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古神话:史料新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盘古的来历,向来有“本土说”和“外来说”。但双方在对基本史料的研读和对背景知识的联贯上都还存在某些缺憾。通过对几条关键性史料重加辨析,我认为所谓“盘古图”出于东汉末的说法并不可靠,盘古神话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目前所知最早为公元222年。在两汉的普遍信仰世界中,中国本土自有承担开辟和创造任务的大神,盘古并非自古以来的中国本土开辟之神。盘古神话从汉末三国到唐代自有其发展的阶段性。其中的某些“外来”因素,是在汉末三国至隋唐时陆续加入的。  相似文献   

2.
传说中,人类的天空是盘古用斧子劈开的;科学家说,地球的天空是宇宙裂变形成的。每个地方,每个领域,乃至每个人都有一方土地,一方天空。他们的天空是谁打开的?是他们自己,历史靠他们自己书写,奇迹靠他们自己创造。“神舟五号”把杨利伟送入太空,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仰视这方天空;华夏儿女战胜非典,让全球人民向往九州这方净土! 健康人的天空是自己打开的,那么,生活中,残疾人的天空是谁打开的呢?靠父母亲属?靠老师朋友?还是靠上帝佛祖?都不是!我认为残疾人的天空也是靠他们自己打开的。 2003年9月,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南京举  相似文献   

3.
沅陵盘古文化以是以神话夸张的手法再现了远古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强调制造和使用斧头类的石器,用于“开天”和“辟地”,求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地理环境;在生未果,死后化生万物,谋求人类生存需要的多层面的自然环境;以传说、故事、寓言等文学形式再现了谋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古代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意识再现,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本质。颂扬盘古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又具有鲜明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关于盘古神话的原型,历来众说纷纭。主张盘古是盘瓠转音说,自清代学苏时学《爻山笔话》始,经夏曾佑、顾颉刚、范澜至袁珂,多从语音之转来论证,常任侠在《沙坪霸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一中更进一步说:“伏羲与盘瓠为双声,伏羲疱牺盘古盘瓠,声训可通,殆属一词。”这些论证都是从小学的角度来考虑,没有从神话内容所反映的深层意义上挖掘,证据稍嫌不足。  相似文献   

5.
盘古之火在这里点燃,祖先的遗骸就躺在这里,作为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华夏儿女,我们有巨大的责任将之保护好。  相似文献   

6.
刘俊起 《民俗研究》2005,(1):163-174
包括庙会在内的传统民间社会文化形式悄然复兴,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此前已经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这种“传统的复兴”是否是民间传统的简单恢复?笔者在对豫南盘古山的盘古庙会的调查中注意到,80年代以来重建的盘古庙,其附祀神的设置与1949年以前的盘古庙相比有一定改变,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盘古大殿中附祀神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盘古王的巨釜,劈出的泉水,濡染这盘古王的鸿蒙遐想,也濡染着伏羲女娲的多彩梦幻。潇洒而出的泉水,犹如银带捆住了敖包山的忠厚。捆住了青龙山的灵气,捆住了凤凰山的恋情,捆住了山城的惊恐之心。泉水如一根跳动的脉搏,隐隐透露山谷的病因;泉水如一条敏感的神经,时时传导着山谷的  相似文献   

8.
吴亚莉 《神州》2011,(7X):59-59
“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每一个“创造之人”。  相似文献   

9.
孙家正 《神州》2011,(24):6-11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句话很经典,体现了文化的本质。这里的"总和",并非是量的概括,而是质的表述。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与文化相对应的词汇,惟"造化"而已。造化就是自然。人是自然之子,人创造了文化,从而最终把自己从动物界区分出来,并使人从一种自在的状态逐步走向一个自为的状态。简而言之,文化从何而来?由人化文;文化是干什么的?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10.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或者与创造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人类的创造活动,离不开知识和物质,离不开人文和自然环境。但凡建筑物等等,都修建在一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之中,或者与之相协调,或者融为一体,称为名胜或名胜古迹,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盘古神话不是原始先民神话思维的遗存,与域外神话传播无关,而是先秦道家宇宙论哲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渐次综合天文观念中的“浑天说”和纬书中的“三皇”传说以及道教神学理论等文化因素最终在三国时期形成的。盘古的原型是“道”、“太极”、“混沌”等宇宙本原概念。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不发达并且相对晚出,这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的体现。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不适宜用来研究中国神话。文化要素分析法是21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的理想方略。  相似文献   

12.
盘古考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汉时期出现的创世主神盘古 ,是由上古土地神 (社神 )“亳”音变而成。亳异体为薄、蒲、蕃等 ,变为双音连绵词有薄姑、蒲姑、蕃吾 ,转而为盘瓠、盘古。盘古作为创世主神虽在东汉时才出现在典籍之中 ,但其具有能迅速生长扩大、孕育世间万事万物的性质 ,在商周之时用来分封薄姑五色土的亳社神崇拜中就已经初蕴其义了。盘古神并非像后世学者所言 ,是最晚出现而被积薪式地列为时代最早、地位最高的创世主神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和社会上的其他组织有共性的一面,如都具有合法性、自主性、自律性和服务性,同时也有不同的一面,即博物馆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和多元性。人类面对的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创造的博物馆也是摇曳多姿、各种各样的。那么,博物馆都有什么样的功能?我们如何最有效地发挥博物馆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不少学者认为,盘古神话只是一种民间口传文学,盘古是神不是人,不是历史的真实,天地不是盘古劈出来的,人死后,也不可能变成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我们对这种看法不敢完全赞同。我们认为任何文学、任何传说和神话,都必然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型,都必然有其产生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漫谈壁画     
一壁画是绘画之祖绘画的发生在文字之前。旧说我国书画同源,其实画比书早;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简单的绘画符号。原始人类穴居野处,以狩猎为生活手段。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绘画,就是史前人类在岩洞壁上画的动物形象。如西班牙、法国发现的壁画野牛、冰鹿、巨象等,非常生动而真实。因此我们可以说:劳动创造了艺术,也创造了壁画;壁画是绘画之祖。  相似文献   

16.
李东 《江淮文史》2005,(1):52-61
上帝赐予人类第一种光芒——阳光,人类又创造了第二种光芒——灯光,然而这两种光芒从来就不足以照耀和温暖人类生活的全部,所以,我渴望第三种光芒——精神意志之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葫芦祖灵崇拜与古代洪水神话、盘古神话之关系进行溯源,分析先民祖灵崇拜与生殖崇拜的关系,并透视祖灵崇拜的心理原因,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诗经》中反映祖灵崇拜及与之相联系的敬老孝亲的诗篇,并分析了葫芦作为生殖崇拜意识象征在《诗经》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盘古神话从原始产生到形成相对丰满完善的创世神话,是南北文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结果。它在后世的流传情况是丰富多样的,它主要在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民间流传,形式上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内容上或融合于各自的民族神话系统而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核。另外,道教的神仙传说也是盘古神话流传演变的一个途径。盘古神话体现出五个方面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鲁迅先生从7岁入私塾读书,到1909年8月从日本留学回国,共接受了长达21年的学校教育。鲁迅7岁时那年,父亲周伯宜把他送进私塾读书。鲁迅的第一位私塾老师是鲁迅的远房叔祖父周玉田,他每天让7岁的鲁迅背诵"‘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白盘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