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潮》2015,(6)
<正>宋庆龄是"20世纪的伟大女性",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抗日战争时期,她两度来到中国抗战首都重庆,第一次为短期考察;第二次是迁居长住,她总共在渝地生活了四年,直至抗战胜利三个月后才离开。逆流中的团结之旅——初赴渝都1940年春,宋庆龄第一次到重庆。这次她是应小妹宋美龄之邀,与大姐宋霭龄自香港飞抵山城重庆的。重庆因她出人预料  相似文献   

2.
1969年,张爱玲托庄信正找房子。她即将从波士顿迁去伯克莱,此后的26年部在那里度过。两年前,她受好友夏志清推荐,在赖氏女子学院设立的研究所翻译《海上花列传》,此时期满。正好,庄信正受了南加州大学的邀请,要离开加州大学,时任加大伯克菜分校东方语文学系教授的陈世骧因此要他物色一人替补空缺。庄信正转托复志清,夏志清又推荐了张爱玲。  相似文献   

3.
于继增 《文史精华》2005,(11):60-64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滩最红火的高产作家。人们对她的崇拜和痴迷,主要是来自这个时期她发表的言情小说;而对她50年代以后的创作和经历却鲜为人知。尤其是正当她大红大紫的时候,随着上海的解放,她却突然去了香港和美国,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在她告别大陆的前后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五度到香港邓小平不能在1997年主权移交后来香港看一看,成为香港人民的遗憾,也是这位一代伟人平生的一大遗憾。邓小平遗憾的,并非是因为他从没来过香港,邓小平其实已经去过5趟香港。邓小平第一次踏足香港,是在1920年,16岁的邓小平当时离开了四川的...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教诲     
美卿 《南方人物周刊》2014,(26):104-104
母亲的真名是张素霞,可是有大半辈子时间,人家都叫她NGOC CHUNG(钟玉),那是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一个已逝女子的名字。母亲当年从乡下申请出国与父亲团聚,在香港滞留了一段时日,正是用了冒名顶替的方法,才得以去到越南。母亲一生坎坷。1921年10月,她出生在粤东普宁县的一个小山村。家境并不富裕.外祖父是个穷秀才,母亲3岁时他就离开人世,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6.
杨青 《贵阳文史》2002,(1):28-32
因为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太久、太久,香港、澳门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象一个难解的谜。伴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内地人也开始去了解她、熟悉她…… 2000年12月,随《黔中儿女在港澳》电视摄制组前往港澳地区拍摄黔籍儿女在港澳创业经历和发展状况,使我有幸得见“东方之珠”的美丽容颜。12月2日,摄制组从贵阳出发,途经深圳,乘车进入香港。12月的  相似文献   

7.
佚名 《文史月刊》2011,(11):37-37
张爱玲未必想到她生前寂寞,身后却如此热闹。在上海的多条旅游线路中,有一条“张爱玲路线”。这条路线通往她曾经的住所,供张迷们凭吊。曾经她可以拒绝别人进入她的门,但是现在,她拒绝不掉了。  相似文献   

8.
张淑妮 《世界》2013,(10):134-137
作为香港人,Betty是第一次入住香港本埠的酒店,平常来去匆匆的中环大街,这一次仿佛是沙漠中的绿洲,让她没有飞往异地,就呼吸到难得的自由气息。  相似文献   

9.
著名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是1920年9月生于上海的,她的青少年时代也主要是在上海度过的。在这座现代中国电影事业最为兴盛发达的城市里,她从小就得以广泛地接触中外电影文化,深受电影艺术的熏陶,进而与电影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张爱玲很小就独自一人去电影院看电影,虽然来回都需家里佣人接送,有时遇到佣人迎接不及时,看完电影后,还要在电影院门口等上好一会儿,但她从不厌烦,乐此不疲。她平时从学校放假回家,或去舅舅家与表姐们玩,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也是看电影。有一次她和弟弟张子静从上海去杭州亲戚家玩,刚到的第二天,看到…  相似文献   

10.
潘柳黛的名字,对今天许多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只是在有些作家写张爱玲的书中提及她,在有些作家笔下,潘柳黛似乎是个不屑一顾的人,直言不讳地说她妒忌张爱玲,甚至讥讽她不过仅写过一本薄薄的〈退职夫人自传〉而已等等.那么,潘柳黛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11.
白雪 《神州》2012,(9):33-34
综观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我们发现张爱玲其实是一个“伟大的寻求者”。他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她以否定现代生态下女性女奴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和桎桔。张爱玲是一位天才的女作家,她以细腻、冷峻的笔触抒写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她的笔下展现着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传奇,勾勒出女性形象艰辛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也不断的在探求女性的自我归宿。  相似文献   

12.
正民国才女张爱玲从小就对美食有种天然的敏感。私塾先生教她读"太王事獯于"这样难念的句子,她死活记不住,不过她的脑子转得快,自己私下改为"太王嗜熏鱼",这样就记得一清二楚。张爱玲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一文中,提到童年在天津吃到的各种美味。其中一道是鸭舌小萝卜汤,对于这道童年美味,张爱玲的描述很有趣":咬住鸭舌头根上的一只小扁骨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在北京逝世了。他的长女林黛曾是四届亚洲影后,离开人世已经四十年了,但她留给我们的思念却是绵绵无绝期呀!日前我在澳洲墨尔本华书店购得了两张由林黛主演的《江山美人》和《不了情》光盘,播放后催人泪下思绪万千,不仅是故事感人,而是因为《不了情》剧作家潘柳黛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名的四大才女(关露、潘柳黛、张爱玲、苏青)之一,我澳洲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
在香港乐坛,谢安琪从来都是个异数。她不是玉女,不是少女,不是欲女,不是烈女,她和香港这座城市善于打造的或风风火火、或柔媚无骨、或跳脱随性的模子都不对板。漂亮、唱得好、亲切温柔又认真,  相似文献   

15.
无论张爱玲怎样投入到俗世生活的中心去津津乐道灯红酒绿和笙歌艳舞,她小说中的人物却总是穿透岁月,穿透她有意强调的城市繁华,给人一种无限蔓延的孤独感。所谓“大隐于世”,笔者以为,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这种令人隔膜和凄冷的城市孤独,正是张爱玲的一种创作风格。那么具体到小说《琉璃瓦》,这种繁华掩抑的孤独是如何在张爱玲笔下表现的呢?冷漠的亲情营造孤独意境由于作者张爱玲本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冷冰冰的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亲的慈爱和母亲的温暖,所以她的作品中很少能见到合乎常伦的亲子关系。“《心经》中的父女之爱是畸形变态的。《花…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香港     
鲁迅与香港鲁迅一生到过三次香港,都是在1927年。第一次是1月16日乘轮船从厦门去广州,17日经过香港;第三次是9月27日,也是乘轮船由广州去上海,当日夜半路经香港。这两次都是路过,算不得“去”,只能说是“到”。唯一算作“去”的一次是第二次,这一次是...  相似文献   

17.
王可心 《神州》2011,(10):11-11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之一,她擅长从女性的视角来描绘人类的情感世界,也擅长刻画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张爱玲的作品里记述的是平凡而悲凉的人生。她更多的从现实生活寻找素材,审视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女性人物人性上的弱点。本文主义描述了她笔下的女性人物恋爱观。分析了她们爱情观与婚姻观形成的原因及无奈。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自觉无趣,且生硬的人。有一次,一位女性采访对象被我激怒了,她掌管着一家几十人的投资公司。她猛地站起来,转身离开。  相似文献   

19.
王可心 《神州》2011,(23):11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之一,她擅长从女性的视角来描绘人类的情感世界,也擅长刻画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张爱玲的作品里记述的是平凡而悲凉的人生。她更多的从现实生活寻找素材,审视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女性人物人性上的弱点。本文主义描述了她笔下的女性人物恋爱观,分析了她们爱情观与婚姻观形成的原因及无奈。  相似文献   

20.
林汐 《湖南文史》2012,(10):38-39
从青楼女子到举世闻名的画家、雕塑家,潘玉良(1895—1977)的经历堪称传奇。她的油画《自画像》在香港佳士得艺术拍卖会上拍出1021万元的高价,创造了国内女画家的最高纪录,而她离开中国后的40年风雨沧桑,也随着《白画像》的拍卖再次浮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