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萍 《攀登》2007,26(3):13-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健全各种机制、切实把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处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外,还要密切关注人们的社会心理。因为,良好的社会心理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变量,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是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规范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刘正全 《攀登》2014,33(5):129-131
中国几千年的法律文化是一部以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为价值取向的政治法律史。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以刑为主,通过严刑酷罚来驱民畏讼、息讼以达到无讼的结果,从而震慑社会不稳定分子和政治对手。现代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所追求的法治秩序,应当是通过引导公民追求合法权利的秩序,而不是压制各类社会群体追求公平公正的畸形秩序。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无讼"不能成为当代维稳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调解具有极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是传统中国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司法形式。基层乡里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的经济、文化条件以及宗族、村落组织的整体利益而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行为,在维护本组织和本地域秩序的同时,也维护了整个国家统治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史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和高潮迭起。然而,迄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权威性的当代社会史或包括当代社会史在内的中国社会通史问世。无论从中国通史的一个断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角度审视,还是从中国正在经历并将长期经历的一个社会形态史(社会主义史)的角度审视,当代社会史都是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者要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大力度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相对应的当代社会史,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它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其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现代经济史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经济史的角度探索这个主题不仅切题,而且内容十分丰富,研究起来也充满了  相似文献   

6.
刘晓丽  牛会平 《攀登》2011,30(3):60-63
灾害中止社会生活的和平进程、瓦解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集中一切力量将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履行"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保障个体生命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政府的合法性,充分体现了人本政府的良好形象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进一步完善灾害预警机制、信息输入和公开机制以及资金管理制度等灾害治理体制,能够进一步推进合法性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王勇  何莉  张如恩 《神州》2012,(32):209-210
集体信访是涉及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处于有序信访和集体恶性事件的中间位置。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使势态恶化,进而影响到社会的正常秩序。小的会造成短期社会秩序混乱,大的会造成社会发展停滞、社会财富受到严重损失,甚至会毁损发展成果,进而引起更大的混乱。当前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维护社会稳定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快速推进的大问题,正是基于此考虑,课题组经过认真思考,把邯郸市集体访确定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女真建国前的社会生活里,其宗族部族组织为了更好地处理其内部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多已采用了习惯法。女真的习惯法在其政治、经济、文化及婚姻等多种社会生活中都有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其保证了女真建国前社会秩序的有序性,从而加快了女真建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陈蒲芳 《丝绸之路》2012,(16):120-123
当代中国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一些群体日益被主流社会边缘化。边缘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导致其心理失衡,滋生嫉妒、怨愤等不良情绪,严重时会聚集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破坏社会秩序。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几起恶性伤害事件,了解行动者采取极端行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以期找到消解边缘群体不良心理的社会因素,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理论来源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发展推动的选择理论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探索,无论是在发展中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中国梦”的建设和谐世界的全球性问题,是一个人类,不仅在抽象思维方面,具有全球视野的本土经验的理论创新,需要中国的经验总结和回应当代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21,(5)
列宁"帝国主义论"形成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争论主要体现在,理论上是否具有原创性和实践上是否具有解释力两方面。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当代资本主义和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对立和矛盾,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基础、维护资本家利益的国家职能、对外掠夺的基本政策仍然没有改变甚至愈演愈烈。列宁"帝国主义论"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仍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务和根本体现,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吴楠  彭波 《攀登》2013,(5):46-49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当代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自发与人为并存、分化与依赖并存、自由与平等并存。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恩想的当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4.
《弟子规》热最近几年在全国不断蔓延,不仅很多中小学开始教授这本书,更有不少企业以这本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参照。通观《弟子规》全文,它不仅是一本简单的启蒙读物,其字里行间更蕴含着近代以前中国社会秩序的要求与规范。方今国家大力推动社会建设,《弟子规》能够给予我们的启发应该很多。因此,为了全面理解《弟子规》对于当代社会秩序重构的作用和可资借鉴的价值,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详加论述之:其一:关于社会秩序的相关概念解析。其二:当今重视《弟子规》对于社会秩序重构作用的原因分析。其三:简论从《弟子规》中导引而出的社会秩序重构规范。其四:关于《弟子规》不足处的改造方案。通过以上分析与阐明,《弟子规》文本的价值势必会得到更进一层的认识与掌握。  相似文献   

15.
《弟子规》热最近几年在全国不断蔓延,不仅很多中小学开始教授这本书,更有不少企业以这本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参照。通观《弟子规》全文,它不仅是一本简单的启蒙读物,其字里行间更蕴含着近代以前中国社会秩序的要求与规范。方今国家大力推动社会建设,《弟子规》能够给予我们的启发应该很多。因此,为了全面理解《弟子规》对于当代社会秩序重构的作用和可资借鉴的价值,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详加论述之:其一:关于社会秩序的相关概念解析。其二:当今重视《弟子规》对于社会秩序重构作用的原因分析。其三:简论从《弟子规》中导引而出的社会秩序重构规范。其四:关于《弟子规》不足处的改造方案。通过以上分析与阐明,《弟子规》文本的价值势必会得到更进一层的认识与掌握。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这种局面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中国执政党文明程度和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制度建设的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现代民主理念的建立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科学认识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正确认识政治文明的科学涵义,承认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性、政治文明标准的辩证性,才能选择到合适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1.关于政治文明的科学涵义关于政治文明,理论界已做过许多…  相似文献   

17.
正乡规民约是中国基层社会组织中社会成员共同制订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不仅包括乡村社会之规矩,亦包括民间群体(作坊、商社、民办教育组织、民间慈善团体等)之约定。乡规民约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社会秩序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乡规民约的产生及其与社会秩序的天然关系乡规民约起源于人类社会以地缘关系为纽带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年,随着政治形势、城市社会环境、舆论宣传环境和治安状况的发展,原有的维护北京城市社会秩序的政府机构已不能应对当时复杂的局面。在各种背景下,北京警察应运而生。在清末十年短暂的发展中,北京警察机构和功能逐渐完善,对北京社会秩序和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薛红焰 《攀登》2013,(3):4-8
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一大理论贡献,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等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不同形态及其相互关系,旨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个大系统,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现状及原因,并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