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启事     
《炎黄春秋》2013,(10):32
《炎黄春秋》杂志尚有少量往期刊物零售,有需要的读者可电话咨询购买。联系人:崔秀岭手机:13611159388电话(传真):010-60342528汇款地址:北京市房山区102488信箱3分箱邮政编码:102488收款人:崔秀岭  相似文献   

2.
启事     
《炎黄春秋》2014,(1):60
《炎黄春秋》杂志尚有少量往期刊物零售,有需要的读者可电话咨询购买。联系人:崔秀岭手机:13611159388电话(传真):010-60342528汇款地址:北京市房山区102488信箱3分箱邮政编码:102488收款人:崔秀岭  相似文献   

3.
启事     
《炎黄春秋》2015,(3):74
<正>《炎黄春秋》杂志2014年合订本为简装(上、下册)两册,定价140元。另:2011年合订本为简装一册,定价110元。2012年合订本为简装(上、下册)两册,定价120元。2013年合订本为简装(上、下册)两册,定价120元。免付邮资,数量不多,欲购从速。咨询电话:010-68532048、68539058邮寄地址:见本杂志目录页。  相似文献   

4.
本刊启事     
《炎黄春秋》2015,(1):17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结合我刊的实际情况,凡向本刊投稿,即视为作者将作品的数字化处理权、网络传播权、电子发行权、无线增值业务权授予本刊,同意本刊将以上权利转授予与本刊合作的第三方使用,稿件采用后即自动获得上述授权。本刊向作者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如作  相似文献   

5.
6.
赖刚 《羊城今古》2005,(4):22-24
评价历史人物首要的一点.就是史料必须真实,才有可能对历史人物作出准确的评价,这是学术界的共识。2004年《炎黄春秋》第1期刊载魏文华写的《洪秀全在美女包围中走向灭亡》(下称魏文),2005年《炎黄春秋》第2期刊登潘旭澜写的《洪秀全的历史真实面目》(下称潘文),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不少史实是属于讹误的.必须予以澄清.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7.
最近,黄修已先生在《炎黄春秋》上发表《“红色文学史”五十年祭》。修已是我在北大时同班同学。我们都曾参与编写所谓“红色文学史”。该书当年曾被赞誉为“奇迹”和“创举”。修已的文章重提这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往事,发人深省,感触良多。其实,这个“奇迹”和“创举”,不是孤立发生的事件。我想围绕编书的前前后后,也谈谈我今天对此“奇迹”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正##《炎黄春秋》2009年第10期刊登《凭空编造荒诞无稽——评师东兵的几本书》一文(作者为胡耀邦的秘书高勇),写到如何抢救胡耀邦时,有以下叙述:八、请再看看师东兵是怎  相似文献   

9.
《炎黄春秋》2010,(7):87-87
<正>我是《炎黄春秋》的热心读者,看了2010年第4期的一篇文章"扼杀人才的‘不宜录取’"一文深有感触,我本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叫裴国成,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今年63周岁,在北京矿院附中退休3年了。我早年是北京钢院附中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被招工去了青海省,在青海西宁钢厂当工人。由于对"文  相似文献   

10.
邱源 《炎黄春秋》2010,(7):61-63
<正>最近几年,见田纪云同志出了文集,并频频在《炎黄春秋》上发表文章,思想十分活跃,毫无衰老的味道,十分欣喜。在读他的文章时,偶尔也回忆起和他的一些接触。我接触田纪云,大多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我作为新华总社财贸记者,经常参加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建议,即在《炎黄春秋》上开辟一个“当代科技知识讲座”。这个栏目同《炎黄春秋》的内容看似不甚相符,但我觉得可能很有好处。《炎黄春秋》在读者中的威信相当高,读者群中的文化与政治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这群人,大多数不太熟悉当代科学技术知识,却十分关心国家的现代化,求知欲望也还旺盛(不然他就不看这个刊物了)。因此,提出这一建议,供编辑部参考,近几年来,党中央及国务院均不断聘请各门学问专家向党中央及国务院各部门的负责人讲课。这种精神是值得本刊编辑部及本刊读者学习的。当前,国际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中年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朱正 《炎黄春秋》2010,(11):36-38
<正>读了资中筠的《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一文(载《炎黄春秋》今年第9期,以下简称"资文"),心情很是沉重。它回溯了从古代到当代的历史,如实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近几十年里的遭遇,以及现在的处境和表现,这些无一不使人感到沉重。资文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大致相当于古之"士")的精神传统有三大突出的特点:一是"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一是重名节,讲骨气;再一个就是"颂圣文化"了。可是,在"这60年是‘颂圣文化'一枝独秀了"。之所以会这样,是  相似文献   

13.
《炎黄春秋》2009,(1):87-88
《炎黄春秋》又一年,警惕没有喊声的“万岁”故事,  相似文献   

14.
《炎黄春秋》去年第5期刊登施滨海先生的文章,批评傅高义所著《邓小平时代》有“硬伤”。他指的是,傅著中有的叙事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的结果,有的引文则是“曲解”,甚至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15.
《炎黄春秋》2013,(12):88-89
读了贵刊2013年第9期李国芳的《1947年内人党重建风波》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发现有些史实与我所研究的不尽相同,故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6.
《炎黄春秋》2009,(3):F0003-F0003
2009年2月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炎黄春秋》新春联谊会在京举行,会议由徐孔主持,杜导正、吴思同志介绍了杂志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张安 《炎黄春秋》2010,(5):61-63
我家的“阶级敌人”地富反坏右样样俱全,但个个都是冤案。我是《炎黄春秋》的热心读者,每当读到被极左势力所伤害的受难者的冤情时,总会联想起我家的冤情来,心里暗暗流泪。旁及我耳闻目睹,许许多多普通受难者的冤情,并将其与大背景大人物联系一起思考,又每每使我难以人眠。说说我家冤情,我倒也不担心把我打成“反革命”了。  相似文献   

18.
《炎黄春秋》曾发表过几篇记述“不宜录取”政策与事件的文章,披露了颇为重要而又尘封已久的历史事实。许多读者在叹息之余往往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不宜录取”政策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炎黄春秋》2010,(1):78-79
贵刊2009年第11期署名顾英奇的《文革中抢救刘少奇纪实》一文,读后令人震惊。难以按捺,我们不得不将一些看法函告,并请在《炎黄春秋》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20.
周拓 《炎黄春秋》2010,(5):64-65
<正>《炎黄春秋》今年第二期《民主的对立面不是专制吗》一文在国内的刊物上第一次提出了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有彻底澄清之必要。本人不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