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逸 《江淮文史》2010,(6):4-13
但凡提及袁世凯,多半带有贬义:投机政客、乱世权臣、复辟逆流、窃国奸贼,承认"二十一条"、破坏戊戌变法……然,这些解读就是完全的袁世凯吗?这个近代政治舞台上的著名反派,他对戊戌六君子的出卖是卖友求荣,主动告密,还是身不由己,被迫为之?请看清史大家戴逸先生如何在如山史料中抽丝剥茧,慧眼拨迷雾,还您一个袁世凯告密真相。  相似文献   

2.
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记述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写道;"当奏派(袁世凯督练新军)时,常熟(指翁同龢)不甚谓然,高阳(指李鸿藻)主之.诅成立甫数月,津门官绅啧有烦言,谓袁君(指袁世凯)办事操切,嗜杀擅权,不受北洋大臣节制.高阳虽不护前,因系原保,不能自歧其说,乃讽同乡胡侍御景桂,披拾多款参奏."  相似文献   

3.
夏冬波 《江淮文史》2006,(3):126-132
说到中国近代史,不能不提袁世凯,说到袁世凯,不能不提吴长庆。据吴长庆孙女、吴保初长女吴弱男《见闻录·袁世凯轶事数则》记载,“袁世凯系我祖父(长庆)义子,庶出,行四,我七八岁时曾见之,称之曰四伯。因袁童年好玩不好学,为父所不喜,我祖父则赏识之,谓可以习武,因乞为义子,移居我家多年。值南通张季直在我祖幕府中,即延其课袁读书。袁有胆识,敢于担当,我祖病重,由朝鲜任所,以遗折向清廷保荐,因获任用,由此腾达……”从这里可以知道,袁世凯很小时就到了吴家,是在吴家长大的,吴长庆对袁世凯有培植、举荐之功,且两家有世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4.
引言 戊戌变法为晚清极惊心动魄的一幕,亦可说是满清帝国存亡的一个转捩。假如变法有成,中国未尝不能步武彼得的雄图,明治的富强。但是戊戌百日维新来得骤,去得也迅,以悲剧收场。近代学者探究此事,莫不孜孜于其失败之由,或谓帝后之冲突,或谓新党操之过急,或谓袁世凯卖主求荣,或谓有国际之背景(联俄派胜联英派),都言之成理,有所依据。但对于戊戌变法失败的  相似文献   

5.
1912年元月1日,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武昌起义,南方17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而北方一些省份还在清朝政府势力之下,素以狡诈投机出名的袁世凯,却在那些清朝王公大臣束手无策的时候,他攫取了内阁总理的职位,一面派冯国璋统兵攻武汉,一面派出唐绍仪任和谈代表,与南方的和谈代表伍廷芳谈判。唐绍仪提的条件是君主立宪,伍廷芳提的条件是共和政体。双方还在往返未决之际,孙中山以临时总统名义致电袁世凯,表明临时总统,是暂时担任,只要你袁世凯赞成共和,就虚位以待。这也正中奸贼下怀,他假惺惺地复孙中山电:“君主共和问…  相似文献   

6.
论岑春煊     
岑春煊(1861年4月11日——1933年3月2日),字云阶,广西西林人。清末,几与最有权势的疆臣袁世凯齐名,有“南岑北袁”之谓;民初,更成为反袁派的要角和资产阶级政治派别的重要领袖,但进步有限;护法之后,渐入颓唐,反对以孙中山为代  相似文献   

7.
郦千明 《文史天地》2010,(10):38-45
在北洋集团内部,与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张作霖等元老级人物相比,官至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的徐树铮只是个小字辈。时人有“大徐”“小徐”之谓,前者指徐世昌,后者即指徐树铮。不过,“小徐”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是段祺瑞最信赖的智囊和助手,在段氏执政时期,呼风唤雨,权倾朝野,亲手导演了一桩桩在民国史上颇具影响的著名事件,引人瞩目。由于他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8.
做了83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个窃国大盗的臭名,这是近人皆知的了。且不说他一生从军、从政生涯中一贯投机,攀附权要,复辟帝制,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约”,等等祸国殃民之事,单就他一生的婚配情况而言,就有不少丑事遗笑于人间。  相似文献   

9.
这桩近代史上的疑案至今未得解决,相信者袭用不误,怀疑者也不乏其人。前者称,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初三(一九○一年十一月二日)“启銮至开封,止不进。合肥遗折至,力保袁世凯才略堪任艰巨,请以继任直督,并请速回銮,以慰中外之望。诏并从之。”或谓:“李于临死前一日,口授于式枚草遗疏保荐袁世凯继任直督,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西太后得了李的遗疏,想了一想,……于是就把直督兼北洋大臣一席授于他了。”两个说法虽不尽同,但意思一致,即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是李遗疏保荐。然而怀疑者也据有理由:一、命袁署理直督为时在先,遗疏其后才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迅速复辟了帝制,其原因主要有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没有被完全阐释与执行、帝国主义国家对袁世凯的复辟之举给予了支持等,再加上袁世凯本人的称帝愿望,最终出现了袁世凯登基称帝的闹剧.  相似文献   

11.
袁头银币     
袁头银币许光“袁世凯头像银币”(简称袁头银币)在中国近代金融货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民国初年,币制相当紊乱。清末各省银元、铜元虽已广泛流通,但是,商业计算仍采用银两制。随着市面金银比价的不断变动,银元与银两之间的比价变化亦日益增大。由于不法商人的从中投机,更使银元价格暴涨暴落,致使正当的商业交往无法进行。而且广东、湖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开铸的银元、铜元种类繁多,式样不一。外来银元(象鹰洋、马剑、双柱洋)的大量流入,使得中国市场上银元与银两的折算更为困难。同时,各省官银钱号滥发纸币现象十分严重,仅以1914年为例,各省总共发出纸币达162920557元。鉴于如上情况,金融货币整顿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但在1913年“赣宁之役”以前,由于政局动荡不定,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各省向中央的解款数仅及预定收入额的十分之一左右。这样,对于财政收入一向以各省解款为主的北洋政府来说,真是“车薪杯水,无补于艰”。故一时难以采取有力措施整顿金融货币,财政与金融货币的混乱状况未能扭转。1913年“赣宁之役”,袁世凯击败了他的对手国民党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掌政,袁世凯凭借战后余威,收管了各地财库,在战后短短的两个月内,仅盐税收入一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最易驱策天下势利小人和无耻之徒的,莫过于名与利、权与钱。所以,历史上一切野心家、欲图“大事”者,多半是以名利为诱饵,大肆进行权钱交易,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窃国大盗袁世凯,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天下无难事,惟有金钱自能达到目的”袁世凯出身在河南项城一个名门世家。主要仰仗镇压捻军起义有“功”,而当上钦差大臣、清运总督等高官的二爷袁甲三的势力.自幼随其做官的嗣父(袁世凯的叔父,举人)袁保庆和堂叔(进士及第)袁保恒在山东、北京等地游逛。本来嗣父母希望他能读书上进,显亲名…  相似文献   

13.
史学界关于阎锡山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作为的研究目前仍显薄弱,有大量史料未能得到研究者的注意或充分利用。因此,使用当时的报刊报道、《政府公报》、日记、书信、档案等多元材料,并与阎锡山等人的回忆、来往函电等进行对比考辨,从当时的政治脉络出发,能比较详细地重建阎锡山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及其同袁世凯的关系情况,特别是阎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之举的具体表态和支持情况,乃至洪宪帝制取消后阎锡山的骑墙观望态度与袁世凯去世后的自保善后举措,希望借此揭示阎锡山支持袁世凯背后的内在逻辑、阎锡山与袁世凯的互相利用关系,以及当时的帝制文化构建情形及其实践效果。阎锡山后来在个人回忆中利用其收藏的来往函电等档案资料,重构了他同袁世凯的关系,大大美化自我形象,以掩饰其昔日参与洪宪帝制的行为。这提醒当今近代政治史研究过度依赖的所谓档案资料,内中实存在不少陷阱与局限。  相似文献   

14.
国史馆的成立,几经提议,筹备了数十年;既已成立,不几年就因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而随之迁往台湾。 一 胡汉民首倡难遂其志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当百废待兴时,胡汉民、黄兴等于1912年3月呈请设立国史院。经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示“深表赞同”,交付临时参议院议决,并谓“俟遴得要人,即行委任”。同年12月19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明令颁布了《国史馆官制》,并于当日施行。《官制》规定:“国史  相似文献   

15.
冯玉祥不赞成袁世凯洪宪帝制,没有在拥戴其当皇帝的电报上签名.他在护国战争中,虽然秘密与护国军联系,却迟迟不公开反袁,采取观风投机的态度,并奉命攻打护国军而攻占叙府,只是在陈宦反袁独立后才明确参加护国战线的.他在自述<我的生活>中对此事极力掩饰,并不惜编造慌言.回忆录是重要史料,但不要因某个历史人物的地位、名声而忽视对其所述进行科学辨析.  相似文献   

16.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一夕崩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但此时南方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并无力统一全国,北洋军阀袁世凯手握重兵,雄踞北方。经过两个月的你来我往,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协议,只要袁世凯驱清帝退位,拥护共和,则中华民国大总统之位属于袁世凯,从而实现全国一统。1912年2月14日,清帝退位,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就任总统仪式上,共和派人士被袁世凯“誓守约法”、“捍卫共和”的言辞所陶醉,肉麻吹捧袁世凯为中国的华盛顿,举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当中。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复辟帝制蓄谋已久。早在1913年10月10日就任大总统之后,就开始了复辟帝制活动。1914年恢复“祭天把扎”,为复辟帝制大造舆论。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杨度、孙流药、刘师培等六人组织了“筹安会”,公开策划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声讨。蔡愕在北京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极为活跃,引起了袁世凯的注目,对蔡严密侦察,派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到蔡愕离处搜查。蔡愕为了逃避袁世凯的耳目,防备袁下毒手,干是伪装游手好闲,不问政治,每天出入于八大胡同妓院,与妓女小凤仙颇为亲热,名传遗迹。袁世凯以为蔡愕是一个醉生梦死、…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是个窃国大盗,这是世人皆知;可有几个人知道袁世凯也是一位书法家呢?但对其书法的评价却有高低不同,甚至有人从其书法中看出了他的“反相”,而把他的书法称之为“反书”。本文附录了袁世凯的一篇书法作品,不知读者也能否从中看出些“反相”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戊戌政变,袁世凯没有八月初四日在北京告密的必要与条件,徐世昌初四日告密说没有根据.奕劻亦非接受袁世凯告密之人,荣禄才是告密的最佳人选.袁世凯并未党附维新派,光绪帝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远早于维新党人,而保全光绪帝,是袁世凯保全自己的必然选择.袁世凯日后的飞黄腾达,并非慈禧太后对其告密的奖赏.  相似文献   

20.
1915年,野心勃勃的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但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为收买人心,让媒体为自己“上位”鼓与呼,袁世凯决定用金钱开道。他委派心腹《亚细亚日报》的总编辑薛大可用30万元去报界“封口”。薛大可一面用金钱贿赂,一面用袁世凯的权力恐吓,软硬兼施之下,《国华报》《大共和日报》《时事新报》《大公报》等一些大牌媒体,被金钱击中,纷纷掉转笔头,为袁世凯称帝提供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