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度,湖南湘潭人。生于1874年,1931年在上海病逝。在中国近代史上,他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他一生的经历十分曲折,几经浮沉,最后转向革命,投人中国共产党的怀抱。从他的几则联语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从保皇党到中国共产党的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辛亥革命后,杨度曾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参政院参政。1915年著《君宪救国论》一文,为袁世凯恢复帝制摇旗呐喊,并为首组织筹安会,极力主张恢复帝制。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恢复帝制。在全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只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死去。临死时袁世凯大声叫…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复辟帝制蓄谋已久。早在1913年10月10日就任大总统之后,就开始了复辟帝制活动。1914年恢复“祭天把扎”,为复辟帝制大造舆论。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杨度、孙流药、刘师培等六人组织了“筹安会”,公开策划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声讨。蔡愕在北京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极为活跃,引起了袁世凯的注目,对蔡严密侦察,派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到蔡愕离处搜查。蔡愕为了逃避袁世凯的耳目,防备袁下毒手,干是伪装游手好闲,不问政治,每天出入于八大胡同妓院,与妓女小凤仙颇为亲热,名传遗迹。袁世凯以为蔡愕是一个醉生梦死、…  相似文献   

3.
帝制运动开始后,英国认为现阶段不能实行帝制,英国不会支持,帝制问题可推迟到欧战结束后进行。帝制运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英国实施两面政策:一方面响应日本号召,联合对袁世凯政府进行劝告,另一方面准备从速承认帝制。袁世凯宣布帝制后,英国经历了从要求立即承认帝制到观望到赞成取消帝制的态度变化过程。英国在袁世凯和护国军之间保持中立。袁世凯取消帝制后,英国对帝制取消后的乱象持不干涉态度。  相似文献   

4.
学界一般认为,1915年9月3日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标志着梁启超与袁世凯关系公开决裂。事实上,从1915年9月到12月,梁启超与袁世凯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和一定程度的工作联系。梁启超曾三度给袁世凯写信并向袁递交辞呈和病呈,还两度公开发表文章劝阻帝制运动。梁这样做,既有规劝袁世凯制止帝制运动、打探其对帝制运动真实态度之用意,又有麻痹袁以便于谋划讨袁斗争之效用。袁世凯对梁启超1915年9月1日来信未作回复,但也不便公开对梁施压。梁启超曾说,袁世凯贿赂他20万元,让他不要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此说法不合逻辑。梁10月7日致信袁世凯表示对帝制问题不再"论列",袁复信委婉地表示了称帝的愿望。12月12日,梁启超第三次给袁写信劝阻帝制,同日袁世凯接受劝进称帝。  相似文献   

5.
刘振修 《文史天地》2009,(12):32-34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袁世凯不满足于民国总统的地位,他妄图君临天下,开创“袁家王朝”,在中国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俯从“民意”,接受帝位,宣布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极。但他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举国一致的声讨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洪宪帝制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就可耻地破灭了。  相似文献   

6.
在清末民初的历史舞台上,袁世凯无疑是主角之一。在袁世凯扮演称帝丑剧的众多配角中,有一个被各种著作经常提及的人,那就是陈宦。  相似文献   

7.
1915年,北洋军阀袁世凯精心策划的“洪宪帝制”出笼,引起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从而爆发了旨在反对袁世凯取消民国的“护国运动”。民国开国元勋孙中山立即发动中华革命学党在南方各省相继举行武装起义,全国各地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在全国人民的一片讨伐声中,袁世凯在皇帝美梦中一命鸣呼。  相似文献   

8.
古德诺与民初中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阙光联 《百年潮》2004,(4):60-66
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有位来自美国的学者、袁世凯的法律顾问古德诺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名噪一时的文章<共和与君主论>,鼓吹中国宜实行君主制,对帝制运动产生了推波助澜的舆论效果.  相似文献   

9.
史学界关于阎锡山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作为的研究目前仍显薄弱,有大量史料未能得到研究者的注意或充分利用。因此,使用当时的报刊报道、《政府公报》、日记、书信、档案等多元材料,并与阎锡山等人的回忆、来往函电等进行对比考辨,从当时的政治脉络出发,能比较详细地重建阎锡山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及其同袁世凯的关系情况,特别是阎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之举的具体表态和支持情况,乃至洪宪帝制取消后阎锡山的骑墙观望态度与袁世凯去世后的自保善后举措,希望借此揭示阎锡山支持袁世凯背后的内在逻辑、阎锡山与袁世凯的互相利用关系,以及当时的帝制文化构建情形及其实践效果。阎锡山后来在个人回忆中利用其收藏的来往函电等档案资料,重构了他同袁世凯的关系,大大美化自我形象,以掩饰其昔日参与洪宪帝制的行为。这提醒当今近代政治史研究过度依赖的所谓档案资料,内中实存在不少陷阱与局限。  相似文献   

10.
1916年3月22日,窃国大盗袁世凯,被迫宣布撤销洪宪帝制。在此之前九天,北京城内,一个鲜为人知的团体幽灵似地出现了。这个团体名叫“政治研究会”,是奉袁世凯之命而秘密拼凑起来的。有关政治研究会的情况,见之于陆征祥、曹汝霖1916年3月14日致顾维钧的函中(原件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顾维钧当时为驻美公使,负有宣传帝制  相似文献   

11.
1916年,妄图恢复帝制的袁世凯病死后,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失去了一个共同的代理人,但它们瓜分中国的野心不死,于是在袁世凯建立的武装政治集团已分裂的北洋军阀中寻找、扶植各自的军阀和新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阀顺利登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置,但是在其策划变更国体,准备帝制自为的时候,却遭到了北洋系军政要员的反对。本文以洪宪帝制时期的《盛京时报》为主要材料,力求通过《盛京时报》的报道和评论,展现北洋系要员对袁世凯帝制自为的反对。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培植了北洋集团,当凭借其实力走向帝制时,却对部属进行削权和猜忌,遭到了北洋集团内部武将的反帝,这是帝制快速败亡的主要原因;次外,遭到了家庭部分至亲的欺骗,使得袁世凯在决策上出现失误,还有部分至亲的反对等原因共同葬送了袁的帝制梦。  相似文献   

14.
1917年张勋、康有为等人主导的帝制复辟,主观诉求是要矫正一年前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问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袁世凯一样,就是要重建一个权威的有力量的政府。从后来的事实看,张勋等人看对了病,抓错了药。国家体制从帝制变为共和,可能存在许多问题,政府的力量也确实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但是往回走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丁巳复辟犹如洪宪帝制一样,从反面夯实了民主共和的基础,也让中国人意识中残存的那些帝王意识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培植了北洋集团,当凭借其实力走向帝制时,却对部属进行削权和猜忌,遭到了北洋集团内部武将的反帝,这是帝制快速败亡的主要原因;次外,遭到了家庭部分至亲的欺骗,使得袁世凯在决策上出现失误,还有部分至亲的反对等原因共同葬送了袁的帝制梦。  相似文献   

16.
蔡锷,字松坡,原名艮寅,生于1882年12月17日,逝于1916年11月8日。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探求挽救国家危亡的道路而自强不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而斗争;当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时,他在云南与唐继尧、李烈均等共举义旗,护国讨袁,粉碎了袁世凯的复辟迷梦,从而以著名的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共和派军事家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7.
阎锡山与袁世凯的关系十分微妙,不能仅凭文史或口述资料盖棺论定,也不能简单地说阎"投靠"袁或"背叛革命"。在袁世凯帝制自为中,阎锡山因时而变,经历了由从众支持袁称帝,观望形势离弃袁,到最后公开抗袁的过程。其间,阎锡山和袁世凯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利益博弈的关系,而阎既不是袁的真正投靠者,也非袁帝制的忠实支持者,他只是受环境所迫及利益驱使与袁进行着社会交易。阎、袁之间的这种交往,更多显示了阎锡山的政治品格及其实用主义的处事风格。  相似文献   

18.
马勇 《文史天地》2014,(2):13-16
正底气何来杨度是洪宪帝制的策划师,更是筹安会的组织者和灵魂人物,然而当洪宪帝制遭到国内外反对,袁世凯宣布废止帝制、重回民国时,杨度于1916年5月1日向《京津泰晤士报》记者发表了一个"词意坚决"的谈话。大意如下:政治上的帝制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我杨某的政治主张绝无变更。兄弟我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的一个人,一个字不能增,一个字不能减。大约十年前在日本,孙中山、  相似文献   

19.
民国四年(1915年)底,袁世凯为实现他的皇帝梦,作了精心策划和各种准备,包括印制钱币。1915年12月,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并准备元旦登基。袁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愤慨,不少省份纷纷独立。1916年3月,在全国一片讨骂声中,他被迫取消帝制,不久气愤交加,吐血而亡。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迅速复辟了帝制,其原因主要有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没有被完全阐释与执行、帝国主义国家对袁世凯的复辟之举给予了支持等,再加上袁世凯本人的称帝愿望,最终出现了袁世凯登基称帝的闹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