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立即起来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要算李大钊和陈独秀。李大钊是中国早期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从1918年以来,他连续发表文章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认为十月革命是“世界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习惯上,史学界将1917年到1923年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期。事实上,1923年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趋广泛、深入。因此,笔者认为,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体系形成前,均可作为马克思主义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俄国革命的需要,列宁进行了一系列历史研究,主要是俄国革命史研究。列宁的历史研究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服务的,这使列宁的史学方法论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为研究方法的核心;另一方面,又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历史特殊性的结合,以尊重事实的态度和立场从事具体的、实证的历史研究。列宁的史学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财富,其科学性为当代世界的发展现状所证实,对今天中国的历史研究仍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1999年4月22日,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历史研究所教授A.C.谢利雅夫斯基应邀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与有关专家就苏联史上几个常引起争议的重大问题进行座谈。其中涉及了俄国现代化与城市化、十月革命、农业集体化、“肃反”扩大化、对斯大林与布哈林的评价,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等问题。谢利雅夫斯基所提出的某些见解①,在我国史学界尚属鲜见。兹将其择要整理如下,仅供参考。一、对近15年来俄罗斯历史编纂学的简单回顾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至今已15年了。这期间,俄罗斯史学研究无论是政治观点,或是…  相似文献   

5.
<正>一般来说,俄罗斯史学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段:1917年前为俄国时期,1917—1991年为苏联时期,1991年后称为俄罗斯联邦时期。苏联史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史学发展中的崭新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发展和巩固为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苏联史学中唯一的正统流派"。1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以阶级分析方法为主,关注政治史的研究,强调布尔什维克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功绩,否定俄国时期和西方的史学成就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仅就 8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 ,马克思主义史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作一简单回顾 ,以说明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指南 ;展望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 ,唯物史观的这种指导地位不能动摇。一、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从 1 92 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 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时期。这一时期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并运用于史学研究 ,产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在…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作为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端,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可是,十月革命发生在公历1917年11月7日,并非是十月。同样,二月革命也并非发生在公历二月,而是三月。然而,在历史上,人们仍然习惯地称之为“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这是沿用了俄国史和苏联史中的习惯用法。因为沙皇俄国和苏维埃俄国建立初年,采用的是“俄历”纪年法。  相似文献   

8.
论俄苏的法国大革命史学A.B.阿多遗作申晨星译译者按:阿多教授逝世一周年,我曾写过一篇悼念文字,发在《史学集刊》1996年第3期(8月出版),文中谈到我同他的交往和他在学术上的高深造诣。其中提及这样一件事:1995年我在俄国访学期间曾与他通信和面晤,...  相似文献   

9.
一战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工人阶级的成功发动,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经济究竟处于何种水平,特别是农业经济居于何种地位,人们所知不多。这实际上已经障碍了人们对十月革命前因后果的深层探讨。 研究十月革命前俄国农业经济状况,把握地主经济又是个关键。因为地主经济在当时俄  相似文献   

10.
苏联史学界向来重视俄中关系史的研究,论著众多,但其观点时有变化,前后异歧。为了开展中苏史学界的学术交流,增进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70多年来的研究情况加以概括介绍,以便辨别是非。本文拟分四个时期对苏联史学关于俄中关系史研究中的不同观点的演变情况作一番论述。  相似文献   

11.
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廿五日)偉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在俄国比較容易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一、在国际方面: 1、十月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大战正酣,兩个基本帝国主义集团拼命斗爭时期开始的,当时这兩个集团彼此忙于战爭,沒有时間和力量来認真干涉俄国革命的进行,俄国工人阶級有可能利用帝国主义内部冲突来巩固和組織自己的力量。2、十月革命是在帝国主义战爭过程中开始的,当时广大劳动人民渴望和平,形势迫使他們把进行無产阶級革命作为摆脫战爭的唯一出路,这就  相似文献   

12.
米留科夫是俄国19-20世纪之交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俄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学识过人,著述丰富,在多个领域为俄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首次完成了对俄国文化史的全面论述,开创了俄国史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俄罗斯思想史研究的新境界;重新评价彼得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学派"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发展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论影响着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对历史进程推动力、发展机制和方向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苏联社会一政治变革直接影响了专业史学家的历史认知,导致了史学危机.虽然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克服的手段未能达到共识,但俄国史学家公认史学危机是理论-方法论的危机.近年来,现代化理论成为俄国史学界最常用的宏观理论一方法论之一.2008年10月,俄国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历史与考古所资深研究员N.B.鲍别列日尼科夫在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为期两周的讲学中,阐述了俄国学者运用现代化理论分析俄国历史的大致趋势.为了使问题更突出和完整,我们适当地充实了其他俄国学者的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俄罗斯社会史学界,米罗洛夫首次将人体测量学资料——身高和体重数据,作为研究俄国居民福利状况的历史文献基础,取得重大的学术突破。他通过自己的独到研究,证明19世纪60年代的大改革提升了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男女平均身高明显增长,俄国的现代化基本上是成功的;俄国社会的危机是成长与发展危机,并非必然导致革命,仅仅为革命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米氏观点一经问世,引起了俄罗斯乃至国际史学界的大讨论,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他颠覆了苏联时期史学界关于俄国人民生活贫困、社会极端不平等的僵化认识;他对长时段俄国社会史所作的全方位考察和独到研究,对全面认识俄国史贡献巨大。批评者认为,他是俄国专制制度的捍卫者,其观点自我矛盾,对俄国历史很多原则性问题的研究力度不够;他关于俄国农业经济顺利发展的观点,严重与历史事实不符;关于俄国现代化的结论缺乏层次感等。毋庸否认,米罗洛夫的鸿篇巨著难免有所不足,但是,他所建立的认知新模式,在未来很长时期内将是历史学家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1917年俄国革命的政治结果——布尔什维克党掌握政权,是74年苏维埃时代的历史开端.了解和认识这场革命,是我们理解和评论苏维埃时代历史的逻辑起点. 20世纪末以来,俄罗斯史学界对俄国革命史的研究在选题、方法、史料、观点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同时不断有新资料被发掘和公布,从更多侧面重现了1917年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主要政治组织和关键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为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提供了条件.美欧学者对俄国革命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受到西方历史学总体发展趋势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研究革命时期社会心理和群众精神状态、各社会群体的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俄国革命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一、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现状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当代西方诸多的新史学流派中独树一帜的史学劲旅。国内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这是历史条件的限制所致。但近20年来关于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日渐得到填补,主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给史学界带来的宽松学术环境。总的来看。史学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涌现了一批该领域的知名学,其成果大致表现为一些编的专门论述和数十篇发表的学术论。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是中共创建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他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强调中国革命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发起筹建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往,研究者们经常从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移民侵略政策或十月革命后俄国贵族的流亡来考察在华俄侨。抛开意识形态因素后不难发现:俄侨不只是"掠夺者"或"流亡者",他们也是"建设者"。他们对中国,尤其是聚居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和平建设时期,中苏(中俄)贸易中,俄侨及其后代的影响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论及孙中山晚年思想发展或政治转变,特别是在论述孙中山的联俄政策时,往往都从他积极欢迎十月革命的态度谈起,而忽视了他对俄国二月革命的反应和态度。这种论证方法及相应的结论,不利于人们了解孙中山晚年思想发展的全过程。 随着俄国政情的发展变化,及自身斗争环境的不断改易与实际需要,孙中山在对俄关系问题上至少有过两次重大的认识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对于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丰功伟绩,以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进行了广泛地深入地研究,并给予高度的评价;而对于他的经济思想以及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却刚刚开始研究。当我们阅读大钊遗著时,就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