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我国社会结构重要方面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必然结果 ,是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在社会层面的客观反映。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 ,处理好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坚决维护工人阶级作为国家和社会领导阶级的地位。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员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保持与体现。发展新社会阶层党员队伍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员队伍建设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员队伍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意见》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温希锦 《神州》2014,(5):154-15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中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社会稳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就要对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在巩固党的执政、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杰热旦 《攀登》2005,24(3):68-70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对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努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就必须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这既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詹斌 《攀登》2003,22(5):5-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执政党真正摆脱“历史周期率”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它是党在新时期社会角色的新定位,它揭示了我们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是执政党执政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善于革命的党,而且是善于执政的党。在沿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并全面执掌国家政权后,中国共产党依靠先进的执政理念、科学的执政体制、成功的执政方略、坚实的执政基础,自觉地抵御执政风险,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执政成就,为继续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基础。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特色执政道路,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宗洪 《攀登》2004,23(2):1-3
我们党要扩大社会基础,不仅要关注新的枉会阶层,更要重视农民阶级。在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如果没有农民的支持,其执政地位就不可能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阶级内部出现分化,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农民的生存状况和农村自办组织的发展,对党的执政基础提出了挑战。因此,党要在农村巩固自身的执政基础,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吸收优秀农民入党,并引导农村自办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魏娟 《攀登》2005,24(Z1):89-9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目前,建设和谐青海,必须以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长治久安为着力点,通过发展求和谐,通过和谐促发展,积极有序地推进和谐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形成,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它的提出和构建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谐社会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面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了在执政中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妥善协调好各种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就需要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依法执政等途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思想。这是党总结55年执政历史经验后得出的一个必然结论,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更是新形势下确保党更好地执政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三大执政”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必须把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理解。科学执政科学执政,就是党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执政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11.
马晓红 《攀登》2013,(3):9-14
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与我国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客观要求相契合。现阶段,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进一步培育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进一步丰富协商民主的内涵和形式,是引导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重视社会组织内党的建设。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社会组织中的政治依托,关系到党对社会力量的整合能力,直接影响到执政的社会基础。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认识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目前,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突破的路径在于建章立制、思想吸引、组织嵌入、形象感染、一体融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是政党执政的根本性原则。现阶段社会利益不断分化,新阶层和新团体的出现,更需要通过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保障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逐步确立整合社会理念的自觉过程。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必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14,(1)
在阶层分化严重、利益格局多样、社会期望扩大、诉求表达强烈、参与意识浓厚的社会转型期,依靠传统行政力量去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党必须通过自身的沟通功能去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才能实现有效执政。但现实中影响党与群众沟通的因素很多,使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客观看待和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阶层作为社会发展自然形成并以经济基础划分的社会人群,与政协组织中的界别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政协界别实质上就是党的特殊社会治理组织之一,服务社会阶层治理创新也是发挥政协界别作用、实现政协界别价值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杨新红  苏青场 《攀登》2014,(1):29-33
在阶层分化严重、利益格局多样、社会期望扩大、诉求表达强烈、参与意识浓厚的社会转型期,依靠传统行政力量去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党必须通过自身的沟通功能去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才能实现有效执政.但现实中影响党与群众沟通的因素很多,使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客观看待和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明 《攀登》2006,25(3):27-30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17,(6)
一个政党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有稳固的执政基础。陈云作为中共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他强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学习马列著作,理论联系实际和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搞好党风建设。学习和研究陈云关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思想,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杰 《攀登》2005,24(2):4-6
不断增强执政合法性是执政党追求的基本目标,而执政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保持自身执政合法性的不竭源泉。具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中国共产党,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始终保持党执政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张治菊 《神州》2013,(13):245-246
一、宁蒗农业发展形势(一)农业农村工作是基础和关键。农业强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全民富,农村稳则社会稳。宁蒗是一个集"山、少、边、穷、特"于一身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近90%人口是农业人口,要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基础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