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肇沂 《收藏家》2004,(1):30-34
黎雄才(1910—2001年)是中国当代画坛的重要画家,也是岭南画派最有影响的传人之一。他早年跟随肇庆民间画师学画,已显示出过人的艺术天分。后被高剑父发现,遂得春睡画院学画,此后又送其赴日留学。高剑父生前称其山水画为“中国第一”。黎雄才从艺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画作,尤以其风格独特的“黎家山水”饮誉艺坛,他的山水作品影响跨越岭南,在画坛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许德民 《世界》2006,(9):68-68
在中国画坛,尽管假画和赝品已经是千年沉重的话题,但却鲜有理直气壮的打假行为。主要原因除了打假的成本太高和画家的维权意识淡漠外,中国传统的临摹学画的方式也让很多造假者有了心理基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安徒生的故居。这位父亲是一名水手,经常来往于世界各大港口。现在,他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了丹麦。在简陋的安徒生故居里,孩子对眼前看到的东西产生了疑问。这哪里是安徒生笔下那个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的童话世界呢?孩子带着疑惑问父亲:“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平静地回答说:“不。安徒生只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他小时候就是生活在这间小阁楼里。”后来,父亲又有机会带儿子去参观画家梵高的故居。梵高是印象画派的大师,举世知名,他的画作曾经创下了艺术品拍卖会上的天价。看到故居里那张破旧的小木床还…  相似文献   

4.
周鹤清 《神州》2020,(1):5-5
涅瓦河上远远传来了纤夫的歌声。在圣彼得堡的一间阁楼上,一个青年人正静坐在窗前,望着秋日蔚蓝的晴空和飞舞的黄叶,静静地思索着,天青色的瞳孔忽明忽暗。生长在伏尔加河畔的他是一位来到首都学画的画家。天赋异禀的他凭借完美的技巧和感人的画面取得了皇家美术学院最的高奖励——到艺术之都巴黎留学。  相似文献   

5.
于建华 《收藏家》2003,(6):36-37
“作为‘海派’绘画的代表画家,唐云先生十分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兼容百家,自成一格,被誉为‘当代唐伯虎’。他的作品除了具备雅俗共赏的特征外,更多了一些风雅、高古和名士风度,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郑重著《唐云传·内容提要》语摘)谁能想到,唐云学画无所师承,是从临摹珂罗版画册开始的,故他自称珂(科)班出身。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4,(10)
王翚就绘画技能而论,在清初"四王"之中当属首位。他起初曾为仿古而学画,后来又通过临摹前代大家的真迹而得以提升,临仿古画几可乱真。本文通过分析王翚不同时期绘画的面貌,并对比原画家真迹,指出14张传为五代巨然,北宋许道宁、范宽,南宋江参,元代商琦、黄公望、曹知白、倪瓒、王蒙以及元末明初朱叔重的绘画作品实为王翚临仿。  相似文献   

7.
梅兰芳学画的启蒙老师是王梦白,又从陈师曾、齐白石、姚茫父学过画。这几位都是旧时京剧艺苑中的大师,梅在艺术修养方面,当然得益非浅。姚茫父(1876—1930)善画佛,他的《达摩面壁图》充满了人间烟火味,梅兰芳前后曾经临摹过七八张,足见梅兰芳对画家之爱。在姚氏的诗集中,第一个涉及梅兰芳的题目是《梅澜祖母八十乞诗》二首。梅的祖母即梅巧玲的妻子,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梅兰芳在写《舞台生活四十年》时仍非常怀念她。此外,诗集中还有《梅湖得子》,自然这都属于一般的应酬诗。《花朝罗投东约集新明院观上元如人剧》,写的是戏…  相似文献   

8.
宋人生活雅致,从形式到品格修养,日常生活中处处皆可见。在宋代,文人雅士经常聚集在一起饮酒作诗、插花焚香、抚琴作画,还会通过绘画、序文的形式将雅集活动的盛况记录下来,因此这一时期的雅集题材画作十分常见,也展现出当时的时代风貌和艺术特色。北宋时期,李公麟以“西园雅集”为主题创作了《西园雅集图》这幅画作,极为经典,因而被后世无数画家追捧和临摹。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西园雅集图》不仅展现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审美特征,而且画家还能从该画作中得到创作经验以及灵感启发。文章以清代金廷标绘制的《西园雅集图》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画作背景以及表现形式,对其整体的构图布局、人物处理手法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9.
宋《无款人物》图流传有绪,并因其独特的构图而引历朝众多画家临摹。本文从画中人物的衣着、坐姿、构图等方面对画作进行了解读,同时对明仇英摹本、清乾隆时期的4件摹本作了简述,并以几件画作中呈现的共同点和不同意象为重点,对原作、仇英摹本和乾隆内府摹本的时代特性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木文 《旅游》1994,(11)
一样的天,一样的地,却没有一样的人。 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来自黑土地的画家,他身材颀长,举止拘谨,寡言少语,一眼很难看出他是作画的。 1994年7月,在中国当代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画家刘树枫画展”。独出心裁,巧施笔墨,韵味十足的画作在京城画坛反响不凡,更有不少海外画商踊跃购买,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能够把自己的专业做得出类拔萃,已经不易,比如我们回望历史,称某人是好画家,或者是好诗人,都是相当高的褒评。然而,岑其这个人,虽然年纪不大,名气已经不小—他不仅是好画家、多产诗人、收藏家和鉴赏家,还是慈善家,因为自己的突出成绩,2004年和2005年连续当选为宁波市第六、七届十大优秀青年,2005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周和平使者。岑其(淇)先生,字西桥,号大德,1968年生于浙江慈溪。这位农家子弟为圆画家的梦想,16岁时只身跑到杭州学画,直到1988年成为陆抑非大师的入门弟子,从此走上实现画家梦想的阳光大道。作为画家,他的山水…  相似文献   

12.
一 出国十年的他回来了。尽管如今他已是美国专业画家联盟会员、美国艺术家同盟会员、三次获奖走遍世界的美籍华人画家,但他还是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自己的大地。 在从纽约到上海的大型客机上,他曾不止一次地透过舷窗望着浩淼的太平洋: ,太平洋,跨过你的脊背就是我的故土,就能见到我朝思暮想的年迈的父母,激我好学催我登攀的师友了…… 此时,一幕29年前的回忆倏地蹦到他的眼前:阳春三月,上海马路边的梧桐杨柳已经绿漾漾地蘖出新芽,妈妈领着他来到南派国画大师、时任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画院副院长的贺天健先生的公寓: “吉人,喊贺…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非常喜欢欣赏书画作品,尤其是对画家孙峰的作品更加印象深刻。10月里,我去北京的一位在书画界知名度很高的好友孙泳新先生家里做客,他对我讲:"你若早到几分钟,就能碰见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先生了……"我问:"杨先生是来收藏您的书画吗?"孙泳新先生告诉我杨先生这次到这来,不是收藏他的书画作品,而是收藏孙峰的画作。于是,他就向我娓娓地讲述了事惰的经过。今天清晨,孙泳新先生接到杨洪基先生的电话,向他咨询画家孙峰的情况,并表示想要收藏孙峰的画作《群虾图》。孙泳新先生高兴地说:"你算是找  相似文献   

14.
黄小峰 《中华遗产》2012,(7):148-151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踏歌图》是南宋宫廷画家马远最大的一幅画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南宋绘画之一。人们往往笼统地将之视为一幅歌颂南宋皇权的画作,至于当时的南宋皇帝为何需要这样一幅画.这幅画的具体涵义究竟是什么,画家为何创造出这样一幕景象,却少有令人信服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画作,尤其是代表作《兰竹图》,更为世人所称颂。郑板桥早年去山东做官前,在苏州桃花巷的东头开了一家画室,以卖画为生。而当地有名的画家吕子敬,则在巷子的西头开着一间画室。吕子敬自觉绘画技艺精湛,说自己画的梅花"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有一次,一位酷爱字画的吏部尚书来到郑板桥  相似文献   

16.
一、早年在画坛 尽显风流 伍蠡甫(1900-1992)是我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画家和翻译家,他出生在上海,幼年时代随父亲、著名的翻译家伍光建辗转于北京和上海,在北京的汇文附小和上海的圣约翰大学附中受到了良好的学校教育。他很早就对绘画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在中学时代每次上图画课,他总是细心临摹,特别追求形似。先是学西洋画,后来渐渐对国画产生兴趣,于是疯狂地买书,像邓秋枚主编的《神州国画集》、狄平子主编的《中国名画集》等许多单本画册,几乎搜罗殆尽。后来他在近代著名的国画大师黄宾虹的指导下学习国画,他的绘画…  相似文献   

17.
《横山晴霭图》是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画家吴历的佳作(图版玖)。他的山水画以元代黄公望、王蒙为宗,作品多作层叠丘壑,笔墨苍润。晚年作画尤喜用干笔焦墨,作品更见苍郁厚重。此画作于清康熙四十五年丙  相似文献   

18.
我的艺术启蒙 我一辈子是一个学画的人,不是画家,更不是大画家。说起郑板桥,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很多人知道,在乾隆年间,他曾任过潍县县令。而这个潍县,就是我的家乡,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潍坊市。  相似文献   

19.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与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梵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相似文献   

20.
张岚 《神州》2013,(31):243-243
张石生在河北省省会美术圈内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画家。这种影响源于他献身艺术的精神和一批批不断涌现的精品力作。多年来他扛着沉重的画具,走遍了太行山的山山水水,无论阴晴雨雪,终年在画布面前,挥笔抒发着画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思考。张石生的画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深沉热烈的色彩,酣畅淋漓的笔触和无拘无束的构图,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激情与冲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他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把中国的风土民情和西方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