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蓟镇为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担当着拱卫京师的重任,而在边镇戍守中,总兵官的作用尤为需要。本文以唐山境内明长城实地调查的长城碑刻资料与历史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对明代总兵官的设置及蓟镇历任总兵官的情况做了初步的分析整理,以为更进一步的长城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市抚宁区《香山纪寿》石刻是当今保存相对完好的明代蓟镇记事石刻之一。记录了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的部分史实,对弥补《明史》不足,考证戚继光生辰、蓟镇相关将领生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得阅高文、高成刚先生合编的。《四川历代碑刻》一书,颇受启迪。该书对于散碎的四川汉代碑刻,进行了较全面,较系统的收集,可以说,这是目前收集最全面、最完整的四川汉代碑刻了。即或有遗漏之处,该书亦能基本展现出汉代四川碑刻艺术大观。 为此,笔者试以该书所收集的汉代碑刻为材料,力图较为全面地论述四川汉代碑刻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地区自古很少文献记载,即或有记载亦多语焉不详,这种情况至清代才有改变。自清代前期至民国时期,各类重要著述约有上百种之多,这些资料在这次修志中或多或少曾被利用过;不过省内各地所发现的数十种碑刻,则很少被人注意,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般说来,碑刻资料因系当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晋城市陵川县发现的几处有代表性的碑刻为例,揭示碑刻内容所反映的乡村商业及民俗祭祀活动等,从而揭示地区性风俗差异,来看晋东南的地方风俗特色。民间碑刻作为一种重要的记载历史的乡村文献,对于理解和研究晋东南乡村生活及乡村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肖世凯 《四川文物》2007,(3):F0003-F0003
乐至县蟠龙镇石匣寺,寺前山崖两边刻有摩崖造像和各种碑记,寺后山崖上也有墓塔、碑刻和龛像。2006年12月对这里的摩崖造像和碑刻进行了调查和编号,其中的唐代造像和石刻《金刚波罗蜜多心经》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郑和首下西洋六百周年前夕,笔者专程赴苏州采集有关郑和苏州后裔情况的资料,在苏州石路太平坊29号拜访了苏州市伊斯兰教协会马宏仁会长、马更生副会长。在说明来意后,两位老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嵌入墙中的七、八块碑刻引起了我浓厚兴趣。苏州伊斯兰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大都集中在闾门一带,这些碑刻是从六家清真寺毁坏后集中保护在太平坊清真寺。  相似文献   

8.
康永萍  李俊义 《满族研究》2023,(1):37-44+66
辽宁北镇庙内现存元明清三代碑刻共56通,其中元代碑刻12通、明代碑刻15通、清代碑刻29通。庙内碑刻多数记祭祀之经过,此外还涉及封山、修庙、游山等诗文、纪事,为还原与解读元明清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通过实地调查北镇庙现存元明清碑刻,现场拍摄原碑及拓片,集中说明庙内现存碑刻信息,遵照原碑,比对众方志所著录的北镇庙碑文,集中汇校,查缺补漏,尊是黜非,继而探析碑文之意,发掘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苏州历代书法名家如灿烂群星,各领风骚,从六朝的陆机、张融,唐代的陆柬之、陆彦远、沈传师、张旭,直到明代的宋克、祝枝山、文征明、王宠,书法造诣都很深,尤其是明代的沈周、唐寅、文嘉、钱谷、陆治、刘钰、邵弥等名家,开创了我国吴门书家艺术风格及书法艺术上帖学的新局面。清代的汪士宏、何(火单)、吴大澂、俞曲园等名家也给苏州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书法文化遗产。他们的墨迹有相当部分是以碑刻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根据近年来的调查,苏州现存的碑刻有三千块以上,为了收集保管好这批珍贵的文物。苏州市特在苏州文庙成立苏州碑刻博物馆。现择要介绍该馆所藏名碑。  相似文献   

10.
《华夏人文地理》2014,(3):42-45
随着长城工事在规模上的发展和组织形式上的改进,林赛将要研究两幅相关却不相同的地图:一幅是明代中原北部边境九个重镇的分布图《九边图》,另一幅是描绘重镇之首的《蓟镇图》。  相似文献   

11.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受中国的立碑供奉纪念的影响,与中国古代的碑刻相结合,于是产生了佛教造像碑。佛教造像碑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制的宗教造像形式,是古代将佛像雕刻在石头上的碑刻,在其碑上开龛造像,并在碑上雕刻供养人、造像人姓名、官职、籍贯、造像缘由、祈福内容、造像时间、地点等。本文以张龙达造像碑为例,对其造像碑上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及碑上所体现的造像风格进行考释和分析,对其碑上体现的问题进行解读,得出张龙达造像碑的造像年代在西魏时期,造像碑上反映的是以张氏家族为主体的家族信仰,以及碑上所体现的造像风格是由于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范惠泉 《神州》2012,(2):7-7
蓬莱阁位于蓬莱北部丹崖山巅,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浓厚。阁内收藏历代碑刻一百三十余方,其中苏轼的《海市诗》诗文韵采飞扬,寓意深邃,为蓬莱阁上最久远的歌咏海市的七言古诗,蓬莱阁和蓬莱海市从而名闻天下,因此《海市诗》碑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几经沧桑、几度兴废,苏轼《海市诗》原碑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后来人们出于对苏轼诗文书法的喜爱和重视,先后三次对《海市诗》进行了镌刻。如今,三方古代碑刻静静地藏在蓬莱阁卧碑亭与苏公祠内,被人们所欣赏和传诵。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亳州博物馆所搜集的碑刻是馆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的有东汉碑刻,隋代墓志铭,元赵孟烦的《北陇耕云》,明清时期墓志、经幢,清著名书法家梁蠛的《贝叶经题后》、《江公救灾记》、《刘君墓志铭》,徐世昌书《姜桂题墓志铭》等。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在2008年夏天应聘参加了山西省宁武县文物馆的石刻文献调查小组,历时三个多月,走遍了宁武的所有古庙、荒坟和残址,查阅了现存的旧志文献,完成了对县内所存碑文誊录、标点和校对工作。在所整理的160多通碑文中,发现有六通是护林碑刻。这些珍贵的碑刻,既为我们展现了宁武地  相似文献   

15.
北京牛街礼拜寺的东南跨院内有两座阿拉伯学者的坟墓,习称"筛海坟";还有两方阿拉伯文墓碑,现在东西排列嵌于跨院的北墙,亦即该寺东大厅(俗称七间房)的南山墙外壁上,碑刻文字清晰可辨。三十年代,回民学者赵振武先生把碑文译成中文;白寿彝教授继而把碑文中所署年月换算成中国纪元及相应的公元年月,连同墓碑拓片,先后发表于《月华》和《禹贡》等刊物上。自此,牛街礼拜寺的两座筛海坟及筛海逝世年月公布干世;牛街寺始建于元的说法,也得到了石刻文字的佐证。姜纬堂同志于1987年第11期《文物》上,以《北京牛街礼拜寺阿拉伯文墓碑来历质疑》为题发表文章,认为:"今日牛街礼拜寺中二‘筛海坟’绝非元初故物,实系后世所仿建。……墓碑亦断非寺中所固有,其必后世所迁来。故不当引现存之‘筛海坟’及其  相似文献   

16.
姑苏寒山寺内有两处集中陈列名人碑刻。即:钟房对面和普明塔院内的碑廊。这些碑刻不仅是宝贵的实物史料,而且是珍贵的艺术作品。现存碑刻中著名的有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宋岳飞诗碑、康有为诗碑等。  相似文献   

17.
北周文王碑刻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八组大佛寺后的天落石上。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于碑的性质、年代,碑旁34号龛与碑的关系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不同的观点。笔者经过仔细观察,从考古学叠压打破关系入手,结合龛像特征,认为现存第34号龛为文献上所记录的北周强独乐等为北周文王所造像佛道二尊像,但龛内像在北周武帝灭佛时可能就遭到了破坏,经过后代改刻、增补形成了现状。同意部分学者认为的现存碑刻是根据《周文王庙碑》和《后周宇文泰纪功碑》残碑拓本经续补之后的重刻。  相似文献   

18.
卞利 《文献》2002,(4):225-233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徽州山区,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厚,这里不仅保存下来的文书文献资料汗牛充栋,浩若烟海,而且散存于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和祁门县)城乡各地的碑刻资料极其丰富.这些碑刻文字所反映的徽州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领域的内容十分广泛,是徽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过去从未引起过徽学研究者的注意,有些碑刻因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还正在受到不断的毁坏.因而,开展对包括碑刻在内的徽州文化遗存的调查与研究,不仅有为徽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的作用,而且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抢救徽州文化遗产的意义.于是,本着抢救和积累徽州文化遗存文字资料的目的,我们对徽州碑刻资料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碑刻文献学通论》从碑刻文献的总貌、整理和研究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全面清理了我国碑刻及其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详细论述了碑刻材料、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该书的出版,创建了碑刻文献学,填补了碑刻文献理论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它也存在未附插图、原稿删例过多等缺憾.  相似文献   

20.
倪浩文 《江苏地方志》2023,(3):42-45+47
<正>苏州自古崇文重教,办校历史昉自春秋,现存原地办校之学府可上溯至北宋。菁莪棫朴,弦歌不辍,非特诞生了巍巍名校,培养了跻跻名人,也留下了陛陛校园碑刻。据笔者统计,苏州方今存有碑刻或拓片之校园(含曾经办学之所)共180余处,其中碑刻或拓片尚在校园原址的有126处。在校园中,存世的碑刻总量达1300多方。碑毁而存拓片者,去重后数量在400多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