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孙中山祖籍源流问题,史学界曾有过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其祖籍源于广东省东莞,是广府人;另一种认为源于广东省紫金,是客家人。两种观点如今在海外还时有争议。笔者在翠亨村生活了40多年,并从事孙中山早期生平事迹的研究,有机会接触到各有关文物资料,认为孙中山的祖籍源于东莞,是广府人。持这种观点,有以下几点依据:一、从文物资料考证及地理位置去看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藏的翠亨《孙氏族谱》明确讲明:孙中山先祖是由东莞上沙乡迁居来香山县(今中山市)的,而上沙乡全是广府人。这是重要依据。翠亨《孙氏族谱》和上沙乡《…  相似文献   

2.
脸谱     
《文史月刊》2010,(7):44-45
孙中山首次在公开场合被尊称"国父" 孙中山辞世,在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横额(阔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两字。他的唁电挽幛,均称“国父”,这是中山先生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之始。当时台湾同胞感念中山先生不已,纷纷举行追悼会,台湾民报亦尊称中山先生为“国民之父”。  相似文献   

3.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一些社会团体提议将江宁县城(今南京)改名为中山城。江苏公团联合会、改造江苏同志会等64个团体代表严伯威、倪端、周梦怯、蒋逸民等人在致北京铁狮子胡同孙中山先生治丧事务所的电文中提议:“特通告吾苏省六十县人民,一致主张,将南京紫金山改名为中山,建公园于其下,树中山先生铜像于其岭,然后再改石头城为中山城,既可彰先生之功德,以励后世,复可与欧美并驾,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早期的一篇佚文——《教友少年会纪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最近在查阅资料时,见到一篇题为《教友少年会纪事》(以下简称《纪事》)的文章,标题下有“后学孙日新稿”字样。经初步考证,笔者认为《纪事》是孙中山早年在香港求学时期所写的一篇文章。但一九七三年台湾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订出版的《国父全集》和一九八一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等三单位合编的《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皆未收入该文。  相似文献   

5.
对孙中山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就搜集的篇目与范围而言,当以中华书局1981-1986年陆续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最为完善。它不仅远远超过了《总理遗教》、《孙中山全集》一类书,而且也大大地超过了六十年代台湾出版的《国父全集》六卷本。但是,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孙中山全集》中所辑录的部分文稿仍有不断修订和增补的必要。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最近从前驻粤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将军的后裔范伦先生处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料,其中有孙中山于1923-1924年间致范石生的信函5件、“大元帅令”2件、电报2件。将这批资料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加以对照,可知2件“大元帅令”和1件电报在《孙中山全集》中是有辑录的。但是,《孙中山全集》中的录文与新发现的原件资料又确实存在有某些文字上的差异。本文拟对此加以介绍和辨析。  相似文献   

6.
周建民先生发表在《陕西史志》2001年第二期的《孙中山陵墓的设计师——汉中人刘宝锷》一称:“建筑中山陵时,刘宝锷先生被孙中山治丧委员会聘为负责设计、建设、监理中山先生陵墓的总工程师。”(引中着重号为笔添加)此说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7.
1916年8月25日,孙中山先生在视察象山、舟山军港后,顺道踏上了普陀这座佛教名山。当中山先生乘竹轿登临佛顶山时,为一路山海秀色所陶醉,且有幸目睹了海市蜃楼奇观,“诧以为奇不已”,乃由刊、中山先生口述,随行陈去病代笔写就《游昔陀志奇》一文,并盖上孙中山“月白风清”印章,悬挂于普济寺客堂。惜该墨迹于“文革”中散失,至今不知下落,只留下影印件。兹敬录如下,作为对中山先生游普陀山八十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8.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峡梦1918年,一战刚刚结束,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便以英文发表《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此一宏文虽未引起当时西方世界的响应,但却表达了中国人希望利用西方战时大规模的机器设备和人才技术发展中国实业的愿望。1921年此文以中文出版之际,随更名为《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第二计划第四部“改良现有水路及运河”节(《孙中山选集》P265~266,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二版)中有如是描绘:“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  相似文献   

9.
张港 《文史天地》2001,(1):37-37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初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逸仙”是广东方言“日新”的谐音,但又有了新意。孙中山先生早年在澳门、广州行医,及游历欧美,多是以逸仙为名。后来,在革命者中以“中山”称之。这“中山”本是个典型的日本姓,是怎么变成为孙先生的名呢?这里有一段趣事。  相似文献   

10.
铁轨的尽头     
小石 《山茶》2010,(5):15-16
“铁路”曾经被标识为通向现代的捷径,国父中山先生也曾在其《建国方略》中立下兴修十万英里铁路的宏志。可以说铁路就像是血管一样,给传统的内陆注入新鲜血液.以最为迅速的节拍颠覆、消解古旧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1918年,一战刚刚结束,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便以英文发表《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此一定文虽未引起当时西方世界的响应,但却表达了中国人希望利用西方战时大规模的机器设备和人才技术发展中国实业的愿望。1921年此文以中文出版之际,随更名为《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第二计划第四部“改良现有水路及运河”节(《孙中山选集》P265~266,人民出版社,1981年IO月第二版)中有如是描绘:“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  相似文献   

12.
中山舰,一代名舰。目前仍躺在长江武汉上游金口镇龙床矶江底。中山舰,原称“永丰”舰。它是1910年,晚清的两名海军大臣参观日本的造船厂和海军后,向日本三菱造船厂订购了两艘炮舰之一。“永丰”舰与孙中山发生联系,始自1915年孙中山发布《讨袁檄文》。在孙中山的号召下,北洋政府的海军司令李鼎新、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等将领奋起倒袁,率领“永丰”等舰在上海通电起义,毅然加入孙中山的护国军行列。1922年6月16日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乱后,中山先生曾坐镇“永丰”舰56天,指挥平叛,挫败了陈炯明的阴谋。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  相似文献   

13.
查阅1929年10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44次会议的记录,那次会上,通过了一项《各级学校教职员研究党义条例》,规定全国各级教职员,不论是否国民党党员,都必须研究“党义”。 所谓“党义”,其内容为《孙文学说》《三民主义》《建国大纲》《五权宪法》《民权初步》《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实业计划》等,都是“国父”孙中山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自从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发表后,客家学成为一门显学,倍受海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罗香林先生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于认为客家是中原汉民族南迁后在闽粤赣形成的一个民系。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原说”受到了重大挑战。换一个角度而思,房学嘉先生提出的客家形成“本土说”和谢重光先生深化的客家形成“混合说”,显著地丰富了罗香林实际奉行的“中原移民说”。主源于中原移民的客家形成说,在本文关于客家人通过民间信仰建构历史记忆的田野资料,可以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15.
《隋书》(1973年8月版)卷46《赵煚传》记载:“(北周)闵帝受禅,(赵煚)迁陕州刺史。”而《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75《赵煚传》记载:“周闵帝受禅,迁硖州刺史。”卷后校勘记解释说,以前旧版《北史》也记作“陕州”,是根据张森楷先生的考证改“陕”为“硖”的。张森楷先生说:“‘陕’疑作‘硖’,以以下所行事皆在今夔巫地,不在陕州也。”张森楷先生对赵煚任职地望似乎并不十分肯定,只是根据赵煚的平叛之地作出的推测?萸欠镝壬摹侗敝苄傻墼谖皇逼陧讨萆形瓷柚谩?载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2辑)一文之考证:“从西魏、北周时期…  相似文献   

16.
孟森先生是近代明清史研究的鼻祖,一生写过很多颇具影响而又堪称留世的著作。《满洲开国史》可谓其中之一。孟森先生在《满洲开国史》一书中,论及建州女真时说,“即考源流.乌能不析其真相”(见该书第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引用该书时只注页数)。我认为,这句话就是孟森先生著《满洲开国史》的宗旨和主要目的。也就是说,该书主要是考究清朝源流,“集中揭发二百年间清与明之关系真相,诚为历史上一大快事”。①满洲在明初称建州上,后又析为三卫,其中建州左卫为清世直系所自出。清自认之始祖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儿…  相似文献   

17.
客家研究大师罗香林在1933年发表《客家研究导论》,1950年发表《客家源流考》,两书奠定了客家研究的基础。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罗香林关于客家问题的最重要观点,长期被奉为圣谕的他的客家源流观,受到了来自学术界普遍的质疑和批判。很多人将他的客家源流观概括为“中原汉人南迁说”、“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说他是“种族中心主义者”等等。笔者认为这其中有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有些评价是很欠公允的。罗香林提出的客家源流观有它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原因,而且从《客家研究导论》到《客家源流考》,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观其实存在着不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清代顺治、康熙时期“昌”、“江”二字的记局问题,由于史科和泉谱的记载不一致,使得今人在涉及此问题时便遇疑难,各持一说。时贤对此曾作过一些考证、争鸣。如赵永明先生在《顺治钱局汇考》(《陕西金融》钱币专辑  相似文献   

19.
最近10余年间,由于孙中山先生的崇高威望和中山舰的传奇经历,在中华大地刮起了一阵不小的中山舰“旋风”.围绕中山舰的打捞修缮陈列保护工作,海内外炎黄子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人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孙中山先生的无比敬仰和对中山舰及其抗日阵亡将士的无限缅怀之情.当今社会出现的一浪高过一浪的“三三之争”现象,就是一个明显有力的例证.新闻媒介称之为湖北、广东、江苏“ 三省争打捞”;江夏区金口镇、江夏区庙山开发小区梅南山、湖北省油料作物研究所“三地争陈列”;湖北省造船厂、武昌造船厂修船分厂、中国港湾建筑公司二航局船厂“三厂争修复”.目前,“三三之争”已有结果:湖北省已将中山舰成功地整体打捞出水,金口镇已被确定为中山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船厂已着手对中山舰进行保护性修复.  相似文献   

20.
去年,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出版了《鲁迅与我七十年》的著作,“再说几句”透露了罗稷南问“鲁迅如果活着会如何”以及毛泽东对此的回答。周海婴心中十分忐忑,“由于这段对话属于‘孤证’,又事关重大,我撰写之后又抽掉”。幸而有王元化先生的鼓励,“再说几句”才成为《鲁迅与我七十年》书中的一部分。此书出版后,一石激起千重浪。谢泳先生在《文史精华》2002年第6期发表文章认为,在1957年那样的形势下,毛泽东以他政治家的身份,说出罗稷南所讲那样的话,在逻辑上不合理。事已至此,“孤证”也几乎无据了,似乎“再说几句”也该成多余的几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