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旅游法》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传才 《旅游科学》2011,25(6):1-12
我国《旅游法》正在制订过程中,期间发生了若干重大理论争议,消弭争论、达成共识是摆在立法者面前一道现实课题。本文认为,当前制定的《旅游法》应当是规制旅游业、但又不限于旅游业的旅游基本法,并提出了框架性立法、以人为本、旅游可持续发展等三种立法理念作为当前立法的价值指引,以期厘清论争,推动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旅游立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旅游立法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展开,经历了政策调整、旅游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规范等阶段,逐步形成的旅游法规体系对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保障旅游业的规范运行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学者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综合分析、论述了目前理论界有关我国旅游立法问题研究的现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如跃  赵娜娜 《旅游纵览》2013,(3):99-100,103
伴随着海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南的旅游法制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旅游法规已初步形成体系。但不容否认的是,海南省的旅游法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海南旅游法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海南旅游立法的相对滞后给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促使相关立法机关重视旅游立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旅游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陈唯 《旅游纵览》2014,(4):17-18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如火如荼发展的旅游业却曾一度处于政府立法工作确实的环境中。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弥补了旅游业领域的立法空白。《旅游法》的出台有其时代背景、政治背景和经济环境以及现实紧迫性。值此《旅游法》的出台近一年之际,文章围绕《旅游法》中关于旅行社、旅游景区的个别条文结合频频发生的"零负团费"、"导游打人事件"、"景区滞客事件"进行了关于政策时效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旅游纵览》2014,(8):17-18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如火如荼发展的旅游业却曾一度处于政府立法工作确实的环境中。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弥补了旅游业领域的立法空白。《旅游法》的出台有其时代背景、政治背景和经济环境以及现实紧迫性。值此《旅游法》的出台近一年之际,文章围绕《旅游法》中关于旅行社、旅游景区的个别条文结合频频发生的"零负团费"、"导游打人事件"、"景区滞客事件"进行了关于政策时效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从观念意识角度谈中国旅游业的国际接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健 《旅游科学》2009,23(1):74-78
与国际接轨问题是中国旅游发展中一直受到关注但始终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按照本文的理解,问题的根源主要在观念意识方面。本文分析了作为现代旅游观念意识基础的市场观念、人本主义观念、平等观念和法制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旅游主管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对于中国旅游业实现国际接轨的问题在观念意识上存在的差距。本文认为,应当采取“硬”、“软”两方面措施以有效实现中国旅游业的国际接轨,即:通过立法和执法手段规定权利义务责任,通过宣传和教育普及现代旅游观念。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正深刻影响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本文结合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的几个特点,具体阐释未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及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目前,新常态下旅游业的发展以规模扩张和个性消费为导向,我国"旅游强国"的特质开始显现,旅游产业地位日渐提升,因此,要使我国旅游业焕发新生机,有效促进中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两个根本性保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旅游科学》2010,24(5):1-7
本文从战略性产业的概念解读入手,分析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实施机制。本文认为,这一实施机制一方面在于旅游业本身的有效运作,另一方面在于保障性系统的有效运作。要将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法制建设系统工程和旅游教育与科研系统工程是两项必不可少的根本性保障系统。前者由立法和执法两个子系统构成,后者由旅游教育和科学研究两个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9.
王健 《旅游科学》2004,18(4):55-61
本文集中讨论外商投资中国旅游业的如下法律问题:外商投资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外商投资中国旅游业法律环境的构成、外商投资中国旅游业法律环境评价以及外商投资中国旅游业法律环境的改善。本文认为,在跨国公司不断扩大对中国旅游业投资的过程中,面,临复杂的矛盾和冲突,需要有专门的、可操作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因此,必须加快中国旅游基本法的出台,加强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吻合,以为外商投资旅游创设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中国迅猛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和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文化属性是旅游业的属性之一,而旅游业的文化属性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的,旅游者外出旅游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一种对旅游资源文化的追求,而历史在其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历史因素在旅游资源文化属性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与当代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的旅游经济思想 ,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旅游业初创时期的实际 ,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旅游业和怎样发展旅游业的重大理论问题 ,体现了他对旅游经济规律的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 ,为我国旅游业的崛起和腾飞奠定了政策框架的根基 ,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促进了旅游生产力的全面增长和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 ,是邓小平经济理论宝库中极具特色的篇章 ,学习、研究和实践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 ,对推动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晋峰  王鑫  郭峰  李蕾 《人文地理》2013,28(4):20-26
旅游流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总结我国旅游流研究成果,找出我国旅前流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1987-2010年我国旅游流文献进行了梳理。我国旅游流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起步、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可划分为时间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时空演化特征、影响因素、驱动机制和规模预测等六类研究主题,但我国旅游流研究也存在六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要深入挖掘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以推动我国旅游流研究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中国旅游饭店的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建民 《旅游科学》2009,23(1):7-15
如何在正确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世界旅游市场、我国经济、我国旅游市场和我国旅游饭店影响基础上,借鉴国际旅馆的经营策略,说明我国饭店的经营策略,这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据此命题,运用统计数据与典型样本分析,讨论阐明下列问题:(1)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世界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3)国外旅馆的经营策略;(4)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5)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6)中国旅游饭店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德广 《人文地理》2006,21(2):12-16
通过对56篇中国旅游地理学博士学位论文和76篇北美论文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滞后于北美,但中国博士论文增长速度快于北美;北美论文选题视野宽泛而中国论文选题视角比较狭窄;北美旅游地理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学科本位特征比较明显,而中国旅游地理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实践驱动比较突出;由于中国和北美旅游业发展背景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或研究者对旅游地理问题认识的差异使其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倾向有明显不同,即使在同一时期也有不同的研究热点。在北美,旅游影响研究和旅游景观/形象/感知研究是两个长盛不衰的课题且涉及的论文数量最多;在中国,涉及最多的研究领域是区域旅游开发/发展和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上海浦东新区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会展公司、邮轮公司、海关、旅游行业协会与上海签证处等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基础上,研究了浦东与上海在发展都市旅游产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国际都市旅游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并运用产业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理论针对存在问题,参照国际经验,提出了我国都市旅游产业政策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上海旅游圈旅游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大上海旅游圈中旅游资源结构、旅游客源结构、旅游行为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公路交通网络为框架和追求旅游效益最大化的旅游资源配置原则。对大上海旅游圈在3个圈层上进行了旅游资源的配置,形成以上海为中心0- 50公里范围内的都市风情旅游圈、50- 150公里范围内的江南水乡风情与城市园林景观旅游圈、150- 300公里范围内的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圈,并认为构建大上海旅游圈、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是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王大悟 《旅游科学》2005,19(5):68-72
本文以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关系为切入点,提出进行海洋旅游资源客观科学评估的两个重要认识,即对中国海洋文化先进性的认识和对海洋文化的旅游市场价值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舟山海洋旅游和谐发展的六大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鑫  吴晋峰  李蕾  郭峰 《人文地理》2012,27(5):128-133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和满意度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均值比较法,探索性地研究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旅游感知形象。对外国游客认可的中国独特形象、影响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认知形象的主导因素、不同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旅游认知形象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塑造和改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三点建议:塑造鲜明国家旅游形象,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改善交通接待设施,着力优化旅游环境;更新换代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本研究可为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设计和提高中国入境旅游业服务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冯学钢 《旅游科学》2010,24(1):25-35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冲击具有自身的阶段特性、传导路径和影响领域,在“突机破危”的特殊环境下,出现了从“大众旅游”向“国民休闲”的转变趋势,而国民休闲计划也随之成为旅游减危排危、扩大旅游弹性消费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国民休闲的消费约束,重点撬动四类旅游市场,扩大旅游弹性消费空间,并适时出台一系列有效的杠杆政策,以推动国民休闲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