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来到成都的,“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在成都及梓州等地居住的时间跨七个年头,实际是五年多。现在,人们谈到杜甫.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杜甫客居蜀地.曾受到了几任成都地方长官不同程度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一度产生过“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本文专门谈谈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斧 《巴蜀史志》2015,(1):53-55
李镛,号浣云,虽然生于四川,但因籍贯浙江嘉兴,按清制不得在四川科考。所以只能在故乡嘉兴捐得监生。候选县丞、候补知县出身。历任南部、宜宾、南溪知县。其中在南溪前后两任、将近十年。这在当时候补官员多如牛毛、知县通常只任一两年的常例下,也算是破格了。卸任后回成都定居。关于他的生平,其三子李道洋曾著《先府君行略》,惜佚已久。这...  相似文献   

3.
成都名胜万里桥谭良啸横跨成都老南门南河的万里桥(俗称老南门大桥),是成都历史上著名的古桥。它既是古代成都水陆交通的一个重要起点站,又是一大名胜古迹,历史志籍记载颇多,文人吟唱也不绝于书上。一、桥名典故万里桥大约始建于公元前秦国蜀守李冰任中,距今已有二...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上)张忠培,朱延平(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目次前言第一章母权制社会的史迹第一节漫长的母系社会(一)最小级亲属体是血亲集团(二)子女的世系从母方计算(三)女性享有较高的埋葬礼遇第二节母权制阶段(一)家族...  相似文献   

5.
二、出身于闽籍华人家族的唐通事 童家洲等国内学者围绕唐通事问题展开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尽管存在不足与缺陷,有的甚至有严重的错误)。本文在概括介绍唐通事的一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福建籍唐通事家族情况。  相似文献   

6.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鉴(2007)》(以下简称《成都高新区年鉴(2007)》)是成都高新区首部年鉴.亦开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编纂年鉴的先河。《成都高新区年鉴(2007)》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秉笔直书,存真求实,注重地方性,注重企业,注重人文,注重实用。《成都高新区年鉴(2007)》在为党政存绩,为人民记功,为企业服务的要求下,  相似文献   

7.
灵关古道系北起成都,南至四川西昌市的一段古道。是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开发西南夷边疆的构想而于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命司马相如率众打通的。当年司马相如率众从成都出发进入邛崃山系的大、小相岭,沿途地广不盈丈,高峡深谷,壁立千仞,溪流湍急,人烟渺茫。工程极其艰难。史称“通灵关道,桥孙水(即安宁河支流,古时统称孙水),以通邛都”(即今西昌)。“征用巴蜀广汉民工数万人,耗时二年,士卒(民工)多有亡于道中”。  相似文献   

8.
四川第一次运动会,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一月十九日,在成都武备学堂召开,参加这次运动会有省城40个学堂,运动员3281人,大会职员约140人,运动项目34个,是四川自兴学以来,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组织较好的第一次运动会。据《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词目中介绍,我国载入史册的两次最早的运动会。一是“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在南京举行;二是“江南第一次联合运动会”于清光绪三十三年(907年)在南京举行。而“四川第一次运动会”的时间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一月十九日在成都…  相似文献   

9.
成都昭觉寺     
昭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5公里的青龙场。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名建元寺,宣宗时赐名“昭觉”。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殿宇规模宏大,林木葱茏,为成都著名古刹之一。康熙皇帝曾题诗赞它“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1983年,  相似文献   

10.
蓬溪发现杜甫诗文李全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陈列和曾枣庄先生的专著《杜甫在四川》一书,展示了唐代诗圣杜甫在四川期间的生活和创作。杜甫(712年—770年)自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由同谷(今甘肃成县入蜀,至大历三年(768年)正月出罚,在四川生活了十...  相似文献   

11.
杜甫与秦州名胜魏文斌郑兰生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著名诗人杜甫辞去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之职,西行来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在此寓居3月之后,又南下前往成都。杜甫为生计而到秦州,暂住于秦州的从侄和友人之处。但在寓居秦州期间,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2.
清代川汉铁路股票夏详烈川汉铁路股票是清光绪政府批准商办川汉铁路,“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插二)。光绪二十九年(1902年)。清政府筹建连接川、鄂两省的川汉铁路,自成都途经重庆、万县,进入湖北,再经宜昌达汉口,这是我国首批兴建较长的铁路。总...  相似文献   

13.
冯夏 《成都文物》2006,(4):38-40
“后陵永庆院在成都大西门外不及一里,盖王建墓也,有二石幢,犹当时物。又有太后墓,琢石为人马甚伟。”此为南宋诗人陆游寓居成都期间,所作的《剑南诗稿》卷八《后陵》诗序。诗序中所谓“在成都大西门外不及一里,盖王建墓也”,即指1942年发掘于成都西北处的永陵(俗称王建墓)。而诗序中提到的“太后墓”究竟是谁的墓,它又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既有平势隆郎《何谓“八绒”》、吉田法一《中国专制国家与家族、社会意识》(文理阁)这样对特定问题进行多角度考察的成果,也有浅野裕一、小泽贤二《出土文献所见古史和儒家经典》(汲古书院)这样跨多个领域的成果相继出版。此外,出版的论文集有宇都木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与政治》,评传有永田英正《汉武帝》(清水书院),渡边义浩《王莽》(大修馆书店),彩版简牍入门书有横田恭三《中国古代简牍总论》(二玄社)。出土文字资料方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里耶秦简(壹)》(文物出版社)和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的真伪成为话题。  相似文献   

15.
致力于考述成都武侯祠碑刻沿革与现状的《武侯祠碑刻之沿革与现状》的(一)、(二)、(三)等文,已先后刊载于《四川文物》和《成都大学学报》。本文为其续篇。至此,祠内1949年以前镌刻的碑刻除唐代镌刻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外,已全部整理完毕。唐碑之沿革与现状,因其内容庞杂,拟专文考述。  相似文献   

16.
在迎曦下街新发现的这段古城墙,是迄今为止成都市区存留最长(200余米)、最具文物考古价值和城市古建筑价值的古成都历史遗存。这段古城墙位于成都水东门右侧,老东门(原称迎晖门)之左,沿府河西岸延伸,古城墙紧邻天涯石街,与明代《天启成都府志》所绘《成都府治图》这段城墙位置走向完全一致。从成都古城发展史看,老东门至水东门之间的城墙,可能是唐宋以来东南西北四围古城墙中位置移动最小,走向大致不变的一段城墙。隋唐以前,成都城垣较小。自唐乾符三年(876年)高骈筑城,将内江徒于城北,而后环流城东南,称清远江(即今天府…  相似文献   

17.
《巴蜀史志》2014,(2):49-50
1946年7月,云南省工委接南方局通知,调马识途立刻回四川工作。他顺利到达重庆,到四川省委(中共中央重庆分局,统管西南各地的党组织)报到,省委决定派马识途到成都担任成都工委副书记(成都工委原名川康特委,管辖范围包括成都市、川西区、川南区、雅安、乐山一带及西昌地区)。1946年9月。  相似文献   

18.
烟草传人成都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但并没有一部较系统地介绍成都地区烟草发展历史的书籍。2001年初,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部署,成都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始编纂成都烟草志书的工作,党组将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烟草学会具体承担。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54万字的《成都市烟草志》已经通过各项终审交与出版部门,近期即将出版发行。编纂《成都市区县(市)烟草志丛书》是成都市局(公司)党组提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有汉一代的政治格局,由外戚集团把持朝政的局面成为常态,外戚完全是凭借家里出了个长相漂亮的女儿而得道升天,因此得势后更容易忘乎所以、飞扬跋扈,也因此,皇后家族的下场大多都很惨:吕家(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家族)全家被诛杀;上官家(汉昭帝刘弗陵皇后孝昭皇后家族)被灭族;霍家(汉宣帝刘询的皇后霍成君家族)被灭族……  相似文献   

20.
木华黎是元朝开国元勋,其家族位高权重,在元王朝的地位仅次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1215年,元军攻陷金中都后,成吉思汗令木华黎建牙云燕(今北京)。1239年,窝阔台令速浑察国王移幕府于兴和(今张北县)。1263年,忽林池国王又奉诏将幕府东移至辽阳(今锦州市)。木华黎后王相继在兴和、辽阳封地兴建家族墓地。1265年,元世祖在燕京赐予安童四千户食邑。1285年,元大都新城落成。木华黎家族不仅在京师新城兴建王府,而且在大都路檀州仁丰乡(今北京密云区苍头村)、良乡县稻田村(今北京房山区良乡镇)、涿州房山县独树村(今北京房山区岩上村)食邑兴建家族墓地。明朝建立后,木华黎五世孙答剌麻硕理后人从涿州房山县迁往陕西大荔县。尽管木华黎凭借武力征服了中原地区,但其后裔在入主中原后却被中华文明征服,如这些蒙古王爷入乡随俗,模仿中原贵族在王府门前摆放镇宅石狮,在家族墓地开辟神道、陈列石像生,甚至改用汉姓,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