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旅游场中的互动仪式: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旅游场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范畴.然而,针对旅游场内旅游体验的内容、机制和规律的深入研究依然还有很多学术上的空白或薄弱之处,其中,以互动仪式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对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影响的研究即属此类.为了拓展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全面探讨了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在解释旅游体验情感能量聚集现象时所具有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性,并借助于特纳的“反结构”理论对柯林斯“结构观”下的情感能量匹配理论做了修正,进而将这种改进纳入格雷本的神圣游程模型,使之成为可以系统解释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聚集、形成和衰减现象的动力机制模型.这一模型,概括了旅游体验中群体互动行为发生的原动力,建立起了旅游场、互动仪式和情感能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旅游体验研究中关于旅游场的深度探讨具备了进一步理论演绎的一个基本假设.同时,本文还将“旅游体验共睦态”这一概念与“集体欢腾”概念结合,用以解释旅游场互动仪式中旅游体验达到高峰状态时情感能量聚集的路径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王萌苏 《旅游纵览》2013,(7):145-146
体验旅游作为一种异于游客本身的生活体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局内-局外人理论引入无锡古运河体验旅游研究中,通过实地调研,对无锡古运河体验旅游的发展模式、发展趋势、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西溪湿地为例,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问题纳入到旅游体验中进行考察。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层聚类、交互分析等方法,对西溪旅游者体验动机的符号感知、体验过程的符号解读以及体验质量的符号要素构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休闲浪漫是旅游者对西溪的基本符号感知,不同符号类型旅游者人口社会属性和旅游行为存在结构差异,体验的质量也不尽相同;结合体验效果的符号要素相关性解读,不仅为研究旅游体验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符号学理论视野,也为丰富和强化旅游体验提供了有效的操作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旅游消费的升级与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能够获得更多参与感和体验感的沉浸式旅游愈发受到关注。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借助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与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对2000年至2022年5月的739篇与沉浸式旅游有关的文献进行时间分布图谱和内容知识图谱分析,以期梳理、归纳国内沉浸式旅游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国内沉浸式旅游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经历了虚拟现实-沉浸体验-多视角、多理论的变化过程;国内沉浸式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沉浸式旅游的内涵阐述、理论支持、实现路径三方面;沉浸式旅游未来研究应明确不同情境下沉浸体验的维度、解决旅游研究领域沉浸体验的测量难题、进行多种旅游业态的沉浸式旅游探究、丰富旅游情境下的沉浸体验的定量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郑带利 《旅游纵览》2015,(3):166-168
国务院在2009年明确提出桂林市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桂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胜地,这对桂林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婚庆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新兴产品,促进旅游产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迈进。本文从概念的角度,厘清了婚庆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从桂林婚庆旅游市场出发,对婚庆旅游的产品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将体验经济、长尾理论、主题旅游等理论和桂林婚庆旅游开发相结合,对桂林婚庆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蔡金利 《旅游纵览》2023,(10):67-69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感知和体验日益得到旅游目的地的重视.以视觉因素作为主要要素进行建设的旅游目的地逐渐开始重视声音要素的作用.随着声景理论的不断推广,声音景观与视觉景观和其他感官元素的综合存在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在声景理论指导下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成功案例——贵州肇兴侗寨、福建厦门鼓浪屿和浙江杭州西湖进行分析,探讨声景理论对于旅游目的地开发建设的作用,并对旅游景区声景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色旅游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同时也是颇具争议的领域。黑色旅游是指到死亡、灾难、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剧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本文在探析黑色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谢彦君对于旅游的定义完善性,并针对旅游体验过程,提出了预见性黑色旅游和不可预见性黑色旅游。  相似文献   

8.
沈科 《旅游纵览》2023,(7):28-30
本文以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为基础,引入旅游体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在花山谜窟景区收集的358份游客问卷发现: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在景区数字化领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正确性;绩效期望在丰富游客旅游体验、促成重游意向方面效应最大;便利条件在丰富旅游体验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研究结论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的运用边界,还可以为旅游景区相关管理部门工作开展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为基础,引入旅游体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在花山谜窟景区收集的358份游客问卷发现: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在景区数字化领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正确性;绩效期望在丰富游客旅游体验、促成重游意向方面效应最大;便利条件在丰富旅游体验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研究结论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的运用边界,还可以为旅游景区相关管理部门工作开展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谢彦君  樊友猛 《人文地理》2017,32(4):129-137
身体理论的发展为旅游体验本质的探究提供了新的可能,国内外的研究开始关注人的某些感官体验,但作为一个整体的身体还极少得到审视。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身体地理学视角,对收集的徒步旅行游记和访谈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提炼出24个范畴、7个主范畴和1个核心范畴,据此建立旅游体验本质模型。结果表明,徒步旅游体验本质上是一种具身化生成实践,即旅游者通过具体身体的参与,与旅游情境深度融合,寻求个体完善与成长的对象性活动。具体包括身体意识的唤醒、身心的浸入、与他人和自然的共在以及个体的生成等四种体验类型。这些体验主要通过旅游者由身体痛苦到精神快乐的逆向选择、具有仪式象征意义的行为表演和面向自我的反思性观照三种典型路径达到。在此过程中,作为整体的身体解除了规训和压制,展现出生动鲜活的样貌,迈向持续的生成之域。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者在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旅游现象时,由于未能对旅游体验等概念进行现象学的澄清,导致旅游现象学研究始终在心理学意义上进行。本文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旅游体验、旅游体验的整体性、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以及旅游体验的自身构成等问题进行了现象学分析,并与目前代表性观点就上述问题的方法论进行商榷。本文认为,旅游世界从本源上讲是由形式上不在场、但本质上又时时牵扯在场的生活世界及其"资粮"构造并呈现着自身,旅游体验则是在异地场的非谋生实践体验与生活世界积淀的体验相互激荡构成的境域中构造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用"旅游学"的视角构建旅游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饮食消费作为一种基本的旅游活动之一,是国外旅游研究中重点关注的领域,并形成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在对国外有关旅游者饮食消费的文献进行梳理整理的基础上,从旅游者饮食消费与旅游目的地、旅游者饮食消费的影响因素、旅游者饮食体验三个方面对国外的研究进行回顾,并在旅游者饮食消费体验的分析与回顾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者的自我矛盾的理论模型;文章最后从三个方面对国内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第一,强调旅游研究中的非视觉景观与体验;第二,关注全球化背景下旅游目的地饮食的生产与消费;第三,探讨旅游者饮食消费背后的社会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概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旅游者行为研究为视角,运用互联网文献分析方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研究中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的实际运用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以旅游活动的评价结果为核心的旅游者感知和认知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的旅游态度和出游特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郑群明 《旅游科学》2004,18(2):9-14
作者对湖南省浏阳市、华容县、新宁县和凤凰县四个代表样地的农村居民共1200人(户),进行了闲暇旅游特征调查,详细分析了1077份有效样本。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旅游存在一般特征和地区的差异性。一方面,农村居民出游率不高,在旅游的动机上则表现为出游欲望普遍较高,但出游目的和旅游行为层次仍较低;另一方面,各地旅游特征存在差异,旅游认知和出游程度与当地旅游开发程度和经济水平成一定的正相关。文章最后对深入培育农村旅游市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国平  叶文 《人文地理》2002,17(4):34-37
本从游客对旅游形象感知的角度,提出了游客感知“灰度区”与游客感知“光环区”的概念,分析了“灰度区”旅游形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灰度区”旅游形象策划进行了一种模式探讨——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从潜在游客对“灰度区”的心理感知分析入手,针对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的内涵,探讨了其操作过程及技巧。最后,以曲靖市为例,作了游客感知“灰度区”旅游形象策划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旅游感知价值和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春鲜 《人文地理》2015,30(3):137-144,150
旅游感知价值、满意度测量维度及其与行为意向之间作用路径关系研究,对旅游地产品开发与营销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者对旅游感知价值、满意度及其测度内容界定差异比较大,需要进一步厘清。利用文献方法梳理旅游感知价值与满意度概念及其测量维度,剥离感知价值多维测度内容,分析其与满意度间存在的重复测量部分。在探讨测度视角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地核心产品属性、旅游感知价值及满意度测量维度。以无锡灵山景区为例,在问卷调研获取国内游客行为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旅游感知价值、满意度的属性构念及其影响路径,指出感知价值分别是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但满意度不是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  相似文献   

17.
粟路军 《旅游科学》2011,25(5):41-56
旅游地竞合关系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地竞合关系的实质是客源市场的竞合,它主要通过旅游者忠诚来体现。本文通过构建旅游者满意与旅游者忠诚的结构方程模型(SEM),以观光旅游者、乡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旅游者满意与旅游者忠诚3个维度的具体关系来考察3种类型旅游者忠诚的异同,并探讨了不同类型旅游者忠诚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不同类型旅游地竞合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厉新建 《人文地理》2004,19(2):43-46
在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旅游景区的重要性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在这样一种宏观背景下,分析了传统的旅游产品的定义,指出了其逻辑上的问题,从新角度研究了旅游产品的特点,指出应该从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易、旅游者自身的生产消费这两个角度来理解,提出了旅游经历与旅游体验之间的差异;从旅游者生产消费形成自身私有产品的角度分析,指出应该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技术问题,而且由于这种消费技术的可移植性和旅游消费的时空规定性,要以高于重视工业产品的消费问题的态度对待旅游消费技术的问题,从而论证了景区解说系统对于旅游景区及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深厚历史文化的观光国家而言,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9.
旅游体验与个人变化: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志远 《旅游科学》2012,26(5):9-19
相对于旅游对目的地和居民影响方面的研究,学界对旅游者个人变化的研究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怀。本文通过选取国外有关旅游体验与个人变化的18篇文献,对其研究设计、理论基础、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旅游恰如一种“通过仪式”,这种体验经历对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带来能力、人格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香港境外客源特征分析及旅游业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培聪 《人文地理》1997,12(2):23-28
本文根据香港旅游业发展现状,对香港境外(包括中国大陆)客源的地理分布、季节变化、旅游动机、消费水平和方向等特征作出分析,确定境外客源的目标市场,并对香港旅游业发展前景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