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题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当四岁的儿子伴着音乐背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平静的心就会泛起层层涟漪,也许,那童稚的声音只是下意识地炫耀自己,并不理解多少诗的意蕴,可带给我的,却总是一种别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栖霞山石窟南朝洞窟约始凿于5世纪末期。南齐时期流行露胸通肩式佛衣,出现上衣搭肘式佛衣;齐梁之际延续露胸通肩式佛衣,出现通肩式和中衣搭肘式佛衣;萧梁时期以中衣搭肘式佛衣为主。栖霞山露胸通肩式和通肩式佛衣可能与东吴至西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随葬品上贴饰的佛像服饰有关,上衣搭肘式佛衣的源头可寻向前后秦时期的长安地区。大约自北魏迁都洛阳至北朝灭亡这段较长时期中,栖霞山南朝佛衣类型流行于北朝域内,其中,露胸通肩式佛衣主要流行于青徐地区,中衣搭肘式、上衣搭肘式、通肩式佛衣主要流行于晋冀地区,露胸通肩式和通肩式佛衣主要流行于甘宁地区。  相似文献   

3.
非衣是帛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帛画发展的全过程。关于非衣的概念,笔者在过去的论文中已有论述,故此不赘。以往帛画研究中对非衣的比较研究极其匮乏,使人们对帛画的发展认识不清。所谓前后非衣,指马王堆以外的全部非衣,包括前非衣和后非衣两种。前非衣指楚国的非衣,已发掘3幅;后非衣指汉武帝年间以后的所有非衣,已发掘9幅以上,包括帛画非衣6幅,非帛画非衣3幅。  相似文献   

4.
天衣考     
孙彦 《东南文化》2006,(5):72-75
以南齐武帝“画天衣”、求天衣的记载为线索,钩沉索隐,详细地考证了中古时期的天人图像和天衣的款式、特点及其观念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只为爱的书"量体裁衣"作品被评为"世界最美"人物简介朱赢椿,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他设计或策划的图书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并数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在图书装帧设计界,朱赢椿被称为"鬼才设计师"。他的作品《不裁》和《蚁呓》曾相继在全世界最权威的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比中获得大奖。身为南京书衣坊工作室的设计总监,他蛰居在南京师范大学某个僻静的角落里,以不急不躁的心态,坚持着我行我素的个性化设计,为喜欢的书"量体裁衣"。他并不想把工作室"做大做强",更拒绝融入产业化的大潮。  相似文献   

6.
马云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5):111-121+138-139
乾隆时期清宫佛衣的制作曾盛极一时。本文以故宫博物院现藏实物和造办处档案为第一手资料,从分类、制作、工艺、样式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对清宫佛衣加以梳理,力求呈现乾隆时期兼容传统佛衣披着规制和宫廷审美理念的清宫佛衣之全貌,以揭示清代宫廷佛衣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唐孟郊有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多少年来,人们认为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而追根溯源,慈母的原意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8.
读《甲骨文所见商代的服饰》——与杜勇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发表了杜勇先生的《甲骨文所见商代的服饰》一文。一口气读完,受益匪浅。再三研读后,又觉得文章有些疑问,现斗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杜先生商榷。一、关于“衣”杜文以不小的篇幅谈论了“体衣”:“商代体衣的基本形制”、“商代体衣的主要衣料”。对于后者,无可指责;而对于前者,尤其是其中的占主要篇幅的“上衣”的形制的论述,却大有讨论的必要。杜文云:“甲骨文中已有‘衣’字,但是作  相似文献   

9.
中土佛像在经历了"褒衣博带式"佛衣一统南北的局面后,约在南北朝晚期,出现了向印度样式回归的趋势,这种回归不同于简单的引进,而是基于律典,将佛衣民族样式与外来样式相互交融的产物。"敷搭双肩下垂式"与"钩纽式"佛衣,即是继"褒衣博带式"佛衣之后,兴起于东魏、北齐境内的新型佛衣样式,呈跨地域传播的态势,影响深远。本文依据造像实物,联系佛教律典规制及相关文献,对这两款佛衣的基本披着方式、演化类型及大规模兴起的成因予以揭示。  相似文献   

10.
陈悦新 《华夏考古》2014,(1):114-120
响堂山石窟地处东魏北齐国都邺城以西的鼓山,与东魏北齐皇室关系密切。响堂山石窟的佛衣以通肩式和中衣搭肘式两种为主,可分为两期,一期以通肩式佛衣为主,大体为东魏至北齐文宣帝时期,约534~559年;二期以中衣搭肘式佛衣为主,大体自河清至北齐灭亡,约562~577年。其中,中衣搭肘式佛衣的II式,可能与昭玄统法上的僧服改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代的“执衣”与执衣钱问题,此前的学术界多有论及,均据《唐六典》、《通典》以及新、旧《唐书·食货志》所载作出过解释。然而如若深究,尚有不少的疑问,如“执衣”役起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6,(10)
正安岳石窟遍布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境内,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摩崖造像达14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1]。本文选择国家级保护单位中的卧佛院、千佛寨、玄妙观、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等七处纪年多、保存好的石窟寺进行资料收集,现场绘制佛衣与菩萨衣的披覆方式示意图,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佛衣及菩萨衣进行分析,梳理它们的演变脉络,探讨不同佛  相似文献   

13.
《居延汉简》中所谓"缘中衣"不是名物词语,属标点失误而产生的歧义。其正确句读应连上读为"大红布衣缘中衣",意思是用大红布作衣缘的中衣。  相似文献   

14.
大足石窟遍布重庆市西郊大足县境内,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造像有75处。此文选择北山、宝顶山、石篆山、石门山、妙高山等五处纪年较多、保存较好的石窟寺,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将佛衣与菩萨衣分为两期,第一期约晚唐五代时期(约892-965),第二期约两宋时期(1078-1252)。晚唐五代流行中衣搭肘式和通肩式佛衣,承袭中原文化;两宋时期流行的露胸通肩式佛衣,反映了地方文化盛行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5.
《宋史·輿服志三》(下簡稱《宋志》)"后妃之服"條:"后妃之服。一曰褘衣,二曰朱衣,三曰禮衣,四曰鞠衣。妃之緣用翟爲章獉獉獉獉獉獉獉,三等。大帶隨衣色,朱裏,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革帶以青衣之,白玉雙佩,黑組,雙大綬,小綬三,間施玉環三,青襪、舄,舄加金飾。受册、朝謁景靈宮服之。鞠衣,黃羅爲之,蔽膝獉獉、大帶獉獉、革舄隨衣色獉獉獉獉獉,餘同褘衣,唯無翟文,親蠶服之。妃首  相似文献   

16.
云冈石窟主要雕凿于北魏中后期,分为三期。第一期及第二期造像为太和改制以前流行的佛衣,多沿袭印度传统,其中勾联纹覆肩袒右佛衣可能是在云冈形成的样式。第二期太和改制以后及第三期盛行的佛衣,偏重汉地传统,大概多与南朝的影响有关。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中流行勾联纹覆肩袒右佛衣,推测两地早期洞窟中佛像始凿的时间不早于云冈第一期。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的佛衣在龙门石窟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甲骨卜辞中有一个重要的田猎地"衣"。过去的学者往往将其地望指在今河南沁阳一带。今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材料考证,该"衣"地不在沁阳地区,而在靠近殷墟的漳河流域。而"殷"、"衣"二字在古文献中每每通假,"殷"地之得名,当从"衣"而来。此地既是殷先公王亥或上甲微所居之故地(邺),又是后来盘庚迁都的所在(殷)。后世有"殷"、"邺"不分的情况,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被打开的京剧衣箱,徐徐近前,能翻找出蟒、帔、靠、裙、衣等五彩斑斓的戏衣。这是一家独特的私人博物馆,踏入其间,也正如看到了一部活色生香的京剧服饰史。  相似文献   

19.
《宋史.舆服志三》(下简称《宋志》)“后妃之服”条:“后妃之服。一曰樟衣,二曰朱衣,三曰礼衣,四曰鞠衣。妃之缘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今年第四期《劝君少颂秦始皇》一文中的“赫衣”应为赭衣。赭(zhě)衣,囚衣,也指囚犯。“赭衣”句出自《汉书·刑法志》对秦政的评语。原文是:“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