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朗起义与革命党人关系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朗起义是民国初年爆发于河南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也是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时期一支重要的群众反袁力量。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白朗起义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某些影响,因而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单纯农民起义的时代特征。对于白朗起义本身,史学界已多有论述,但对白朗起义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关系,及其所受民主革命的影响问题,尚未见有专文考察。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对白朗起义的特点和性质重新作一探讨。一白朗起义与革命党人的关系首先表现在人员联系方面。1913年春“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力主兴兵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意见分歧,讨袁之举迟迟未动。这时,白朗起义军正在豫南一带展开活动。少数河南籍革命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一共发表过几次讨袁宣言?现世间流传的解释,多有差谬。特别是对1916年5月发表的《第二次讨袁宣言》,其何以称为“第二次”?许多论著作了错误的阐释。别者不计,单看辞书,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历史分册(中国近代史)作了如下阐释:“1916年5月孙中山在护国运动中讨伐袁世凯的宣言。以1913年的赣宁之役(二次革命)为第一次讨袁,故称是役为第二次讨袁。……”按这个解释,似乎并无“第一次讨袁宣言”,而仅有第一次讨袁之役;《第二次讨袁宣言》之称为“第二次”,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护国时期的唐继尧与孙中山、梁启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生在1915到1916年的护国运动是继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行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称之为“第三次革命”。护国运动摧毁了袁世凯的“洪宪”帝制,维护了共和民国,其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应予肯定。反袁护国战争的爆发,孙中山及其领导的中华革命党的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固然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梁启超、蔡锷等人的积极策划密不可分,但是首先发动护国起义、宣布脱离袁世凯反动政府的,却是以云南都督唐继尧为代表的西南地方实力派,如果没有唐继尧的参与和支持,护国战争是很难迅速发动起来的,因此,唐继尧对护国战争可谓举足轻重,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后,柏蔚亲统“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坐控津浦线,改任安徽军政府都督后,多次婉拒袁世凯的拉拢、收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宋教仁案发生后,他力主武装讨袁,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并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却因革命党人意见分歧,步调不一,而错过了讨袁大好时机,终被袁世凯免职。二次革命爆发后,柏蔚先被黄兴委任为安徽讨袁军总司令,至蚌埠督师,旋又被任命为安徽都督,回安庆平息皖省政潮,辛勤奔走于苏、皖之间,亦未能挽回二次革命之败局。柏蔚对二次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对袁世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先未作必要的准备,临事因过于依赖领袖人物而未能当机立断,事发后又未能真正掌握军事指挥权,对二次革命的失败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辛亥革命失败后,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例行逆施,妄图复辟帝制。他的一系列的反革命暴行,清醒了革命党人的头脑,使他们认清了袁世凯的反动本性,于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革命派决定发动讨袁,再次进行革命。1913年7月8日,原江西都督李烈钧奉孙中山之命抵江西湖口,12日在湖口宣布江西独立,举义讨袁,李任江西讨袁军总司令。于是,著名的“二次革命”爆发。江西宣布独立,东南各省急起响应,1913年7月17日,安徽宣布独立,7月18日,广东、上海宣布独立,7月20日,福建宣布独立。7月22日,袁世凯发布“讨伐令”,“二次革命”的枪炮声在独立各省激烈震响。7月25日,江西讨袁军战败。7月29日,  相似文献   

6.
士锲 《江淮文史》2001,(4):24-34
“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窃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图谋“帝制自为”,残害革命党人,蔑视议会,独断专行,致使辛亥革命的成果只剩下一块“共和”招牌。1913年7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发动反对专制独裁、维护共和政体的革命战争,因它是辛亥革命的一次补课,故史称“二次革命”。在这次革命中,涌现出名的“讨袁四督”,安徽都督柏蔚即是其中的一位中坚人物。本对柏蔚领导安徽“二次革命”的曲折生动的经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庶堪响应孙中山先生“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的号召,于1913年8月4日与熊克武在重庆组成讨袁军,并宣布独立,通电讨伐袁世凯。到9月11日,四川各路讨袁军相继战败,熊克武退出重庆。不久,袁世凯派川黔军进占重庆,严密捉拿革命党人。杨庶堪被迫化装逃出重庆,流亡日本。事后,将这段革命斗争经历写成长诗《癸丑违难纪事二百韵》,这首革命叙事诗,曾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8.
梁钟汉(1878-1959年),汉川马口镇人。 1906年,在东京参加同盟会,一生追随孙中山干革命,从武昌“丙午党狱”、辛亥“汉川起义”,到“二次革命”讨袁护国、护法靖国,再到讨伐陈炯明,“无役不从”。 1925年年终,他和国民党左派詹大悲及中共党员刘伯垂从广州潜回武汉,以应北伐。在董  相似文献   

9.
宋教仁为民族、民主革命之先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建立后,为第一届内阁即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由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宋与唐绍仪等愤而辞职。1912年8月,宋教仁协助孙中山,黄兴组建国民党,代理干事长,为实际负责人。在第一次国会召开前夕,宋教仁奔走呼号,到处宣扬责任内阁制主张,争取议会斗争,遭到了袁世凯的忌恨,命其爪牙,当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指使国务院秘书洪述祖收买凶手将宋教仁刺杀。“宋案”惊醒了沉醉于实业迷梦中的孙中山及革命党,他们认清了袁世凯的狰狞面目,从而发动武力讨袁,进行了“二次革命”和讨袁战争。  相似文献   

10.
1911年爆发了埋葬清王朝和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这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次革命中,皖人率先传播革命思想,率先发起革命起义,率先组织革命武装,率先发动讨袁,无数革命党人抛头洒血,前仆后继,为革命胜利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相似文献   

11.
"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讨伐袁世凯独裁的南京驻军下级军官和士兵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他们推动江苏将领继江西之后宣布独立,促使讨袁战争在江苏及时开展。  相似文献   

12.
王标 《文史春秋》2009,(9):50-57
懂得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二次革命”失败之后,章太炎被袁世凯囚禁了。章太炎最初对袁世凯是抱有一定幻想的,后来袁世凯复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章太炎开始发表文章针砭之。当黄兴等起兵讨袁的时候,他也发表文章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和黄兴是辛亥革命的两大领袖。孙、黄之间,在1913年3月革命党骨干宋教仁被袁世凯政府收卖的流氓暗杀之后,在讨袁的策略问题上发生分岐,黄兴一度主张法律解决,不赞成孙中山关于迅速起兵讨袁的主张。后来,黄兴在二次革命中也态度消沉,未能血战到底,在尚未完全失败之际,就丢下三军,一走了之。因此,二次革命失败之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成立与《开封民立报》的创建 1912年8月11日,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于北京安庆会馆集会,决议合并为国民党,13日发表宣言,24日孙中山抵京,主持25日在湖广会馆举行的成立大会,通过《国民党政见宣言》及政纲。国民党成立后为国内第一大党,因要选举大总统,始公开悬旗挂牌。袁世凯自任总统后,一意排斥共和,打击革命党人。1913年3月20日暗杀宋教仁,接着又非法向五国银行“善后大借款”。袁的面目逐渐暴露,孙中山、黄兴决心发动二次革命,“非去袁不可”。7月初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兴兵讨袁。  相似文献   

15.
这两件资料,选自国民党政府国史馆档案。原为抄件,未注明出处。系由旅美同盟会会员、《少年中国晨报》发起人之一龚显裔先生自美洲寄往重庆。文中说明孙中山先生对“宋案”亦曾主张法律解决,为史学界提出了孙中山如何由法律解决“宋案”之主张转变到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这一课题。现予公布于后。  相似文献   

16.
《黄兴致白朗书》是“二次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联络白朗起义军共同讨袁的一份重要历史资料,最初发现于1913年8月21日的天津《大公报》上,同年10月10日出版的《癸丑祸乱纪略》(介北逸叟编著,上海有益斋印行)据该报全文辑入。解放后的一些资料丛书和论著,如《黄兴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编,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白朗起义》(杜春和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黄兴年谱》(毛注青  相似文献   

17.
清前期"安南之役"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南之役”是清乾隆年间中、安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文章从“安南之役”发生的背景、“安南之役”前期进军顺利和后期失败的原因、“安南之役”的性质和影响等三个方面对“安南之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认为“安南之役”是清朝为维护中、安宗藩关系发动的战争,并非清朝对安南的侵略,它也未从根本上影响以后中、安关系的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极力鼓吹帝制,以实现其黄袍加身的野心。革命党人如何密谋策划倒袁方案,从何着手?从当时情况分析:江西、安徽、江苏、广东、福建、湖南、四川7省的革命力量,在参加"二次革命"中被袁世凯摧毁了,  相似文献   

19.
董振五,名威(1893—1919·1·27),陕西省扶风县永安村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满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国破民穷,灾难深重.为了救国救民,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举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领导人民,奋起推翻清朝和北洋军阀,为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董振五是一位血气方刚,有勇有谋的爱国青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参加过辛亥革命与讨袁护法战争.1911年他参加了曹印侯领导的革命军敢死队,在凤翔打败了甘军.在讨袁护法战争中,他参加了三原起义,在陕西靖国军中先后任过排长、连长、步兵独立营营长,第四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在查阅辛亥革命时期河南出版发行的报刊时,在《时事豫报》1913年8月5日第一版上,发现了“二次革命”时期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的黄兴致河南农民起义领袖白朗的一封信的影印手迹。将此信原文与1913年8月20—21日《中华民国公报》和1913年8月21日天津《大公报》上刊登的《黄兴致白朗信》相对照,发现内容虽同,但文字上却有数处差异。刘望龄同志在《史学月刊》1983年第二期《<黄兴致白朗书>的新发现》一文中,已依《中华民国公报》对天津《大公报》上所载该信作了某些文字上的纠正或推断,但也有未尽之处,况《中华民国公报》所载该信亦有文字上的错误。由于黄兴致白朗这封信是“二次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联络白朗起义军共同讨袁的重要史料,为避免以讹传讹,兹依《时事豫报》所登该信影印手迹,原文照录于后,并对天津《大公报》、《中华民国公报》所载该信文字上的错误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