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吴伟华 《文博》2009,(3):3-11
莒国是先秦时期东夷少昊部落建立的国家,其贵族埋葬制度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集中反映在随葬铜器墓中。莒国随葬铜器墓可以分为四期。据此,莒国贵族的埋葬制度相应的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形成期、鼎盛期、消亡期,其年代为: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莒国贵族的埋葬制度吸收东夷文化的因素,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受到了齐、楚等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大墓的墓主究竟属于春秋时期的哪个小国,为中国考古学界出了个难题,目前已有多位学者提出好几种说法。通过对墓中出土的青铜盂铭文"邛"字的分析,结合纪王崮春秋大墓的具体地理位置,笔者以为邛国最有可能是指《左传》中提到的项国,并对此说法进行了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4.
孙家南头秦墓从布局上看不在秦都雍城国人墓葬之列,而可能隶属于秦国早期城邑——“汧渭之会”时期的族属墓地.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关系,以及随葬铜器墓中有陶器共出的现象,为多年一直沿用传统且各自独立的铜器与陶器分期标尺提供了相互比照的实物资料.若将该墓地与其周边同类、同期墓葬比较,二者虽有共性,但自身特征也较为明显,体现早期秦国多元文化特征及其复杂群体之间相互融合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5.
1991年4月,河北吴桥县新镇店一座古墓被盗,根据墓中所出墓志可知该墓主人为北魏封龙。文章对墓葬现状及出土的墓志作了介绍,并对墓志所反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元甫 《华夏考古》2007,(1):131-139
对作为吴越文化主要遗存的土墩墓的研究成果累累,对其埋葬特点、文化内涵、文化性质、时代等,学术界已墓本达成共识,但对是否存在一墩多墓的问题,意见不一。本文根据对南岗山、连山等地的考古材料分析,认为一墩多墓现象在土墩墓中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7.
刘云辉  何宏 《文博》2011,(4):5-17
益门二号春秋墓规模虽小,但出土随葬品丰富、规格高,与同时的诸侯王墓相比毫不逊色。关于墓葬中器物的文化属性和墓主人(族属)问题,学术界则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笔者认为墓葬中的金属器除了一件三翼有銎铜镞为北方系青铜文化典型器之外,其余的金、铜、铁器均属中原系秦文化的典型器物。而81件组的玉器分为秦式和楚式两种文化。大量楚式玉器为什么会入秦,因楚式玉雕发达、秦楚毗邻,当时关系友好,交往交流较多的缘故。关于益门二号基主人问题,笔者认为,由于该墓出土器物与凤翔秦景公大墓出土器物时代相同,其精关程度有过之无不及。联系秦景公的弟弟后子锇,他虽然位居公子,但文献却说“如二君于景”,可见其地位显赫,流亡晋国时,尚能带车千乘,足可证实其富可敌国,秦景公死后,公子娥回到了秦国,哀公既不可能对其加以重用,也不能将其置于死地,剥夺其政治地位,保留其财富应是最好的选择。因此,益门二号墓主人不应是西北戎王,也不可能是庶长类的高级贵族,为公子锇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物资城一号墓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南阳市物资城发现1座楚墓,根据其中部分铜器铭文,可以认为,墓主是楚国申公彭宇之后,申公彭宇很可能就是彭伯.  相似文献   

9.
张海云  孙铁山 《文博》2001,(5):44-46,8
2000年8月30日,在西安西郊硫酸厂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副完整的鎏金铜带.有方銙(长方形)4、圆銙6、带环4(即扣眼.其中一枚出土时与带扣穿在一起).带扣1、铊尾1、燮饰1件,共由17件组成。方銙内留有残断的麻质带靼,其麻线纵横交错,清晰可见。出土时带具锈蚀严重,后经保护处理,现出其本来面目,金光灿灿,甚为美观。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三年元月二日,眉县水泥厂报告,该厂在厂房扩建施工时,发现一座古墓葬,我们闻讯后,即赴现场做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及其相关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夏代帝王之墓多在平川,地理位置较好,夏后皋的坟墓却位于崤山之中。这与其他帝王所葬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这是由当时的政治状况及其经常迁徙习惯所决定的,考古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洪塬村位于宝鸡市陈仓区虢镇镇以东大约10公里、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2003年12月21日,洪塬村八组村民取土时发现古墓葬一座,墓内出土青铜器、陶器及石圭等遗物共计10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会同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于12月23  相似文献   

13.
胶东地区是指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区域,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及所辖市县区。作为较为独特的一种墓葬形制,石椁墓在此地区也有发现,本文对该地区出土的汉代石椁墓的墓葬形制特征、画像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伟敏 《考古》2012,(5):65-73,109
北京地区发现的火葬墓属于辽、金、元、明、清等时期,这些火葬墓在构筑材料、形制、葬具等方面均不尽相同,墓主有汉人,也有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火葬墓较为盛行,明朝时期有所减少,至清朝时又有所增加。火葬习俗的变化与不同民族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和统治者对火葬的态度及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刘、谭二学者判定保安山二号墓为梁孝王墓、保安山一号墓为王后墓的观点,作者从墓葬所在位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诸方面论证了保安山一号墓墓主人为梁孝王,而保安山二号墓墓主人则为王后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出土的铜盂铭文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文章认为从(翔)字三种字形分析,该字当为会意字,整体字形为以手持韭,表示古人以韭祭献之意."(翔)""(悤)"当为同字异构,"(悤)"字是在"(翔)"基础上省略局部形体增加声符而成."滥"即"鉴"字,滥盂为器皿连言用法,是并列关系而非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XRD)、激光拉曼光谱分析(LRS)和便携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P-XRF)技术,对鸿山越墓出土的战国玻璃进行了无损分析,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将其划分为铅钡硅酸盐玻璃和钾钙硅酸盐玻璃两大体系。结合考古学研究结果,初步认为鸿山越墓出土玻璃可能与楚国有密切关系,是东周时期越楚之间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辽代火葬墓及相关问题试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北京地区陆续发现了40余座辽代火葬墓,其形制可分为土圹砖室墓和砖石混筑墓两类,以圆形为主,墓主人多为汉人。北京地区辽代火葬流行主要受佛教影响,同时亦与契丹人的火葬风俗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宁夏中卫常乐汉墓出土骸骨经体质人类学鉴定,5座墓的骸骨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种特征。这5座墓的墓葬形制、随葬遗物和丧葬习俗与西汉中原地区的完全一致,证明他们完全汉化。这些墓葬应是汉武帝时期从中原地区移民屯垦戍边之移民及后裔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汉时期中原地区已有欧罗巴人种与汉族交往、交流,最终交融。  相似文献   

20.
杨国庆  刘建凌 《世界》2006,(7):50-52
周日,随朋友赴扬州参加一个聚会。高速路很顺畅,到扬州后才知道时间改在晚上,当地朋友安排了一些去处,都是同行朋友去过的地方。扬州对我而言,却是从未踏足的“新”城市,出于早年对中国墓葬文化存有的情愫,我提议去普哈丁墓。乍听普哈丁墓,常来扬州的几位南京朋友一脸惊诧。“普哈丁”对大家尽管陌生,但他却是700多年前来中国的伊斯兰教传教士,其墓地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