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妈妈去世了,骨灰埋在了她工作过的单位的院子里。"这主意不错!"爸爸打算照办,"把我的骨灰,一半埋在生物化学所,一半埋在生物物理所。"——他在这两个所都工作了相当长时间。关于死亡的话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多次了,多数是我讲给他听。吃河豚鱼,这是我想出的最好的自杀方法——吃死,对我来说是死得其所。  相似文献   

2.
我的祖籍在浙江省象山县城北偏东方向40华里的大徐村,这是一个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沿海小镇。我的四叔——诗人殷夫(原名徐白,又名白莽——编者注)1910年端午节就出生在这里。按当地的习俗讲,这天生的人聪明,喜文。  相似文献   

3.
孟萌 《中华遗产》2010,(9):14-15
一个漫长的下午,我在成都建川博物馆的仓库里,静静翻阅着一摞已经泛黄的文革老照片,就此沉入一段影像里的旧日中国。突然,我好像发现了一小片新大陆——这是一张裙装的留影,一张严肃而年轻的面孔,轻易就将人带入上个世纪70年代的那段岁月。  相似文献   

4.
1958年5月12日——这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我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庆云(河北省东部一个县,1964年划归山东)参加全县教师整风运动。此前,从报刊上获得信息,整风运动的后期,就是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但我感觉良好,可以说是成竹在胸,再有把握不过了。  相似文献   

5.
非典时期,又是下雨天,人们各不出门。我的腿在这寂静的日子里跌伤了,坐在家里,望着窗外的雨丝陷入了沉思。“非典”在这古城中肆虐,可是,古城仍然生气勃勃地矗立着。我发现,对于这座古城,我是有太多太多的爱,太多太多的记忆啊。于是,关于这座城市和我的故事,就在这特别的春天,浮上我的心头—— 那是80年代,四人帮垮台了,组织上分给我一套新房子。我们一家四口从  相似文献   

6.
还有两年,我就80岁了,我在现在这座城市生活已经快50年了。这座城市是革命历史名城、万里长征取得伟大胜利的转折点——遵义。  相似文献   

7.
有朋友问及我领会十六大报告的心得,这事其实我聆听时就想了的,我感受最深的是“与时俱进”这一宏论。 “与时俱进”,这四字箴言,可说是思想方法,可解为路线指导。以我的理解,似乎从哲学的韵味之体会更加贴切一点。“进”,本身就是前进、向上、争取不懈的意思。这毫不含糊是积极的、努力的。只有进,才可能“取”。我们要取的是什么?已经取得了小康;还要进,那么就是还要取高水平的,取“大康”——把“低水平”的“小康”建设得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8.
性,电影,真实 “听着,你会很成功,会很有钱。”“但是,你这辈子都以为女孩们不喜欢你,是因为你是个技术怪胎、我想让你知道,这不是真的——原因是你是一个混账!”  相似文献   

9.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将军的这首《囚歌》,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殊不知,他的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对当时  相似文献   

10.
刘聪震 《神州》2011,(9):48-49
首先声明,陕西并没有"仙鹤岛",以免对您误导。我这里所说的"仙鹤"是很需要费一番周折才能解说清楚的。由此看来,我今天是非得要进行一番解释才行了!情况是这样的——我打小就形成一种错觉,它是由中国历代的画家们给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视觉审美上的错觉!大家知道,画家的伟大是在于他们用"画笔"描绘出了许许多多"美妙"的东西——这在"照相机"诞生之前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画家们靠画笔构筑了一个"超级完美的世界",这应该算是画家们无可争议的才能的"耀眼"之处。我  相似文献   

11.
我的“2014常州话专业六级考试”成绩没到80分,虽然这只是朋友圈十分流行的一个小应用——各地方言测试,娱乐性人过专业性。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常州人,我依然觉得丢脸,仿佛我离我的家乡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12.
郭晓平 《百年潮》2013,(8):33-36
20世纪80年代,为撰写《张国华传》,我采访了不少老同志。张国华的夫人樊近真、秘书党雨川写了一篇纪念文章,题为《军政两全的将军——记张国华同志》。这是我最初将"军政两全"与张国华联系起来。《张国华传》在《中共党史人物传》发表后,我又接受《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的立传任务。在充实完善传稿的过程中,我对张国华将军"军政两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生命中,经常会幸运地拥有这样一位朋友——认识他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你生命的一半;虽不常见面,但一直彼此关注;他的存在,能让你不时地观照自身,不至于在庸常的生活中失去清醒。对我而言,老齐就是这样一位朋友。第一次见老齐,是大学时选修经济系的课。同学们都到得很早,我因为是选修生,静静地挑了靠门口的一个位置坐下。就在教授站上讲台,快要点名的一刹那,老齐一我后来才知道他的名字——身穿一件老式中山装,鼻梁上架起"陈景润式"的眼镜,身板笔直、老学究似的踱进教室,正襟危坐在第一排。我所在的这所大学,经济系的学生全是聪明孩子,都是当地高考的前几名。遇到讨论课,各个锋芒毕露,引经据典,老齐平时不显山露水,开口却与众不同,很明显,那时他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2015,(6)
<正>不知道能不能活出负负得正我计算着哪一个正常人活得不如我他背影里的整数能不能抵过我手一抖的余数农闲的时候适合死亡有人的一生经不起一次检点我左手压住右手,不让它抖余秀华的诗歌中很少出现与其疾病相关的文字,而这首《残疾人余秀华》是其中屈指可数的几篇之一。余秀华为人熟知,得益于她的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与诗歌同时被热议的还有她的身份——脑瘫诗人。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风波》写了一个很有意味的人物——九斤老太。九斤老太对现实很是看不惯,嘴里成天挂着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最近我忽然想起这个人物、这句话,在当今一切全球化、西化,传统文化目渐势衰的社会里.她的“一代不如一代”理论,应该颇有共鸣者。  相似文献   

16.
正"我只需要自己的工资,把我的奖金全都贡献给祖国。"这是我的曾祖父经常对我们说的话。他今年已经96岁高龄了,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西北工业大学的荣誉教授——王培生。在《宜兴最出名的50个教授》这本书中,就能找到曾祖父的名字。他的头发稀少而花白,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他总是抿嘴微笑着,一双宽大的耳朵给人一种亲切和善的感觉。曾祖父在弹性力学、结构力学  相似文献   

17.
鸟巢 《风景名胜》2008,(6):112-113
"妈,海面上有只大鞋子!""傻儿子,那不是鞋子,它是龟山岛。"这是我还依稀记得的,小时候初到宜兰海边,见到龟山岛的无忌童言。此后,每次去宜兰外婆家,当车子从北宜公路进入九拐十八弯的山路时,海上不远处那只硕大的Nike鞋——龟山岛,总会提醒我外婆家快到了。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采访,我在国内外时断时续地已跑了好几年。最后一站,才到达这个伟大事件开始的地方——南京。这是2005年5月底的一天,我在南京郑和公园看到"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倒计时"钟上显示还有50天。周年是一场数字游戏,似乎不到一个吉祥如意的整数,我们就无法追思先人做了什么,或者错过了什么。读碑,重新掂量下西洋关于朱棣为什么违背太祖海禁之制,而组织声势浩大的下西洋活动,历史上说法不一,但有案可查的证据有两条。  相似文献   

19.
王金昌 《百年潮》2010,(11):77-79
我手上有一册1864年法国出版的法文书籍《环游世界》,其中收录一篇题为《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于1862年,作者是法国汉学家M.G.保蒂埃,文章图文并茂,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前的美景有详细记载。今年10月是圆明园被毁150周年,现将这篇文章做些介绍,作为对被毁圆明园的祭奠。  相似文献   

20.
1964年,我中学毕业上山下乡在安顺县蔡官区白坟公社林场,1966年初,“文革”前夕的农历乙巳年春节就是在那里过的。48年飞逝而去,一个个春节匆匆而过,又一个个渐渐淡忘,唯独当知青的那年那月在农村过年的美好记忆留了下来。这是我知青酸楚生活中唯一有欢愉、岁月冲淡不了的记忆——那年春节乡下过年的3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