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思南明代张守宗夫妇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宗夫妇墓位于贵州思南县河东公社万胜山顶,乌江河东岸,与思南县城隔河相望。地面残存一石围土冢,冢前清理出残碑和浮雕人像数块,地面存石华表两根(一根已残断),华表顶端有石狮。 1980年3月,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该墓。省博物馆派人进行清理,现将清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辛玉璞 《文博》2002,(3):27-31
西安城东门外五里许有一座庞大雄浑的古冢,俗称“韩森冢”。它是谁之冢?历来说法不一:吕不韦冢、韩生冢、韩信冢、秦庄襄王陵、秦庄襄王母夏太后陵、秦孝文王陵、汉史皇孙冢,至今无有定论。这不能完全归之于“史料记载不明”与“考古物证不足”。只要我们将史料、考古物证、民俗传说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认真研究,真正的冢主是可以确定的。  相似文献   

3.
西安城东门外五里许有一座庞大雄浑的古冢,俗称"韩森冢".它是谁之冢?历来说法不一:吕不韦冢、韩生冢、韩信冢、秦庄襄王陵、秦庄襄王母夏太后陵、秦孝文王陵、汉史皇孙冢,至今无有定论.这不能完全归之于"史料记载不明"与"考古物证不足".只要我们将史料、考古物证、民俗传说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认真研究,真正的冢主是可以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北魏高猛及夫人元瑛墓志浅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魏高猛及夫人元瑛墓志浅释黄吉军,黄吉博今洛阳老城东北约2公里小李村西有一冢,高约7米,直径约12米,下圆上尖,故当地人称为"尖冢"。三十年代初,马坡、小李村一带盗墓成风,尖冢既在村边,解放前被马坡村孙姓等人盗掘,据说该墓为砖室,呈方形,圆券顶。盗出...  相似文献   

5.
积石冢或“坛庙冢”三位一体的组合是红山文化的主要特点,其形制、性质、礼仪及创制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为中华礼制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创制了基础框架模式。因此,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红山文化坛庙冢,中华文明一象征。”而庙、坛皆因冢而分化、析出,所以,在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对冢的研究具有“行到水穷处”的源头意义。本文通过红山文化积石冢遗迹与后世帝王冢制的比较,典籍文献的描述以及近年来考古发现的综合研究,从而证明了红山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源流清晰,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6,(11)
正冢刘墓群位于郑州航空港区,原属新郑市孟庄镇冢刘村。墓群位于原冢刘村北部,紧接村北边缘(图一)。2013年6~1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支线工程项目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航空港区冢刘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清理战国、汉代及晋、唐时期墓葬150座。其中,战国墓2013ZZM9(以下简称M9)保存相对完整,现将其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渭南市博物馆馆藏七枚印章(见左忠诚:《渭南市博物馆收藏的七枚秦汉铜印章》,本刊一九八七年第二期),都具备汉印的典型风格,但左忠诚同志在识篆中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在此一一指出。第一印是一方“昌平家丞”印,被误释为“昌平冢承”。查《历代职官表》及台北版三十六卷本《中华大字典》皆无冢丞之解。左文将冢丞与周时方卿之首的大冢宰联  相似文献   

8.
北魏时期顿丘县有二,一属顿丘郡,一属黎阳郡。关于此二顿丘县的治所,历代史志资料的记载颇多含混,不可不辩。据《魏书·地形志》,顿丘郡“晋武帝置”,领顿丘、卫国、临黄、阴安四县,其中顿丘县“太和中并汲郡,余民在畿外者景明中置。有鱼阳泽、帝颛顼冢、帝喾冢”...  相似文献   

9.
1959年12月,密县打虎亭人民公社在修筑养猪场工程中,发现大型汉代壁画墓和画象石墓各一座.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得讯后,即派人协同郑州市文物陈列馆赴该地进行调查.现将情况报导如下.两墓皆为高约十余米的大冢,位于密县打虎亭村西约半里,从地面上看,两冢相连,东边的较小(图1),为了叙述方便,暂将西边大冢编为1号,东边小冢编为2号墓.第1号墓:冢高约15米,直径70米.墓室系由一中室、两  相似文献   

10.
我幼时常到陶然亭游玩,对旧时陶然亭的香冢、鹦鹉冢和醉郭墓三冢印象颇深,当时脑力尚健,一些铭文至今犹能记忆。偶阅稗官野史,间或言及此三冢。今漫记之。  相似文献   

11.
河南濮阳元代唐兀公碑张相梅在濮阳县城东柳屯镇杨什八郎村南边,金堤与金堤河之间,有土冢六个,冢前矗立一大方碑,这是1983年新发现的重要元代文物——《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及唐兀氏祖茔。此碑随历史变迁,多遭水患、兵燹几经倒立而保存下...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金州新区的张家岚后山积石冢进行了发掘。该积石冢为单体积石冢,被严重破坏,冢内仅发现11个墓室,出土陶器、石器和玉器等。时代为小珠山三期至双砣子一期。  相似文献   

13.
河北磁县东陈村北齐尧峻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磁县城南申庄公社东陈村西北有"四美冢"。经上级批准,我馆于1974年7月清理了南冢(东魏尧赵氏墓),于1975年4月至6月发掘了北冢(图一)。现将北冢情况简介如下。墓室结构此墓(编号CDM2)为砖筑单室墓,前有墓道和甬道(图二),方向南偏西12°。斜坡墓道,长14.8、宽2.4米,北湍距地表5.96米。甬道全长3.64,宽1.2、南端高1.74、北端高2.28、壁厚0.38米,砖砌至1.36—1.9  相似文献   

14.
打虎亭汉墓位于河南省密县城西6公里的绥水南岸打虎亭村西。现存两个南向东西并列且相连的土冢。西冢高15米,东冢高7.5米,冢底周长分别约为220、113米。二墓间距30米。1959年12月发现,1960年2月至1961年11月由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发掘,确认为东汉晚期墓葬。两墓墓室形制与结构基本相同,由斜坡墓道、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  相似文献   

15.
郭明 《北方文物》2020,(6):50-58
上层积石冢阶段是牛河梁遗址发现墓葬最多的时期,这些墓葬间应存在埋葬时间早晚的差异,通过对墓葬特征的分析试图确定墓葬年代划分的标尺。分析表明,上层积石冢阶段的墓葬在石棺的砌筑、死者的头向等方面存在规律性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阶段墓葬的分期,新的分期结果将为社会分化和群体关系的讨论提供时间框架。  相似文献   

16.
耳冢从丰臣秀吉时代建立至今经历了德川幕府、明治-昭和、战后等不同时代。德川政权,在否定丰臣秀吉侵朝行径的同时,有选择地保留了耳冢,一方面与朝鲜保持往来,一方面则通过前代丰臣秀吉的"武威"来震慑朝鲜,把耳冢当作与朝鲜进行外交的政治工具。明治时期,在明治天皇倡导下,举国上下重建丰国神社并举办各种纪念活动,丰臣秀吉的历史记忆得以复旧和圣化,耳冢也被重新赋予了意义。战后,耳冢虽没有被"抹消",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被忘却的对象。1990年以后,随着以在日韩国人和朝鲜人为主的耳冢祭奠活动的定期化,耳冢的历史记忆成为日韩间共有的记忆。至今,在耳冢未来的归属问题上,日韩双方的交涉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17.
汲冢《周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书》本为先秦古籍,《隋书 · 经籍志》始系之于汲冢。本文经过对汲冢《周书》系统考证,得知太康元年,《周书》复出于汲地魏国贵族墓。所出汲冢《周书》卷数可观,其文字为战国晚期魏国古文。荀勖撰《中经新薄》,合汲冢《周书》与孔晁注本《周书》为《汲冢周书》十卷。  相似文献   

18.
陕西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的发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茂陵东侧约2公里处,并列五座高大的无名冢封土堆(图一),自西向东,最西的一座编号为一号冢,最东的一座为五号冢,即毕沅所谓的"霍光墓"。一号冢封土堆最大,南北长95、东西宽64、高22米。因封土堆形似羊头,南端高大,北端低小,当地群众称它为"羊头冢"。 1981年5月,兴平县西吴公社豆马大队社员在一号无名冢南边6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从葬坑(编为一号坑)(图  相似文献   

19.
四冢一号楚墓(M1)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南约45公里的丘陵地带,属沙洋区烟垢镇四冢村。东距汉水约8公里,南距长湖约18公里,西距207国道约27公里(图一)。墓地为南北走向的自然岗地,约长300、宽100米。墓地中部偏东原保存有大小不同的4座古冢,南北排列。四冢村因此而得名。分布在南的2座古冢,60年代因农田水利建设被夷平;分布在北的2座古冢,现残存封土堆。M1为由南向北排列的第2座。四冢村村民建房时将M1墓坑局部破  相似文献   

20.
赤峰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分布较为普遍,但红山文化积石冢却鲜有介绍。通过对赤峰市喀喇沁旗发现的7处红山文化积石冢分布情况、地理环境及采集遗物进行详细介绍,对积石冢典型器——筒形器及其他实用器进行分析,比对与相邻地区的红山文化积石冢相互关系,探索与相关考古学文化积石墓的渊源,为研究红山文化积石冢、进一步探讨红山文化以及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