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言 19世紀中叶,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反抗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起义,风起云涌。清王朝就象是只腐朽了的破船,飄摇在农民起义的暴风雨中,随时都有倾复的可能。在数十起的农民起义之中,尤以长江以南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淮河以北的捻军起义,規模最为浩大。本文是在对捻军的实地調查的基础上,参照文献资料,对捻軍史上的几个問题:捻的产生时間与捻的解釋;捻军与白莲教的关系;捻军起义前后的活动。加以闡述,并提出自己的粗淺看法,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2.
規模浩大的捻军起义,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张乐行有沒有称为大汉明命王?有沒有封官設爵?军队組織如何?后来有没有变化?是捻军史上比較重要的問題。根据书面材料結合調查材料看,捻軍自起义以前直到1855年捻軍大联合的前夕,还只是一些分散的集团。 1855年秋,各部捻軍实現了大联盟,張乐行既沒有称“大汉明命王”,也沒有称“大汉”盟主,仅仅称为盟主,还是公议的(見《捻軍盟主張乐行布告》)。捻軍始終没有建立行政组织,也沒有設立各种职官或封爵,只有在自发基础上形成的軍事组織,即总、大、小不同的旗——是捻軍组織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近日在开封发现了曾参加镇压捻军革命的故城贾运生的一些公牍文字,其中有关于"剿、抚"捻军的公牍底稿,经查对晚近出版的捻军资料诸书,均未见录引,我想它应该是研究捻军史的有用资料.其中"解散胁从告示"、"准令投诚捻首孙葵心立功赎罪委游击陈万金等前往招谕?"两底稿,更具体地显露出了清王朝统治者及其帮凶们对分化革命力量无所不用其极的阴险毒狠手段.试想,设非旨在分化革命力量,在咸、同之时,怎肯破格采用语体文发布告示呢?在双方对?的情况下,"胜帅"那能亲书红缎泥金寿字一幅为孙葵心之母介百年之寿呢?从这些自  相似文献   

4.
在捻军反清斗爭的最后几年中(1865年以后),捻军曾經有一种出名的战术,罗尔綱先生最初称它为“捻军的运动战”,后来(1955年以后)又把它改称为“太平天国新軍的运动战”。“捻軍”是不是“太平天国的新軍”?罗先生認为,自1865年以后,捻军的一切組織、制度都是太平天国的,它是太平天国的新軍。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捻軍的組織”一文中,已经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我在这里不再重复,只打算談谈这种战术的本身。和罗先生一样,我不是专门研究軍事史的人,对軍事史了解不多;什么叫“战略”和“战术”,我也暫时撇开不談,不过我同意江地同志的意見,把它称之为  相似文献   

5.
1853年春天,太平军进入安徽并佔領南京以后,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曾先后爆发一个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运动,这就是出名的捻军起义。捻軍起义的地区虽然很大,但它的中心却在安徽、河南两省。其中特别是安徽捻军,不仅力量最为强大,和清軍作战的时间也最为长久——达到16年,而且活动的地区也最为广闊,除法安徽以外,达到江苏、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七省,給清政府反动統治的打击也最大,是捻军的主流,因此一般人在說到捻军吋,主要都是指安徽捻军。  相似文献   

6.
第一:关于捻军本身参考资料问题:应该说,一直到目前为止,属于捻军本身的革命的文献和记述还沒有发现,这是由于革命者本身在当时的艰险环境中进行斗争,大量的文献由于环境的极不安定而不可能产生,即使有一些也随用隨失,不易保存,而满清反动政府又极尽能事地来加以毀减不使流传?屑邢傅乃鸭ぷ?现在也还没有着手。但是,捻军和太平军的关系是枢为密切的,而后期捻军的抗清斗争会经超过太平天国事业继承者的作用。这些年来,太平天国文物发现出来的很不少,其中有些不但可作研究捻军史的参考,而且竟把它说成是捻军本身的资料亦无不可。这些资料,据我见到的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及时地能在皖北各县搜集到一些有关捻史的正确资料,以便深入开展捻史的整理研究工作,安徽省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曾于去年10-11月间派了调查小组到皖北涡阳、亳县等地,进行了为时三周的访问.在这次讯问中,他们共走了93个地方(包括县城、选区、村庄、集镇),访问了324位老人和干部.访问结果证明在当年捻军活动过的广大地区,有许多有关捻军革命活动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许多值得重新研究的问题保存在人民的记忆里和传统里.为此,该室复于今年七月正式组织了专门调查小组,并取得了当地党政的指导以及当地中学历史教师、高中学生(在暑期)的配合和协助,正式进行深入调查.现将调查计划和提纲发表,希  相似文献   

8.
咸同年间河南的圩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咸同年间河南普遍存在圩寨,修筑圩寨是清政府实行坚壁清野政策以对付太平军和捻军的一项重要举措。圩寨分布广泛,结构复杂,内部寨民组织比较严密。其修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就像一柄双刃剑,在实现清方所谓“坚壁清野”的同时,也为捻军和某些寨主对抗官府提供了根据地。圩寨的存在还使绅权藉以扩张,对河南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捻平后继续存在的圩寨逐渐成为乡居村落,与村庄、集市并列。  相似文献   

9.
捻军的历史是清史研究范围内一个长期被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多年来历史学者配合田野考察与文献考据作为研究方法的问题。本文从20世纪50年代以江地与马昌华先生为首的田野考察与文献研究出发,提出近年来历史人类学从“礼仪标签”的概念所能引申的问题。本文考虑把“捻”或“捻子”作为一个行为的标签,放到法律文书,对“捻”在文献出现的频繁有没有影响。再者,所谓“结捻”的群众,为什么会在太平军北伐的时候竖旗起义。  相似文献   

10.
苗沛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物,他三次反清,两次变节;他所创立的苗练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北有捻军、南有太平军的这一中间地带,短时期内形成的特殊的地方割据集团。为了实现其占据寿、颖,窥伺中原的目的,他“连和”天、捻,围攻颖州;最终由于苗沛霖的背叛,颖州战役以失败而告终。随着太平军安徽根据地的丧失及张乐行部捻军的覆没,苗沛霖割据淮河流域的局面也最终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1.
苗沛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物,他三次反清,两次变节;他所创立的苗练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北有捻军、南有太平军的这一中间地带,短时期内形成的特殊的地方割据集团.为了实现其占据寿、颖,窥伺中原的目的,他"连和"天、捻,围攻颖州;最终由于苗沛霖的背叛,颖州战役以失败而告终.随着太平军安徽根据地的丧失及张乐行部捻军的覆没,苗沛霖割据淮河流域的局面也最终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2.
孙葵心(?—1861年3月),安徽毫州江集(今属利辛县)孙腰庄人,别号老葵,太平天国文献作“孙魁星”,其它记载有“孙葵(魁)新”、“孙桂心”,均误。孙为捻军前期的著名将领、西征主将之一,其影响仅次于张乐行、龚得。一、在捻军中成长孙葵心从捻前,曾继父业在河南正阳充当县衙,因事被革后,投奔清军胜保营。1853年孙葵心脱离胜保营到安徽毫州楚店集(今属涡阳县)舅舅家,遂与张乐行结为好友。后随张乐行到雉河集,踏上了起义征途。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为清朝钦差大臣,先后负责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李鸿章的六弟昭庆曾带淮军继招的新勇协助曾国藩守安徽芜湖、无为、庐江,其军事才能初露头角,曾欲用之为统领,以备他日栋梁之选,李鸿章以禀商"家慈",代辞.但正在谋发展的李昭庆与其三哥鹤章成为李鸿章"平吴"的左右手.曾国藩奉令北上剿捻后,为了笼络淮军诸将,请李昭庆办理营务.曾国藩为了对付捻军的运动战术,于四省十三府州设四重镇驻兵,以静制动,并筹建游击之师一支,以李昭庆为游击之师统领.李昭庆带兵作战不力,请为曾国藩护卫.曾国藩辞掉钦差大臣后,清廷以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督军剿捻,曾勉励其助兄完成"剿捻大业",李昭庆表示要大干一场,但不久又打了退堂鼓,要求"卸营务、统军两差".曾国藩想到昭庆"时前时却",不肯"苦战",又"于官阶、功名二者不甚歆慕",只好劝李鸿章另择统领,接替他.文章说明:曾国藩希望落空,李昭庆自毁仕途前程.  相似文献   

14.
史学界对于捻军性质的认识历来存在两种观点,其分歧主要在于对捻军领导层的不同认识.本文利用大量未刊口碑调查资料,通过对捻军五旗重要首领家情及田产状况的具体分析,对捻军领导层做出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15.
《捻军史稿》评介张一文捻军起义是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前后18年,绵延10个省区,对清王朝的统治产生过重大冲击。徐松荣著《捻军史稿》于1996年由安徽黄山书社出版,这是第一部详细记叙捻军战争全过程的捻军史专著。全书洋洋44万字,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方宁 《贵阳文史》2008,(3):90-90
清代同治年间,北方的一支农民起义军——捻军惊扰京畿地区,兵锋直指京城,离京城仅二百里,朝廷震动。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率军人援。军队先到达了河间,接着彻夜行军,一天一夜行军三百多里,突然出现在捻军军阵之前,与捻军展开激战,不久便收复了饶阳城。丁宝桢由于指挥有方,屡克捻军,受到了皇帝的嘉奖,同治帝曾七下诏书褒奖他,声名显赫于朝廷内外,还得到同治帝的召见。  相似文献   

17.
捻军调查记     
这篇捻军调查记,是根据二十多年前的调查访问记录写成的。一九五八年秋天,安徽科学分院历史研究室组成一个捻军调查组,曾在皖北涡阳全县和蒙城、毫县、濉溪、河南永城的部分地区,进行为时两月的捻军史迹的实地调查。调查结束后,先将搜集到的捻军民歌整理注释;后又根据调查资  相似文献   

18.
捻军除在安徽外,一般的不占城池,但有时也占领一下,大部随占随弃,现将占领过的坡池列表如下,供研究捻军史参考。为了便于对照地名全用原名,人名全用最习惯的称呼。  相似文献   

19.
捻军发展到后期,因形势变化,分为东西两军,革命力量曾得到发展,但因全国革命形势巳处低潮,终被敌人各个击破而失败。本文旨在叙述西捻军在陕西的抗清斗争,不妥之处,请指正。一、西捻军到来前的陕西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革命风暴很快地波及到东南沿海各省。清政府为了筹集大量军饷,镇压太平军,便对内地各省人民加紧压榨和搜刮。当时的陕西正是筹款缘兵活动最为猖獗的省份之一。统治者把临时兵徭变成了固定兵徭,并命令各县普遍举办团练,设立兵役局。每逢官军、喇嘛过境,所需骡马车辆和盘费均要农民负担。西捻军入陕的先一年,喇嘛三次  相似文献   

20.
捻军起义领袖,太平天国的沃王张洛行于一八六三年初在义门集被僧格林沁残酷地杀害了。史学界的专家们对他的死因及杀害他的凶手在说法上大致相同。即是说:一八六二年年底,张洛行率领各路捻军“防御雉河西十五里尹家沟,凭涡河而守。清军填塞涡河,以最新式的开花大炮轰击尹沟,捻军四散”。“尹沟失败后,在西阳集为叛徒李四一(李勤邦)出卖被擒”。三月二十三日夜,宿州同知英翰将他解往僧格林沁大营。敌人“先用铁钩从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