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释《国语·楚语上》“教之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楚语上》记申叔时论傅太子一段,是我国有关古代贵族教育的一段重要史料,常常被学人称引。申叔时谈到了需要教授的内容: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内中的“教之《令》,使访物官”,则颇让人费解。韦昭注:“令,先王之官法时令也。访,议也。…  相似文献   

2.
<列子·汤问篇>第十七章云: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锫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为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日:"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1]  相似文献   

3.
历代史志学家都非常重视史志编纂人员业务素质。唐代刘知几提出,史学家必须有才、学、识三长,清代章学诚指出修志也必须有三长,即“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以绝请托。”蒋皤则说:“妙运用之谓才,闳记览之谓学,精鉴别裁之谓识。有此,则书成名著;否则,经济虽充,徒为糜费,材料虽富,适滋芜杂。  相似文献   

4.
积土成山,风雨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圣心之成,须有善意,须有善事之和作基础。吏之所赞,民之所颂,为圣心备者。  相似文献   

5.
昔古圣开物成务,废结绳而造书契,于是文字兴焉.夫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阅世递变而相沿,讹谬至不可殚极.上古渺矣;汉承秦火,郑许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迺权舆焉.自汉而降,小学旁分,各有专门.欧阳永叔曰:“《尔雅》出于汉世,正名物讲说资之,于是有训诂之学;许慎作《说文》,于是有偏旁之学,篆隶古文,为体各异,于是有字书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而孙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吴敬甫分三家,一曰体制,二曰训诂,三曰音韵.胡元瑞则谓小学一端、门径十数,有博于文者、义者、音者、蹟者、考者、评者.统类而要删之,不外训诂、音韵、字书三者之学而已.  相似文献   

6.
陈根民 《文献》2000,(4):150-159
笔者素爱书法.愚以为,书法固属小道,然亦"必有可观焉",它有助于古代文学之研究.依笔者浅见,文学与书学,分则不足,合则双美.两相参证,既弘扬了国粹,又扩大了文学研究之堂庑,诚一举两得者.  相似文献   

7.
龚拜  潘群 《郑和研究》2008,(1):10-19
明代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长干里。永乐十年,明成祖敕工部在天禧寺旧址重建,依准大内宫阙,建九级琉璃塔,赐额“大报恩寺”;宣德三年寺成。大报恩寺为明代三大寺之一,建筑精巧,富丽堂皇,尤以大报恩寺塔为最。大报恩寺塔“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为焉”,被视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相似文献   

8.
洪亮吉在他的名作《治平篇》中提出了一个当时不被人注意的人口控制思想:“治平(即社会安定)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五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止增二十倍焉.”这种人口增长速度的结果就是“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这一思想与中国古代“多子多孙多福”的传统思想是完全相悖的.他指出“治平背后隐伏着“人满为患”的社会危机,它将打破人口数量与社会生产力及生活资料增长的相对平衡关系,从而造成社会物质供应不足的危险局面.  相似文献   

9.
历代史志学家都非常重视史志编纂人员业务素质。唐代刘知几提出 ,史学家必须有才、学、识三长 ,清代章学诚指出修志也必须有三长 ,即“识足以断凡例 ,明足以决去取 ,公足以绝请托。”蒋则说 :“妙运用之谓才 ,闳记览之谓学 ,精鉴别裁之谓识。有此 ,则书成名著 ;否则 ,经济虽充 ,徒为糜费 ,材料虽富 ,适滋芜杂。”民国时期 ,吴宗慈先生更具体指出 :“方志工作岂易事哉 ?从作方志之人选言 ,其最低限度 ,非有三十年以上之旧学 (即掌故学 )根柢 ,不足以应付过去事物。非有现代化各科科学之充分常识 ,不足以融通现在之事物 ,而为未来事物植根基…  相似文献   

10.
康熙的书法     
康熙的书法浣花清代书法,以嘉道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嘉道前仍承帖学;嘉道后则尊碑抑帖。帖学期又因康熙、乾隆二帝之不同爱好和书风,而先后形成“仿香光”与“仿松雪”之两种书风,都成为当时左右书坛之势,正所谓上有所好,则下必有甚焉。康熙帝玄烨(16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