的重大区别。理论界对于民主集中制的研究,以往多偏于站在静态的角度,对其定义,基本原则以及地位作用等一般理论问题分析阐述的较多,而对民主集中制的本质问题论及不够,因而在实际党内政治生活中导致对这一组织原则理解的片面性和操作失误。如:在上下级的关系问题上,强…  相似文献   

19.
《攀登》2017,(6)
几千年中国传统政治统治理念与方式中,"德治"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成为中国传统政治设计与实践的主导思想。尽管经历了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德治"因其自身的缺陷以及与现代社会政治治理的思路的巨大差异而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否定。但"法治"尽管是现代社会政治治理的基本形式,其本身存在尤其是在具体实践中的不足却必须有相关内容对其进行补足和矫正,"德治"的价值和功能便成为当然的选择对象而引起关注和研究,也就有了"法治"与"德治"相互补充的明确要求。在当下中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对悠久传统中的相关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治理内在特质的"德治"就成为亟需深入研究并对重大价值和内在缺陷进行概括分析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在长期的政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党伦理思想。他不但论证了政党伦理在我国民主革命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阐述了政党伦理思想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党应该具有的政党伦理要求;二是政党内每个党员都要遵循政党伦理。今天我们研究孙中山的政党伦理思想,对加强党德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