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生 《百年潮》2010,(4):51-57
1938年冬,林彪到苏联治伤,直到1942年初才回国。从俄罗斯公布的档案资料看,林彪在苏联期间除了治伤之外,还参加了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问题的工作。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就如何处理国共关系危机,林彪两次提出书面意见,并同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面谈,对共产国际的有关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重庆的一次谈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2年1月5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兰州航空检查所,用电话向国民党军统局西北特区少将区长程一鸣紧急报告:“有一架来自苏联的运输机已在兰州机场降落,上面载有一批苏联人员,另有一名中国军人,他是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程一鸣立即将这个重要消息密报重庆的蒋介石,请示如何处理。蒋介石下令:“你必须很好接待林彪,并妥善护送他回到延安”。  相似文献   

3.
陈光何许人也?1936年底,他接替已调任红军大学校长的林彪,成为当时红军战斗力最强的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1938年3月,在林彪因伤退出抗战舞台后,他又成为一一五师代师长。  相似文献   

4.
孙维韬 《纵横》2010,(11):18-2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参加革命从举行农民暴动开始;在五次反“围剿”当中初露锋芒;长征路上他是开道先锋,所向披靡;“二战”期间,他赴苏联求学,因斯大林格勒之战的战时谋略,被俄方惊为天人;解放战争时,他回国,林彪亲往迎接,称赞他“一人可抵三个参谋长”。接下来,四野雄师在他的统筹谋划之下,披坚执锐,无人能挡。他,就是四野参谋长、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开国上将刘亚楼。  相似文献   

5.
马作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选拔到苏联留学的留学生。他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火箭发动机专业,1958年2月回国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后担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九研究所所长。本文中他回忆了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第一次见到钱学森,以及回国后多次与钱学森交流科研工作,并在钱学森指导下从事火箭发动机研究等交往经历。  相似文献   

6.
<正>陈兵柳庄七七载,金戈铁马扫残匪。赓生华夏百二春,音容笑貌励众黎。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  相似文献   

7.
于吉楠 《百年潮》2009,(3):38-43
1928年7月中共六大以后,张国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次全会,根据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的提议,决定瞿秋白、张国焘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会后留苏联工作.共产国际认为,张国焘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共产国际不满,义不肯公开承认错误,一直不让他回国.1930年11月,共产国际突然改变态度,同意张国焘回国工作.  相似文献   

8.
叶晖南 《百年潮》2004,(12):20-24
1942年4月中下旬,在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在缅甸西部的仁安羌,以不足一千人的兵力,一举击溃日军两个联队,救出英军被围困部队七千余人和五百余名英美的传教士和记者.此役轰动英伦三岛,英国当局给了参与指挥解围之战的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以很高的荣誉.但另一位直接指挥战斗的一一三团团长的英名却似乎消失在宇宙的黑洞里,长期默默无闻.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发生在香港的一件奇闻,突然把这位消逝了多年的抗战名将从幕后拉到了前台.  相似文献   

9.
小小年纪组织农民自卫军、冒死营救林彪、长征中担任开路先锋、率领一一五师纵横驰骋……这就是曾经叱咤风云的陈光,如此大名鼎鼎的骁勇战将却在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的中译本中被戏剧性地张冠李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陈光后来的悲剧命运。令人深思的是,早在1954年6月去世的陈光在生前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曾写道:“我说他(指林彪)无品质的人,我说他无修养的人,我说他无气量的人,我说他没有共产党道德的人。”陈光和林彪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恩恩怨怨,且听本文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0.
《历史档案》杂志1991年第1期刊载孔庆泰同志《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述略》一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援华贷款数的结论是:苏联自1937—1942年之对华借款计共8笔,  相似文献   

11.
1971年9月13日,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林彪出逃,途中机毁人亡。其实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在这之前已逐渐显现出来。在国际方面,善于揣摩毛泽东心思的林彪也没有号准脉。从1969年开始,苏联日益嚣张的核战争威胁,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升级,  相似文献   

12.
十年坎坷青云路"甘肃省古浪县私立青云小学校”,系驻防武威地区的马家军阀———陆军骑兵第五师师长马步青所创办。马步青本是一个荼毒地方、蹂躏百姓、无所不用其极的“活阎王”,却于饱吸民脂民膏之后,突然心血来潮,也想兴办教育,培植人材,为地方办一点装点门面的...  相似文献   

13.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好几个月,人们还在琢磨究竟是原子弹还是苏联参战导致了日本的投降、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但是,慢慢地大家明白过来,人们把这两件事对于促使日本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见闻     
一九八五年夏,再次去西欧,乘火车回国,从荷兰海牙出发,一路上经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人民共和国、波兰、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等五个国家,途中历时十二天。中途在莫斯科停留三天,有机会参观了红场和克里姆林宫,拜谒了列宁墓。现将在苏所见所闻录下。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此行乘火车几乎横跨了欧亚两洲和苏联的全部国土,目睹  相似文献   

15.
王稹 《炎黄春秋》2023,(10):63-66
1935年清明,国民党江西南昌励志社分社挂满白幡,祭奠南昌起义以来在江西省内被红军击毙的国民党将领。灵堂正中摆着四位师长的牌位,分别是第五师师长胡祖玉、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第五十二师师长李明和新编第三十七师师长郭炳生。对于前三位正牌师长的生平履历及其在战场上的最后时刻,国民党方面极尽慷慨之词,但对郭炳生却仅录其名,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郭炳生究竟是谁?彭德怀为何大骂他“叛变投敌,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同盟国间达成的协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刻,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参加了对日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外交史告诉我们,苏联为参加对日作战提出了众多的要求,本文仅就这些条件作一简要评析。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条件是怎样形成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苏联能早日参加对日作战。1941年12月,美国国务卿赫尔就向苏联新任驻美大使李维诺夫表示;希望苏联能与美国的远  相似文献   

17.
勃利密塞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自1934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分三期在我国东北和苏联国境线上呈扇形秘密修筑了大量的筑垒地域和地下军事要塞,目标是进攻苏联和控制东北,堪称亚洲之最,日本关东军称之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相似文献   

18.
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 40年代中期至 60年代 ,苏联利用新疆特别是伊犁地区各民族与苏联境内一些民族之间的血缘联系 ,在中国公民中大力发展侨民。苏侨分批回国 ,形成了一条返国苏侨与其新疆境内亲属及社会关系进行联系的渠道。新疆苏侨及其庞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成为苏联影响得以扩大的重要社会基础。苏联侨民的大量发展和大批回国使苏联的影响在新疆扎下了根。中苏分裂后 ,这种影响 ,以及返国苏侨与新疆边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成为导致新疆地区社会心理动荡、民族分裂情绪升级的新的潜在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号命令是1969年10月中旬林彪通过军委办事组发布全军的一个战备命令。这个命令是在珍宝岛事件后苏联出现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军事异动,中共中央判断苏联极有可能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的关节点发出的。林彪在发出命令之前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但命令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冠名等问题,致使这个命令在中央核心层引起一系列复杂反应。九一三事件后,这个命令又被称为林彪篡党夺权的预演,被长期追查,使之更加复杂化,至今存在许多误解。围绕一号命令出现的问题反映出军队存在的一些综合性问题。它与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形势,以及军队领导体制的不正常、军队正规化建设制度被否定有直接的关系,折射出文化大革命以来军队建设中潜伏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二战期问,国际上有一位颇有名气的“战略预言家”,他凭借敏锐的时局洞察力,准确地预言了德军进攻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位战略预言家,就是一位当时已离职的中国将军陈孝威,时人誉之为“诸葛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