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0年1月中旬,我从福建回来,收到张海鹏先生给我寄来刘大年同志的生平及遗著《评近代经学》,才知道大年同志已在去年12月28日谢世。我感到很突然,在我离开北京前不久,大约是11月中旬,我和大年同志通过电话,曾问及他的健康。他身体多疾,有点悲观,他说越来越不行了。其间还谈到一些别的,当我问及具体情况时,他说见面谈吧,我们约好我从福建回来后去看他,谁知这竟是最后一次话别.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乡哈乙亥村,有位名扬青海的优秀党员、全国劳模和全国个体劳动协会副会长藏族牧民拉夫旦。他家离镇上不远.我拜访他时.他正与家人修建一幢二层楼的新住房.是砖木与水泥结构的。  相似文献   

3.
很多年以前.在尼泊尔我认识了旅居意大利的刚坚活佛(全名为刚坚&;#183;洛桑土旦&;#183;赤列雅培),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欧洲较有影响的活佛之一。他精通佛教密宗和藏医.致力于藏传佛教和藏医的推广宣传和藏族传统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世界和平和保护环境、非正规教育、慈善救济事业等.足迹踏遍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西方人称他为”马可波罗“.而许多华侨则喜欢叫他”济公活佛“。1997年12月我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里看到刚坚活佛前来北京雍和宫朝拜在那里做佛事活动的十一世班禅。对于活佛的到来.我十分惊喜.在友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在北京居住的亮马桥大厦。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和兄弟们喝酒,突然想起少了一个人,他要是有墓碑的话,我会想,他就在那里,我应该去和他说说话,那么这就会成为我一生的阴影。我们藏族没有墓碑,天葬或者火葬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也许这样最好”  相似文献   

5.
德吉 《中国西藏》2005,(2):51-54
再没有比李局长更藏族的藏族,然而他递给我的名片上却印的是那么响亮、富于革命意味的名字。他讲一口地道的藏语,也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看着他那张典型的藏族人的脸,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您的藏名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遇到他那年.她十五六岁.明眸皓齿、艳若桃李。那天.与往日并不甚不同。天高、云淡.草原上遍是野花的清香.少女们长长的毡裙如斑斓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那天.她和一群天真烂漫的藏族少女一起为客人表演马上拔竿。鞭策疾驰、裙袂飘飞,在马经过立竿的时候俯身.敏捷的身姿让众人大声叫好.她一气拉拔五竿.精湛的马术让他瞠目结舌.瞬间.这个叫西原的藏族女子便深深嵌入了他的灵魂.至此一辈子也不曾离开过。  相似文献   

7.
藏族朋友格桑从青海来电话, 建议我写一写扎西。他说, 扎西是个好人,多才多艺,吃了不少苦, 很有出息。我与格桑相处近20年,第一次听他这么夸奖人,更何况我也早闻扎西的大名,看过他演过的影视作品,心存好感,但从未谋面。我爽快地答应了格桑的要求,约定了与扎西联系的方式。京城喷红吐翠时节的一个上午,扎西如约而至。他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举止文雅,落落大方,给人以一种藏族汉子特有的阳刚之美。他的眼睛明亮而深透,含有一种纯真而热烈的光。  相似文献   

8.
1938年5月中旬,我随张自忠将军统率的三十八师骑兵连从徐州突围,冲过敌军布置在陇海路上的封锁线,一路上战斗、行军,经历了10天。5月20日上午,我终于回到了汉口府西一路的《新华日报》编辑部。当时,中共中央长江局的秦邦宪(博古)同志正巧也在编辑部里审阅社论。他见到我剃着光头,身穿破旧军装,脸孔晒得乌黑,仍然神态昂然,笑嘻嘻地回到他的面前.大为兴奋.立刻拉住我的双手说:“徐州失守.大家都为你担忧。两天之前,遇见范长江同志.他说你们是随军分道突围的,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举办的一个藏族民俗文化收藏展览会上,我认识了尼玛江才,他面庞黝黑,身材敦实,为人纯朴热忱,是位有知识的本土年轻藏族后生。他,也是这个藏民俗收藏展的主创人。民俗文化展的藏品丰富,图片精美,吸引了众多中外观众的目光,这正是尼玛江才10年努力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漫话藏家灶     
最近我去西藏博物馆参观,一个灶台牢牢地抓住了我的视线。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今天,能找到一个十几年前藏族家庭必不可少的土制灶台确实不容易。那黑亮黑亮的灶面和灶膛燃烧着的火焰.随着各种各样灶的产生而逐步退出了城镇的藏族家居生活,成了历史,成了怀旧遥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每当夏季来临,一杯消暑解渴的酸奶摆在面前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位柱着拐杖、手里拎着两瓶酸奶的老人向我走来,那就是我的老师洛桑曲扎。他还有一个汉名叫康刚民,孩子们都叫他康爷爷,我也习惯称他康老师。在我结识的许多藏族朋友和老师中,他是我最难忘怀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边吉 《中国西藏》2002,(2):20-21
他叫罗桑朗杰,因为他比另一个罗桑朗杰大,所以人们都叫他大罗桑朗杰。在西藏大学,提起藏族数学教授大罗桑朗杰,师生总是赞不绝口.“他讲课认真,举例恰当,明白易懂。尤其是他那不懈追求与开拓进取的精神.使他在数学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正在拉萨,很多年轻人称呼他为"赤驮日老师",他总是应允着。他告诉记者,事实上,赤驮日非他本名,那是一个古老的名字,是远到吐蕃赞普时期最著名的七贤士一员,名曰赤驮日,一个在藏族历史中稀少关注的与经商有关的人物。他说:"我想成为今时藏族的赤驮日,并愿为此倾注毕生的心血!"他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是西藏"我和书"连锁书店的创立者。他的名字叫土旦平措,而他更喜欢人们称呼他为赤驮日。因为他相信,自己终将成为今时西藏的赤驮日。  相似文献   

14.
高高的藏式土掌房 我的朋友云南青年舞蹈家农布七林是中甸藏族,今年夏天,我和他游览中甸,也去了他家做客,真正地观察到了藏族家居和领略了藏家待客礼仪。 一进门,院子很大,大块的青石铺地。靠着院墙内侧,整齐地砌着高高的柴垛,没走两步,一条牛犊般的藏獒己扑到我的前面。我一时不知所措,慌得不知往何处躲避,然而待我回过神来,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原来这条藏獒被拴在一棵极富弹性的杨树枝头,尽管藏獒瞬间的爆发力能把杨树拉成一张弯弓,然而杨树杆强大的反弹又把它“倏忽”一下拉了回去──一场虚惊!农布喝住藏獒,领我往里边走…  相似文献   

15.
1971年秋至1972年春,我在晦南藏族自治州师资培训班跟轩锡明同桌,从此认识他。  相似文献   

16.
北京有个名的藏族风情餐吧叫玛吉阿米,那里不仅有地道的藏餐,还有精彩的藏族歌舞表演。格桑就在那里工作,他是那里唯一的弦子琴手,他不仅会拉弦子琴,而且还会唱歌、跳舞。格桑灿烂的笑容如同他高大英俊的外表一样给每一位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有人问他是哪里人时,格桑总是很骄傲地回答:“我来自香格里拉”(云南迪庆)。仅此一句,没有太多的话。  相似文献   

17.
叶星生确实不认识具体的我是谁,相反我却知道他是一位独具慧眼珍藏我们藏民族文化艺术品的使者。每逢回想起叶星生先生,反射于我脑海的首先是他三十多年收集整理的那次藏族文化艺术展。他所收藏的艺术品,普通中显珍贵,以特色的艺术品作媒,他  相似文献   

18.
藏学家根秋登子先生编著的《藏族传统美术概论》一书,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1四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藏文优秀图书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怀着浓厚的兴趣,我粗略测览了一遍,即为该书丰富详实的资料性而爱不释手、为根秋登子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深深吸引。根秋登子先生1949年出生在甘孜州新龙县一农家,6岁开始他跟随隆多活佛等高僧大德学习藏文。十多岁拜著名画师娘俄勒登学习藏族传统绘画,并掌握了基本理论及技法。从小耳儒目染,使他十分酷爱藏族传统美术。20岁那年他考入当时的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在学校,他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在西藏,“团结族”是人们对父母分别是藏、汉族人的家庭的幽默戏称。 很少有人知道钱利军的藏族名字“索南加措”,只有他的藏族母亲叫他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只在母子之间使用。他的外公是青海藏族,外婆则是昌都藏族。  相似文献   

20.
培育未来高营养食品的藏族农技师多穷,张永清一种在南美安第斯高原生生了几千年的作物──南美藜.已经由藏族农技师贡布扎西在西藏高原引种成功。他相信南美藜营养食品会在不久的将来征服世界各国的美食家。八十年代初,美国农业科学家对安第斯高原居民的食物结构进行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