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人都知道南京有中山陵,南京和台北都有孙中山纪念馆,也知道北京和台湾都有"清华大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海峡两岸还都有"汤山炮校",这在世界军校发展史中也是一个特例。上世纪拍摄的《渡江侦察记》和《侦察兵》两  相似文献   

2.
辛亥百年祭     
一百年前的今天,在武汉这片热土上,湖北革命党人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打响了震惊中外的第一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爆发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吹响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汉,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冲破专制制度的黑夜,迎来民主共和第一道曙光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提起钟山,我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三位伟人对南京的评价:一是3世纪初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经典名言: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二是20世纪20年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  相似文献   

4.
辛亥百年祭     
一百年前的今天,在武汉这片热土上,湖北革命党人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打响了震惊中外的第一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爆发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吹响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汉,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冲破专制制度的黑夜,迎来民主共和第一道曙光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辛亥百年祭     
古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重大历史论断,也应百年树论。今逢辛亥革命百年,海内外媒体华章纷呈,似束束鲜花,竞相奉献。笔者另辟新蹊,献上一把二月兰,既无玫瑰的靓丽,又无梅花的典雅,但在早春中山陵原野上,却遍地开放,茁壮而恬淡。但愿为解读辛亥革命奉上新的视野与识度。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职业使然,我欢喜反思。历史学家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传承者、守望者,还应是阐释者与思索者。反思并非怀旧,更不是迷恋往昔;应该通过不断反思,把过去、现在、未来联结起来。司马迁早就参透其中奥秘,他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没有究,没有通,就难以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7.
辛亥百年的主航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种文明碰撞的升华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辛亥革命说到底,实为东西方两种文明的一次大碰撞。中华民族如一羽浴火凤凰,在碰撞的烈焰中涅、升华,终获新生。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工业文明打败了东方农耕文明。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行西化。此后,中国出现的维新变法、洋务运动、模仿洋教的太平天国等,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们皆不懂此时东西方文化的差距所在,也不懂如何学习西方文明的真谛,只是引进一些皮毛而已。  相似文献   

8.
9.
香港,这块土地曾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轫之地,也是他革命活动发端之地。港英政府曾对他下达驱逐令,港英当局曾在他就任“非常大总统”时无理干涉和禁止民众庆祝。最后一次离港时,他不禁双眼湿润……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墓地,是海内外华人竞相瞻仰的地方。有人到了中山陵,一到博爱坊,就以为是陵区了,其实不然。穿过博爱坊,走完四百多米的墓道,  相似文献   

11.
王坚 《文史春秋》2012,(1):53-60
他的经历,就是半部近代史。华人中诸多的“第一”,都为他所创造。他是中国报业的先行者之一,创办了近代第一家中文日报,“为吾国日报之鼻祖”;  相似文献   

12.
陈小丽 《百年潮》2007,(1):52-57
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曾得到多位国际友人的鼎力相助,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荷马李(Homer Lea)。荷马李不仅亲自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而且以其远见卓识,精准地预言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情况。然而,他的才华并不见容于他所身处的时代,他的事迹也很快淹没于茫茫史海。而今,人们只能捡拾历史残留的碎片,简单勾勒其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苏泊 《文史天地》2011,(10):22-27
烈士遇刺百年,丰功青史永传。吴禄贞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在清军内部发动和领导武装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少年立志救国救民,从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先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他策动北方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准备北上,一举推翻清王朝的前夕,却惨遭反革命势力暗杀,年仅32岁。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事业。他那  相似文献   

14.
南京行纪     
中山陵来南京之前,一直渴望能去中山陵看看。下了火车,坐车直奔中山陵。钟山位于南京城东北,风景秀丽,又名紫金山。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就位于钟山之上。夹在人流中,我漫步于中山陵的林间道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高大参天,远山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苍翠葱郁。导游不时向游客介绍孙中山先生,只可惜都是简单的认识,无法让人们真正了解中  相似文献   

15.
彭润平 《纵横》2011,(10):24-28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华侨功不可没。孙中山曾以“华侨为革命之母”评价华侨对革命的贡献。他们解囊相助不遗余力,他们投身革命义无反顾,他们参加武装起义不惜生命……从组建同盟会到参加辛亥革命,从海外声援到回国参战,他们一直坚定地追随着孙中山先生。我的父亲彭泽民一生尊孙中山先生为革命良师和领路人,他是爱国侨领,亦是孙先生的忠实信徒。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10日10时,“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英烈祭奠仪式”在武昌首义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嘉宾、群众5000余人汇聚首义之地,缅怀先烈,祭奠英灵。当辛亥革命英烈的灵位安放在祭台时,很多辛亥志士后裔禁不住流出了热泪。他们说:“这是一场庄重的祭典。于民族而言,是公祭;于我们辛亥后人而言,同时还是家族的祭祀……在武汉参加祭奠仪式。深深感到祖辈赴汤蹈火、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美国专程回来的黄兴孙女黄仪庄女士认为缅怀祭奠活动体现出了“精雕细刻中的大气磅礴”。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同时,他又是个具体的个人。人无完人,中山先生的"术",可看出他急于求革命成功的急迫心情;而作为政治家的策略,大约也不可事事当真的吧。  相似文献   

18.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一声炮响,推翻了260多年专制统治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2000余年的封建制度,功昭日月,炳耀千秋。武昌首义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孙中山先生多年的奔走呼号和多次起义的促进,湖北、武汉革命力量在新军内部的结聚。许多史家在这方面已有详尽的论述。笔者觉得还有遗漏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将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走向共和,无疑是巨大的历史贡献。一个世纪过去,共和仍在“走向”中。中国人到底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社会进步了多少?需要在纪念中反思并展望。  相似文献   

20.
《贵阳文史》2008,(6):91-91
近代日本人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很奇怪,一部分人是为了本国的目的破坏中国革命,但也有不少仁人志士对中国革命效力甚伟。比如著名的宫崎寅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