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栗艺菡 《旅游纵览》2023,(23):130-132
文化IP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市场吸引力、商业价值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文化IP的有效挖掘和营销,旅游目的地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从而推动文化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剖析文化IP助力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其次指出文化IP助力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即与现实脱节、特点不鲜明、缺乏系统性,最后提出相应的产品开发策略,旨在为文化旅游领域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奚宁泉 《旅游纵览》2013,(6):179-180
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在研究构建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位的理论,并将旅游生态位划分为:旅游目的地生态位、旅游者生态位、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态位三个子概念。以期为构建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一个具可操作性的思维框架。一、生态位概念范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旅游软实力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国新 《旅游科学》2010,24(3):1-11
旅游软实力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指旅游目的地在主客双方的文化对比、形象营销和旅游产品竞争中形成的,使旅游者认同和服膺旅游目的地文化,修正其文化偏好的能力。中国古代有过很好的旅游软实力。西方现有反客为主的单向度旅游文化空间建构模式违反了旅游软实力以主为主,以目的地真实的日常生活为理想景观的文化结构模式,是主客冲突的根源之一。彰显文化主体性是构建我国现代旅游软实力的核心工作。当前应从重建旅游实践美学、重组旅游产业结构、再造旅游管理理论等方面入手强化我国旅游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宋瑞欣 《旅游纵览》2023,(16):122-125
伴随旅游发展的热潮,学界关于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问题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民族旅游和文化变迁的概念、民族旅游引发的民族文化变迁、关于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变迁影响的不同态度,以及民族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民族文化良性变迁的主要思路这4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主题文化旅游已经成为现今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形式。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需要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了解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并结合市场导向和旅游者需求,经过创意加工和提炼,从而设计出具有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主题。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推进下,众多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都在努力实现卓越,以提升其竞争力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功能定位、类型划分、指标确立、流程设计4个角度分析了世界优秀目的地中心所构建的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的发展,并基于全球7个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全面性应用进行了实践检验,对该系统的指导原则、作用方式和实施障碍以及旅游目的地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的价值取向日益聚焦于可持续旅游和可实现旅游,致力提升全球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综合竞争力,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国外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纯阳 《旅游科学》2009,23(3):28-34
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目的地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国外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起步早,已经较为成熟,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竞争力的评价等。本文通过对国外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回顾,重点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竞争力评价研究,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曲永青 《旅游纵览》2010,(12):90-92
<正>旅游客体文化,广义上是指整个旅游目的地或目的国的文化,狭义上则指某一特定景区景点旅游资源的文化。这一概念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风俗禁忌、园  相似文献   

9.
汪胜华 《旅游纵览》2011,(10):80-81
文化不仅是一种旅游吸引物,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偏好。本文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四维度模型分析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并阐述文化对中国出境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旅游形式、食宿安排、购物及导游服务等方面的偏好形成的影响,据此对国内外从事中国出境游接待的企业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我国旅游者在境外旅游活动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旅游小企业与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阳朔西街案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保继刚  邱继勤 《人文地理》2006,21(2):1-4,54
本文以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为例对旅游小企业与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论文首先研究了西街旅游业发展以后产生的种种社会文化变迁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街的旅游小企业在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所发挥的作用: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经营内容之一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成为社区社会文化变迁的先锋人群;西街旅游小企业是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进行交流或沟通的一个平台。最终文章得出旅游小企业的存在直接促进或加速了社区的这种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扎根理论的美国游客中国意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意象是入境游客对目的地认知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对外传播中国形象的主要载体.本文以旅华美国游客为研究对象,以旅游目的地意象为研究内容,通过4批次全程客流跟踪的调研方式获取了开放式语句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开放式编码抽取了旅华美国游客对中国意象认知的11个主范畴,主轴编码构建了典范模型,继而开发了入境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的故事线.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吸引物、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特征是游客目的地意象形成的因果条件;目的地所提供的各项旅游服务以及人际互动成为重要的中介条件;目的地意象形成的主要脉络是情感涉入;游客的目的地城市意象会刺激并促使游客产生行为意图.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主要途径为问卷调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开始通过在线评论等网络数据来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然而对于这两种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应用于研究的可靠性还是鲜有涉及。本文以西安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评论两种途径获取游客对西安旅游形象的感知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内容挖掘软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因子、整体形象感知、代表性景点三方面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在西安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中,对调查问卷和网络文本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呈现出相对一致性;(2)问卷中非结构化部分的内容和网络文本中提取的内容呈现出高度一致性;(3)与问卷调查数据相比,网络文本数据几乎不涉及游客对旅游"社会形象"的感知。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型体育赛事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设与营销推广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流行的趋势.本文以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例,就大会期间举行的FISU学术大会与会者的旅游动机、综合形象感知以及后续旅游意向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双变量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1)与会者的旅游动机不仅与学术大会本身有显著的关系,同时还会对更大范围内的赛事以及整个目的地认知形象产生更大的影响作用;(2)受大运会作为特定时空范围内的“中心事件”的影响,与会者对赛事的认知形象可以对目的地情感形象以及后续的目的地旅游意向产生作用;同时,会议型旅游者对深圳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认知也多集中在“节事”这个维度,并进而对目的地情感形象以及旅游行为意向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地发展事件旅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认识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国际法中关于旅游利用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国际法对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从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到对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关注;从对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需要的关注到对社区发展与游客精神体验需要的关注;从对待旅游利用被动、消极的态度到主动、积极的态度.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实践远未与国际法接轨,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立法尚处于缺失阶段,因此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立法以引导和规范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潘璠 《人文地理》2012,27(5):140-142
本文基于西安悠久厚重的唐文化底蕴,以构建东方人文特色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分析唐服饰文化的旅游文化价值,并对唐服饰文化创意与西安旅游业联动开发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提出了继承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旅游介入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介入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产生并直接介入其间施加影响的文化。本文分析了旅游介入文化的分类与特点。旅游介入文化的提出为旅游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介入主体明确方向,制定合理而又具针对性的旅游文化建设举措,促进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记忆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进展及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一直是旅游地理学关注的重点领域,而乡村文化的恢复与重构更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内涵、文化表达与测度、文化保护利用、地方认同、乡村记忆及文化重构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文化记忆理论和旅游人地关系理论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文化的研究框架、内涵和内容。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将乡村文化记忆作为分析乡村旅游地文化时空过程的逻辑起点,立足于文化记忆理论关注的文化记忆识别、地方身份认同和文化连续性等核心内容,构建了“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社会维度”的三维研究框架,并据此提出了乡村文化记忆在时间、空间和社会维度的研究内容。为今后进一步丰富文化记忆与旅游地理学的融合,深化乡村旅游地文化研究的理论构建和方法创新,寻求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新视角、新方向和新方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韩国潜在游客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与行为意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凯  陈楠  赵安周 《旅游科学》2012,26(1):82-94
旅游目的地意象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和旅游学等学科交叉生成的研究命题,是旅游目的地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及竞争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选择中国近缘文化群体客源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入境客源市场韩国为研究对象,以非结构式和结构式研究相互结合的方式,研究分析了韩国潜在游客对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及行为意图,研究结果显示:(1)韩国潜在游客对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由四个基本维度构成,分别是平和、愉悦、动感与现代,其中,平和、愉悦和现代与旅游目的地意象呈正相关关系;(2)韩国潜在游客对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与其行为意图呈正相关关系;(3)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平和、愉悦特征对韩国潜在游客行为意图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感受文化原真性被认为是旅游者到访民族旅游地的主要动机和核心体验。研究从旅游者感知角度出发,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恋和目的地忠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恋和目的地忠诚度均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地方依恋对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②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中,地方依赖显著影响地方认同,而文化原真性对地方依赖的直接影响明显大于其对地方认同的直接影响;③地方依恋对目的地忠诚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对忠诚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地方依赖通过地方认同对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晓美 《旅游科学》2013,27(2):83-94
在布迪厄“场域理论”研究架构下,本文以福建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场域为对象,透过对该场域时间、空间和阶层三维构造特征的分析,展现其文化资本和旅游情境的形成过程,在场域逻辑的探寻中呈现旅游场域的成型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