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被冠上“前线”二字.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上徘徊。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机遇才光顾到福建这块有福之地。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开放浪潮中,省委、省政府立足福建实际,审时度势.制订出符合本省实际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戚继光为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他二次率兵入福建.其中有四次在福州沿海一带抗击倭寇的侵犯,连续取得了十余次重要战斗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梦见哪里就要去哪里 江青因为有特殊地位.也就成了特权人物。林彪说他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我看江青也是如此。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她可以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居住地点,游山玩水,尽情享乐。春天到上海,夏天到青岛、北戴河,秋天在北京,冬天去广州、海南岛。她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郑州、广州、海南岛、杭州、青岛、北戴河、长沙等地占据着27处住房。  相似文献   

4.
继《广西合浦上窑窑址发掘简报》提出“在明万历年间由菲律宾传入我国福建、广东一带烟草之前,很可能莆萄牙人已将烟草带进两广一带”的推论之后①,《广西合浦明代窑址内发现瓷烟斗谈及烟草传入我国的时间》一文进而确认“烟草最早是在广西合浦沿海上岸栽培”,然后“很快就传遍广西境内”,并由“两广士兵把烟草带到东北、华北”,等等②。这一观点既刷新了关于烟草传入我国时间的历史旧见,又具体了烟草传入我国的地点以及最早传入华北、东北的途径,自然让海内外史学界,特别是研究烟草的学者欣喜。但同时也有存疑者。笔者就认为,支持…  相似文献   

5.
当中国历史推进到唐末、五代时,中原一带战争连绵不断,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而地处东南边隅的福建,在“闽王”王审知的“保境安民”、“轻徭薄赋”、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一系列开明政策统治之下,福建出现了相当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慢的收获     
我第一次乘火车是在32年前,从福卅『到厦门,坐了整整一天一夜。而今的福厦动车,全程276公里,用时仅l小时59分钟! 当年火车之慢有其原因。从1949年到上世纪80年代,福建一直属于前线,1953年中央决定在福建修鹰(潭)厦(门)铁路时,首先是出于国防战备和经济的需要,因此火车没有选择今天动车沿福建东南沿海的线路...  相似文献   

7.
林星 《福建史志》2006,(4):25-28,54
抗战爆发后.福建省的金门、厦门、东山、福州、平潭、林森(闽侯)、长乐、诏安、海澄、漳浦、云霄、惠安、福清、南日岛、罗源、宁德、霞浦、福安、福鼎等市县和沿海岛屿都曾全部沦陷或部分沦陷。居住在战区及附近地区的居民为了躲避日军的炮火和烧杀淫掳,被迫携妻带子.流离失所,向内地逃难.从而形成了巨大的难民潮。抗战初期.仅沿海地区流入内地的难民就有30万人.广东潮梅一带逃入福建的难民达10余万人。当局和民间组织都采取各种办法.对难民进行救济。本文以福建振济会为例.探讨这一时期难民救济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翁英 《福建史志》2008,(5):44-46
福建先民作为南方海洋部族百越的一支——闽越.承袭越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的文化传统.很早便活跃在海上。闽台濒海先民从“兴渔盐之利”的近海渔猎,到“行舟楫之便”的逐岛播迁.典型地表现出早期海洋文明的特征.为闽台后来拓展海洋事业奠定了基础。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隶属岛屿达1546个,海岛既是大陆的屏障,又是向海洋发展的前沿。  相似文献   

9.
闽南华侨与近代厦门城市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福建南部(即闽南)为我国重点侨乡。据不完全统计,在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有百余万闽南人经由闽南对外交通口岸厦门移居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形成数量可观的海外闽南华侨。这对近代厦门城市经济的发展曾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对此,本文拟详加申论。一闽南华侨出入D岸的形成与近代医门的航运业厦门素来被视为中国沿海最好的港口之一。①早在17世纪后期,厦门“港中舢萨罗列,多至万计”,②已发展成中国东南沿海贸易中心,成为福建南部对外交通之门户。故时人有诗赞美厦门云:“分抱东南接大荒,八闽门户此雄疆。”③鸦片战争后,…  相似文献   

10.
福建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山多海阔是基本省情。充分发挥山海优势,是振兴福建经济、加快对外开放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为加快经济发展,发挥沿海与山区的各自优势.福建省始终把推动山海协作作为调整福建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探究加强山海协作,提高全省综合竞争力的发展进程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沈淦 《文史月刊》2011,(10):34-34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建州.有个诗人,名叫江为。 当时,王审知父子建立了割据福建的闽国,减轻赋役,与民休息,发展沿海商业,鼓励海上贸易,还设立学校,  相似文献   

12.
郑东  石钦 《南方文物》2005,(3):90-94
一、厦门港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历史 1.厦门港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厦门市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和福建最重要的海港,由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和占总面积十分之九的大陆部分——九龙江出海口北岸的沿海陆地及厦门港东部的沿海陆地组成,陆地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3.
措果岁月     
1975年.我于上海二医大毕业后,与同学李克明一起到了西藏。李克明被分配到定日县的绒辖区。那是边境区,离县城最远。我本来也是要求到绒辖去的,后来县上的领导说.到绒辖去的富士拉山口有6300多米.我在拉萨就因缺氧昏厥过一回,现在肯定翻不过山去的。再说绒辖人口不多.也不需要去两个大学生。于是我被分配到离县城较近的措果区。那里海拔4100多米.有近四千人。  相似文献   

14.
建瓯城关也称芝城.她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芝城东北向有一条文化古街——磨房前。从宋到明,磨房前一带曾叫作紫霞洲街。历史上紫霞洲街人烟云集、商贸繁盛.千百年来.这里蕴育着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集理学之大成的著名思想家朱熹就曾在这里留下了诸多轶事、佳话。  相似文献   

15.
盛唐时期,生活在福建、广东交界泉、潮一带山区的畲族,从“刀耕火耨””、辅以“捕野禽、射豕肉”的原始农业阶段,越过了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制度过渡,前后经过了五代宋、元将近十个世纪的时间,到明清时期,在他们的生产力已接近当地汉族的时候,终于确立了封建到。研究古代畲族社会超阶段过渡问题,对于研究畲族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这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较大意义。本文就畲族封建化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唐代以前的畲族社会 古代粤、闽一带,有“周官七闽”之称,是“群蛮”聚居的“化外之地”。那时,畲族也是这里的一支少数民族。其社会性质如何?史学界一直未得肯定的结论。我们认为在唐以前,畲族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据畲族史诗《高皇歌》和新发现的兰、雷、钟三姓族谱,以及闽、浙一些地方志记载所反  相似文献   

16.
志选 《福建史志》2012,(4):17-19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台湾在沦为H本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成为对福建沿海走私的渊薮。闽台之间一衣带水.地理条件便利,加上日本当局的姑息纵容.使得台湾海峡的走私活动经年不衰。自1895年起.来自台湾的日本货船及台湾帆船就经常出现在厦门附近非通商口岸各地沿海进行非法贸易,走私军火、鸦片、毒品、盐等物资。  相似文献   

17.
志选 《福建史志》2004,(2):17-20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境内多山,耕地面积小.沿海有“以海为田”的习惯.从事渔业和海上贸易。在绵延2000余里的海岸线上,有厦门、泉州、福州、三都澳等历史上著名港口。泉州在宋元时期即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美誉,万贾云集,商通四海,盛极一时。宋元韦占二年(1087年),朝廷在泉州设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这是福建省最早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标志着福建对外贸易置于国家管理之下。此后,受朝代更迭和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以及国内其他大港的竞争,市舶司机构曾几度罢而复置。  相似文献   

18.
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太湖流域原始文化的分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尽长江,滚滚东来,在我国北纬30度线附近开辟出宽阔的流域范围。在这片肥田沃野上,分布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太湖就是长江下游南岸的一个大湖。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远古部族聚居的重要地区。解放以前,整个长江以南、东南沿海一带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被认为是"以印有几何纹的硬陶器为主要特征,伴随着的有磨制的石器"。就是良渚一带发现的黑陶遗存,也被误认为是山东龙山文化向南逐渐发展的一支,时代当然也就相当晚了。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考古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晓青 《人文地理》1996,11(Z2):54-56
山东省沿海一带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山东沿海一带海滩、山石、岛屿、温泉、黄河回等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对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危机越来越严峻,与人类无度的索取行为有关。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资源生态状况。保护渔业资源离不开公权力,也离不开民间的"自觉遵守"。在古代和近代福建沿海各地方宗族和有识之士,通过乡规民约约束与监管,取得良好的成效。古碑刻是古代乡村社会官府和地方士绅治理的历史一个侧面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从福建沿海县市田野调查,从福建沿海各县市现存的港澳滩涂和近海管理的碑刻,从中我们可发现先人在资源利用领域的智慧。总结前人的渔业管理实践,为当今的渔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