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红九军团是1933年10月28日由红一军团第3师、红五军团第14师为基础在闽西建宁县康庄组建的新军团。1934年元月30日,红九军团在江西黎川樟村举行了成立誓师大会,由罗炳辉任军团长,蔡树藩任政委,郭天民任参谋长,李湘怜任政治部主任。随后,红九军团继续在赣南、闽西南作战,以善于游击战和机动灵活作战著称,被毛泽东誉为“牵牛鼻子的能手”,朱德称之为“两脚骑兵”。中央红军大部队从瑞金、于都出发进行长征时,九军团刚从福建撤回江西。接到命令后即由会昌出发。长征初期各军团都要被迫带上不少包袱,战斗力锐减。九军团携带的粮食、盐、布匹、银…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 ,三大主力红军中的两支———中央红军 (红一方面军 )和红二、六军团 (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称红二方面军 ) ,曾先后转战云、贵、川。围绕着在川滇黔边区开辟新苏区的意图 (后未能实现 ) ,红军建立了多支游击队配合主力开展游击战争。红军及游击队在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同时 ,广泛开展革命文化宣传活动 ,特别是遵义会议后 ,红军转战川滇黔边期间 ,宣传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把千百万深受压迫的各族人民动员起来 ,支援战争。一、应用各种文艺宣传形式 ,在川滇黔边区开展革命文化活动印制宣…  相似文献   

3.
1935年3月底,中央红军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南渡乌江执行新的机动作战指示,除红九军团在黔北牵制敌人外,全部南渡乌江。把敌人的主力都甩在乌江以北地区。这对红军实现西进云南,北渡金沙江,进入四川的战略意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1934年10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进入贵州的石阡境内,受到国民党湘、桂、黔军的重重包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为掩护军团主力转移,主动暴露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史册上,共出现过10个军团的番号,即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五军团。军团是一个作战集团,在这些威名远扬的军团当中,领军的军团当属红一军团。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史册上,共出现过10个军团的番号,即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五军团。军团是一个作战集团,在这些威名远扬的军团当中,领军的军团当属红一军团。  相似文献   

7.
章易 《文史春秋》2004,(4):32-34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开始突围西征。10月25日,在江西的信丰与安远间,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11月5日至8日,敌在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构筑的第二道封锁线又被红军突破;13日至15日,  相似文献   

8.
刘老大爷     
一九三五年五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为了巧渡金沙江,派出一军团连连攻克禄劝、武定、元谋县城后,赶到元谋县的龙街渡口,佯作引渡姿态,以牵制川滇伪军,好让红军主力从皎平渡口渡过金沙江。一军团来到龙街渡口后,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红军邱太明,因得了重病,不能跟随部队行动。当时,一位红军连长就将这位小红军交给当地老乡刘应杰照看。  相似文献   

9.
正红军在进入黎平的同时,中央红军一、九军团和中央纵队分三个序列经过锦屏。红一、九军团在12月13日从新厂到达锦屏平茶一带。一军团二师六团作为先锋,取道经界牌、潭溪、罗团,14日攻占黎平县城。大部队由丘团进入黎平中黄。红一军团基本上是沿着红六军团的行军路线经过锦屏县境的。红一军团离开平茶行抵中黄,沿亮江上至新化,过放浪冲,上王家榜,15日抵达  相似文献   

10.
正方志敏,江西上饶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浙赣省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1934年12月,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遭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伏击,他令军团参谋长粟裕率主力突围,自己断后,苦战13天,弹尽粮绝,不幸被俘,囚禁在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看守所。1935年8月6日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相似文献   

11.
刘晓 《安徽史学》2021,(3):46-57
顺天张柔为蒙古政权治下的汉人世侯之一.蒙(元)宋对峙期间,张柔率部长期驻扎亳州,负责对南宋作战,亳州成为荟萃各地汉军的屯兵重地,张柔、张弘略父子先后任亳州万户,统一进行指挥.李璮之乱后,张氏失去对亳州军团的指挥权.此后,亳州军团逐渐分化出众多汉军万户,张氏嫡系部队亦被拆分.元灭南宋后,重组军队,张氏嫡系部队定名为"保定万户府",由参与灭宋有功的张柔子张弘范及其后人世袭万户.保定万户府先是驻守建康、太平,后移驻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镇戍军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4,(4)
1936年3月10日兑九峪会战后,蒋介石应阎锡山的请求,抽调10个师10万人,兵分三路,火速挺进山西.一旦援晋蒋军的主力全部进入山西,并和阎军一起形成对红军的包围,红军将会陷入异常艰难的境地.面对这一形势,3月12日上午,红军总部在孝义县郭家掌村(今属交口县),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商讨对策.会议决定,在10万蒋军尚未进入山西之前,红军分兵三路:毛泽东率中路军,留在晋西吕梁山区活动,以吸引和牵制晋西阎军;红15军团为右路军,向省会太原方向挺进,牵制阎军主力;红一军团则南下敌军空虚而又富足的晋南地区筹款和扩红.  相似文献   

13.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继东征之后进行西征,以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西征军称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一军团担任左路,以红十五军团担任右路。6月,红十五军团解放了宁夏豫旺县(今同心县)大部分地区后,中共陕甘宁省委即时批准成立了豫旺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基础上,陕甘宁省委和西征红军总部遵照中共中央“帮助回族人民,建立独立政府”、“实行回民自决”的指示精神,在已开辟的固原。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第一〇二师从江阴到上海、从苏州到南京、从大荔到徐州,特别是徐州会战中的砀山之战,六一二团、六〇七团几乎两团全部牺牲成仁,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更令全国抗日军民侧目。浴血万家岭1938年7月上旬,第一〇二师奉调参加武汉会战,在陈诚第九战区卢汉第三十军团第六十军(军长卢汉兼)编成内  相似文献   

15.
1935年8月,红军长征途中一、四方面军混编时部队的番号和左路军的力量配置,党史界的说法历来不一。最新出版的许多党史著作和一些有关革命回忆录,在提法上也不一致。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三种: (一)没有三十二军说。认为“右路军以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和四方面军第四、三十军组成,左路军以一方面军五、九军团和四方面军第九、三十一、三十三军组成”。如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1983年2月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就持这种提法。(二)、没有三十三军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王健英同志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见《红旗》出版社1983年5月版)写道: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同第一方面军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会师后,主力向东转移。国民党军胡宗南第一军及第四十三、第九十七师分三路向东进红军进攻。红军为打破敌人的进攻,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于门月ZI日集中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第二十八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第三十二军,第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对前进至山城堡之敌第一军第七十八师发起进攻,至22日9时,歼灭该师一个多旅,击溃一个旅,俘敌 600人,毙伤团长以下 600余人,缴枪 600余枝(挺),击落飞机一架。山城堡的胜利是红军三大主力团结战斗的结果,对促进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和西安事变六十周年,今公布这组史料,对研究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西安事变前的军事形势,颇有参考价值。为保存资料原貌,文中对红军的诬蔑之词,本刊未作删改,均按原文公布,请读者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在江永县档案局翻阅资料时,惊喜地发现,早在 1934年11月29日,红军长征路过永明(今江永),针对这些地区的民族情况,由红军政治部制订颁布了一份《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有关资料表明,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颁布的民族政策,也说明我党从建党初期就重视民族工作。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机关86000余人,离开中央根据地,经过月余的行军作战,于11月16日陆续进入零陵地区(今永州市)。1934年11月16日,当  相似文献   

18.
东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公社公园新建好,长征战士赋归来。这首诗是朱德元帅来花溪视察后所作。 1935年4月8日至9日,朱、毛领导的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和一军团主力,曾由龙里进入花溪。在高坡休息  相似文献   

19.
据辞海里记载,军团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级组织,由若干个军(师)及战斗、勤务保障部队编成,隶属于方面军或中央军委。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史册上,共出现过10个军团的番号,即第1、第2、第3、第5、第6、第7、第 8、第9、第10、第15军团。军团是一个作战集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我的一次谈话记录,说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二方面军的前身——会师前后的一段历史。这支部队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它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我军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