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本立 《世界历史》2004,(4):119-125
本所要介绍和探讨的是英国犹太史研究的起源与发展演变情况。顾名思义,英国犹太史与英国史以及犹太史都有关系。事实也正是如此。就英国史而言,英国犹太史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少数民族研究,类似的研究还有英国黑人研究等。就犹太史而言,英国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开创了诸多“世界第一”的国家,英国在政治、经济、化等方面给人类留下了丰富遗产,英国历史也始终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学术界对于英国史研究的重视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蒋孟引所《英国史》无疑是一部开山之作。但在该书出版后的十多年来,国内外的英国史研究又有了许多新进展和新成果。新世纪之初,一部以全新的视角、反映当今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18-20日,在伦敦大学行政楼(Senate House),中英两国英国史学者再次聚首,联手举办第二届"中英英国史学术交流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一届"中英英国史学术交流研讨会"是2009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其成果收编在会后出版的两本书中:北京大学出版的《英国史新探——全球视野与文化转向》和伦敦大学历史研究所出版的Proceedings of British-Chinese History Conference.中英两国历史学家面对面坐在一起,就英国历史展开讨论,这对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具有非凡的学术意义,因为这种双边的学术研讨机制之前只适用于三个国家,即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中国是第四个.这说明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受到了英国主流学术界的重视,他们已经把中国的研究作为英国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来看待了.这对中国学者来说,是很值得高兴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英国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英国史研究钱乘旦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和整个世界史研究一样,从一开始就与中国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国人寻求国家强盛的曲折经历和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报民的拳拳之心。一中国第一位真心实意希望了解世界的知识分子是林则徐。道光十九年(183...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历史家兼散文家马考莱(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曾经以新鲜的文体写成关于历史、政治、文艺等评论和《英国史》(全名为《自詹姆士二世即位以来的英国史》),博得极高的声誉。特别是他的《英国史》的广泛流行赶上了司各脱的小说和诗集,在欧美有着广大读者。本文只就马考莱的史学观点作一个简要的论述,而不对《英国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9月20—22日,由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欧洲学会、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驻上海领事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京大学英国与英联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英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会议在两天的时间里举行了9场学术报告会,就英国史、英帝国史、海洋大国与海洋战略以及其他世界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刘成 《史学月刊》2004,(10):113-118
在“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众多国内研究英国史的专家学者围绕“英国制度创新及其世界意义”主题展开了研讨,分别从英帝国与外交政策、英国政党与政治文化、社会与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观点,展示了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最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1992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垚的新作《英国封建社会研究》,诚如作者所言,是他以前写的《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的”补充。但是,不是简单的补充,而是在一些方面发展了以前的观点。 我不专攻英国史,对于书中涉及英国历史的一些具体材料,不敢妄加评论。不过,对于作者着意阐述的世界历史发展中的规律的统一性以及  相似文献   

9.
正1978年,我的导师蒋孟引教授招收了国内第一位英国史研究生,那一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也是《世界历史》创刊的一年。40年过去了,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40年的时间不长,可是对中国的"英国史"研究而言,已经历三代人的发展,第四代也正在成长中。我做学生的时候,蒋先生那代人刚从"文革"的动荡中走出来,他们准备重整旗鼓,找回被文革荒废的年月。1979年,国内不多的几位英国史学者在南京大学聚会,商讨组建英国史研究的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10.
英国伦敦大学历史研究中心主任迈尔斯·泰勒(Miles Taylor)教授是著名的英国史学者,主要致力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及帝国史的研究。2010年11月25日至30日,泰勒教授在南京大学讲学期间,作了题为“现代英国形成”的系列讲座,主要论述了1750年至1914年问现代英国的发展历程。讲座涉及工业革命、城市化和英帝国三个方面,并对国际英国史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的观点作了修正性重构。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世界,现代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已故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现代化研究。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方面有特别贡献,他的现代化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钱乘旦 《史学月刊》2002,(10):87-90
20世纪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都围绕现代化展开。就不发达国家而言,现代化对他们的冲击逼迫它们做出回应,于是就出现众多的革命、改良、和民族独立战争。就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似乎表明它们的“现代化”已经出现问题了,于是它们进入“修正”现代化的阶段。一方面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张,一方面是“修正”现代化的努力,这两种相反趋势造成20世纪历史的矛盾发展,“不平衡”引发出无数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刘家和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在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上都有卓著的成就。长期以来,他善于进行历史比较的理论思考和实证性研究,对希腊、印度、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过个案的研究;并致力于把中国古代历史纳入世界史的体系之中,同时在世界史的背景下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此外,对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任东来 《史学月刊》2005,(8):99-106
杨生茂教授是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中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不论是作为学术的组织者,还是史学教育家,不论是作为微观的研究者,还是宏观的思考者,杨生茂教授的学术工作都促进了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建设,增进了中国人对美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他所提出的问题,他所研究的课题,他所尝试过的方法,他所追求的理想以及他所投身的事业,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后来人,并转化为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的现实。让人们对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感到困惑。然而纵观英、法、关、日诸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元一例外都经历过曲折与反复。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亦然。政治近代化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有一个起点、开端,然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中国的民主革命,从辛亥算起,到1949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时近40年,这较之荚、法、美、目政治近代化所经历的反复与曲折、所经历的时间,并不为过。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过程的起点和开端,没有辛玄革命,就没有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反对条约改正运动中,陆羯南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对近代国际竞争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提出了批判。陆羯南主张每个国家都有生存权,都能够为世界文化做出贡献,强调后进国家在实现近代化过程中应重视维护国家的独立。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与新中国谈判建交的开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判建交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一项重要实践,是毛泽东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平等和获得尊重的努力与国际法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创新。毛泽东不仅是谈判建交的首倡者,而且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同印度和英国的建交谈判中,扮演了决策者、设计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Conservative governments restructured public sector in day trial relations in Britain between 1979 and 1997, and identifie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rade union strategic response to change. It argues that Conservative policy is important for its impact upon trade union strategy and practice, and that public sector unions constitute the leading edge of trade union strategic modernization in Britain.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卓越的思想家和设计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为国家实现现代化而艰苦奋斗的进程中,邓小平坚持将中国实际与现代化一般规律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全民族整体动员、奋起直追的现代化政治观念和社会意识,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千秋大业的观点,回答了中国为什么必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他确定中国式的百年发展战略,设计了从温饱、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他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知识和人才,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回答了怎么样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整套思想理论、发展战略和步骤方法,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加快现代化步伐、实现民族复兴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包茂宏 《史学月刊》2004,(10):91-95
亚克西姆·纳得考教授是德国著名环境史学家.2002年笔者在美进行环境史学研究期间,专门就德国环境史学问题访问了纳得考教授.访谈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德国的环境变迁,尤其是对环境变迁的感知,如自然的思想、景观的概念、绿党的历史、生态现代化的理论、疾病与环境的关系、社会制度与环境的关系、自然保护与文化的关系等;二是从与美国比较的角度分析德国环境史学史,重点探讨环境史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它与全球史的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这个访谈为中国学者了解德国的环境史学提供了基本线索,有助于中国学者深入认识德国环境史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