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七军一举突破国民党白崇禧的“湘粤联合反共防线”,衡宝战役结束。解放军又穷追猛打.挺进湘西.到年底,全歼国民党一二二军、一OO军.及白崇禧10万土匪和游杂武装收编的3个暂编军、10个暂编师。湘西解放了,台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密派特务和湘西潜特结合.窜入湘黔边境苗区,建立地下武装.企图等待蒋介石反攻大陆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内应外合,重操政权。  相似文献   

2.
柯云 《文史月刊》2004,(7):43-44
湘西,之所以闻名国内外,除了她本身所具有的奇特山水和特异风俗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与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作品有关。大凡到过湘西的人.无不留恋湘西:读过沈从文作品而未到过湘西的人更是渴望湘西。有人问:沈从文关于湘西的作品为何如此逼真、感人至深呢?那是因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湘西人”。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美丽的凤凰县城苗家小木楼内,原名沈兵焕。父亲沈宗嗣,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和文化人,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书香熏陶。  相似文献   

3.
湘西“刘三组”传奇──记民歌手张友桃柯云张友桃,又名桃妹,1916年7月7日出生于慈利、沅陵边境武家湾,因祖籍广西桂林,故人称她是湘西的"刘三姐",或湘西歌王.一逃婚友桃12岁时被送到比她小11岁的金渊章家做童养媳,受打挨骂成了她的家常便饭。有一次....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童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霞 《民俗研究》2000,(3):129-134
童帽是多姿多彩的湘西苗族服饰中一朵绚丽的小花。多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幸接触到了为数不少的湘西苗族童帽,深为其生动多变的造型,鲜艳明丽的色彩.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及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所打动。顶顶童帽反映出湘西苗族妇女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意识。透过一顶顶的童帽,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她们那浓浓的舔犊深情。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一“凯旋门”位于湘西芷江县Wu水河畔的七里桥。这座高高矗立的受降纪念坊,是一座用大理石雕砌的高8.5米的牌坊,也是华夏大地现存唯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在中国,大中城市有近百座,县城2000多座,凯旋门何缘建在地处湘西大山深处的芷江?  相似文献   

6.
苏晓  李峥峥 《神州》2011,(4):17-17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现湘西民族文化缩微的胶片与展示舞台,博物馆收罗的是湘西民族文化的精华,其中傩文化是湘西特有的远古文化遗产,将湘西傩文化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到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是对湘西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晓  李峥峥 《神州》2011,(5):17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现湘西民族文化缩微的胶片与展示舞台,博物馆收罗的是湘西民族文化的精华,其中傩文化是湘西特有的远古文化遗产,将湘西傩文化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到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是对湘西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金彪 《神州》2011,(9):66-69
Preface在中国现代散文中,沈从文以其对湘西山村古朴和谐的生活和优美善良的人性的讴歌,呈现着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其中的文化内涵:乡土之爱与湘西风情;人性美、人情美——湘西文化特质;儒道交融——湘西文化底蕴。沈从文散文文化意蕴湘西  相似文献   

9.
风雨老司城     
《风景名胜》2011,(5):17-17
老司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有“土家族露天博物馆”的美誉。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老司城遗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河畔.曾有过"城内三千户,城外百万家"的繁荣,为当时湘西地区的政治、经址入选6项201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同时,老司城遗址还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相似文献   

10.
苏卫平  张夫生 《沧桑》2010,(4):246-246,248
本文主要通过阅读湘西作家张明仁的散文集《今人旧事》,对湘西乡土文学的发展瓶颈和困惑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湘西乡土作家普遍缺乏当代意识,以致单纯写老式农村的作品难以为继,试图对湘西乡土文学的发展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先父曾执掌湘西军政近30年。先后担任湘西巡防军统领、剿匪总指挥、湘西镇守使、34师和19师师长、湘西行署主任、靖国联军军长、省政府委员、新六军军长、湘鄂川黔边区绥靖公署副司令、湖南省和平自救委员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2.
罗维 《炎黄春秋》2011,(7):66-70
民国时期湘西出土匪,天下皆知,如果想了解湘西土匪,决不能不知道陈渠珍这个名字。他曾降服了无数彪悍的土匪,号称湘西王,影响民国湘西政局数十年之久。开国元勋贺龙曾经是他的部下,蒋介石、何健这样的大人物他也从不放在眼里,陈渠珍的人生很具有传奇色彩,他对于民国湘西地方治理的是非功过也难以用一句话来评说。  相似文献   

13.
抗战之前,湘西实际上处于后土司时代,国家权力非常薄弱。抗战之初,国民政府利用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运动,结束了湘西后土司时代的统治。张治中治湘时期,他通过全面推行保甲制度、“试行”新县制,设置沅陵行署,发展国民党与三青团组织,进一步强化对湘西的控制。薛岳主湘时期,清除陈渠珍势力,抢夺湘西军政大权,全面推行新县制,快速发展国民党与三青团组织,使国民政府对湘西地区控制空前强化。国民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成为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育一改战前落后状态,获得重大发展。教育走向大众,在湘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完备的学前、小学、中等、职业、师范和高等教育等现代教育层次,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得以确立,湘西教育的现代转型最终完成。战时湘西教育的现代开展,不仅培养了大量适应战时需要的人才,为民族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强化了湘西各族的中华一体感和民族国家认同,推动了后来湘西现代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湘西会战龙潭战役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杨吉兴韩湘特1945年秋,国民政府为纪念陆军第四方面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①湘西会战龙潭战役抗日阵亡将士,在湖南省溆浦县龙潭镇东部近郊的弓形山上,建成湘西会战龙潭战役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该陵园是1945年湘西会战龙潭战役...  相似文献   

16.
陈鑫文  陈琪  丁梓馨  陈静 《旅游纵览》2022,(19):116-119
民宿旅游是中国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湘西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进行活化利用,有利于促进湘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本文站在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对湘西地区民宿旅游发展中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进行研究讨论,旨在实现民宿旅游的生态性和文化性发展,促进湘西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罗云 《文史博览》2015,(3):20-22,25
湘西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传统服饰手工艺:蜡染、刺绣、织锦、银饰、彩扎、挑花、花带、围兜等等,现已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当今以工业化与城市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各种手工艺品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衰落甚至消亡的危机,这正是当今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选择与文化取向。湘西传统服饰手工艺是湘西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湘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角度来研究湘西民族地区传统服饰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不仅保护了湘西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推动湘西文化产业形成、延伸文化旅游的产业链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为当地政府提供产业发展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金标  张文静 《沧桑》2011,(6):110-112
巴岱文化是湘西苗族的本土文化,同时也是湘西苗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巴岱文化蕴含着湘西苗族顽强的生命观以及原始的生态伦理意识,其对现代人们的生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若游南国,必游湘西。湘西的美,不似江南般温婉缠绵,不似中原般厚重的历史感,它的迷人之处,在于这灵山秀水之间,酉水沱江边静谧的古老城墙。自然淳朴,不事雕琢,湘西的美,适合眼见为实。古老的湘西文化,奇山秀水之外的自然风光,蕴藏着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如同万花筒般的人文历史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湘西的美是悠悠的背篓歌在吊脚楼里飞扬,是沧桑的古老城墙在沱江边静谧,是泛黄的沈从文集  相似文献   

20.
王昌 《沧桑》2011,(5):106-110
社会大变动的抗战时期,湘西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事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与外来学校的大量迁入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迁入湘西学校的大体情况作一个基本的探究,从而分析出外来学校对湘西教育发展历程的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