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慧慧 《文博》2006,(4):43-45
中国古戏台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它的分布范围广泛,留存至今的数量也是十分可观的。从威严肃穆的大内宫殿到繁华嘈杂的街市里巷,再到一些与世隔绝的蛮荒山村,都可见到它的踪影。中国古戏台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承载了中国古典的戏曲文化,还是中国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中国用于戏曲表演的古戏台,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我国现存宋(金)、元、明、清各朝代修建的古戏台,是见证我国戏曲产生、发展和走向辉煌的宝贵实物,也是我国宋代以来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遗存。  相似文献   

3.
我国戏曲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之中,荟萃了各种艺术成就,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因此,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备有最广泛的群众性这一特征。仪就这一点而言,在中国古代,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望其项背,明证就是遍布城乡的戏曲表演场所——戏台。可以这么说,大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几乎都设有大小不同、繁简各异的戏台(或称戏楼舞楼、舞亭等)。这些数以万计的古戏台见证过中国戏曲昔日的繁荣,也目睹过当年古人活生生的民俗生态。  相似文献   

4.
古戏台作为戏曲艺术的载体,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戏曲表现艺术,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建筑形态和建筑艺术。古戏台融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灰塑艺术、建筑艺术于一体,可谓古建筑之精粹。嵊州古戏台数量之多,形式之美,建筑之精,实属罕见。它们或隐居在穷乡僻壤,或静卧在乡镇集市,或矗立在街间路旁,并以设计巧妙、建筑精良而著称。  相似文献   

5.
戏台是不可移动文物类别中古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依托戏曲表演而生的文化建筑。从古至今,古戏台作为一种建筑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寄托,更是研究戏曲文化的“活化石”。文章通过对晋南地区汾河流域一带明清时期戏台建筑形制、建造结构和装饰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出这一区域明清时期戏台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余庆民 《南方文物》2009,(4):177-186
乐平乡土戏台以数量多、种类全、艺术性高、生命力强四大特色优势,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专家的关注。诸如“中国古戏台博物馆”、“古戏台——中国现存乡村最多的市”,以及“古戏台——乐平最靓的一张名片”,“古戏台——北有山西临汾。  相似文献   

7.
徐雪凡 《古今谈》2005,(1):62-64
浙江为南戏之乡,在近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大量古戏台、戏装、面具、砌末、碑刻、砖雕、木雕、壁画、题壁、剧本、插图等有关戏曲的文物,为戏曲研究提供了殊为珍贵的资料。其中戏曲碑刻即有戏田碑、禁戏碑、庙台碑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解雯捷 《东方收藏》2023,(12):79-81
山西省长子县文化底蕴深厚,能为“文化发声”的文物古迹恒河沙数。其中,长子县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作为该县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成为我们研究当地信仰及演剧活动的历史见证。古戏台是研究神庙剧场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作为观演场所的古戏台,不仅说明了戏曲演员与民众之间的观演关系,更表现出了传统戏曲的艺术形态。文章以长子县丹朱镇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为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等学科相关知识,探析其产生的民间信仰、形成发展的建筑特色,以及神庙与戏台间衍生的礼乐观,期以此在城乡建设中能够加强对戏曲文物所承载的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绍兴古戏台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戏曲舞台,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景”和“境”,而是“意”和“情”,戏台是人世万象的集聚台。绍兴古戏台的建筑以“三面突出”为特征,因地制宜,造型简约,结构严密,匠心独运,把易理和戏理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其造型、构架、构件及楹联透出的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正>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的戏曲班子为了生活也为了艺术,带着行李、行头,在一个沿河城镇演出结束后,又乘船赶到另一个城镇演出。就这样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演过去,其行话叫"跑码头"。所以,中国戏曲传播向来有"水路传播"之说。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大动脉,沿线城镇最为众多、最为繁华,正是戏班子"跑码头"的最佳场所。它促进了古代戏曲的南北交融,提供了戏曲繁荣的物质基础,奠定了大运河沿岸"百花齐放"的戏曲面貌。在大运河文化血脉的滋养下,更产生了中国的国剧——京剧。而江  相似文献   

11.
尹晴画 《神州》2020,(4):41-41
湖北戏曲作为我国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生活写照。伴随着社会变迁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方文化的洗礼大众娱乐的方式也不断的呈现多样化,这对于地方戏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我们应该直面迎接挑战,从内部结构和外部建设两方面实现地方戏曲融合发展,在文化保护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地方戏曲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一百四十多年前,近代西方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古老封闭的中国大门,一个雍容华贵的天朝大国,从此繁华零落以尽。殖民者的炮声,惊醒了长期生活在自供自给的经济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蹒跚地走出了封闭的“桃花源”。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中,一部份先进的知识分子又开始痛苦地思考着探索着,他们从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对落后的传统农业的征服中,从资本主义民主制对封建君主制的冲击中,得到了启示:中国必须实现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世界、从社会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面变革。于是,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政治维新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知识分子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经历了多少风和雨,尽管旧的反动势力风狂雨骤,摧残落红无数,并不能阻挡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  相似文献   

13.
<正>"戏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台以载道,以戏台育人",揭示了戏台的特征,体现了戏台的价值,也展示了戏台的风貌。几百年来,宁海县积淀着古戏台的文化,传承着古戏台的历史,对于建设国家文化大县,打造美丽宁海,美好家园,将产生积极的意义。2001年,宁海县进行文物普查,发现有120余座古戏台散布在全县各村落,之后,有13座古戏台列入县级文保单位和文物保护点。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把宁海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社戏开始在北京郊区农村的古戏台上的庄重仪式现在成了当地老百姓自娱自乐的游戏项目粉墨登场,这种传承数千年原本用来祭神祈福也让那些对传唱至今的社戏戏曲有感情的老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15.
何君 《民俗研究》2009,(3):166-177
乡村戏曲表演在中国农村地区具有悠久历史且内涵丰富。乡村戏曲表演在社会变迁的不同历史阶段既保持着传统功能的延续并同时嬗变生成新的功能。通过对河北省易县乡村戏曲表演的实地研究发现,北方农村社区中村戏的发展在经历传统阶段(建国以后至文革之前)、文革时期并发展至今,其功能特征经历了一个由从仪式性到社会建构性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宋惠群  张松斌 《沧桑》2012,(1):121-123
唐明皇李隆基不仅是一位治国理政的圣明君主,也是一位音乐、舞蹈、戏曲天才。中国的戏曲发展到唐明皇时代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丰富和拓展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奠定了中国戏剧的初级形态。"开元盛世"是中国戏剧形成和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誊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这里风景如画,深深吸引着游人的目光。温家宝总理曾题词:"山清水务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这样的地方自然是人人向往了。从南宁驱车,不到4个小时就到了巴马。来不及休息,我们在当地朋友的指引下,到达了早已心驰神往的甲篆乡巴盘屯。只见眼前树木葱茏,鸟语花香,山峦叠嶂,顿时让人心旷神怡。从高楼林立、热闹繁华的都市猛然间到静谧的乡村,就像进入了世外桃源,我和同行的朋友惊呼不已。在巴马,我发现这里的人生活的很筒单。一日三餐主要是以玉米粉辅  相似文献   

18.
于丹  刘刚 《中华遗产》2007,(11):102-113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梦幻能够让我们蓦然心惊?在梦幻里面,我们究竟能触摸到什么?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意味吗?谈昆曲,我们就从它的“梦”说起……  相似文献   

19.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梦幻能够让我们蓦然心惊?在梦幻里面,我们究竟能触摸到什么?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意味吗?谈昆曲,我们就从它的"梦"说起……  相似文献   

20.
张秀梅 《神州》2020,(1):48-48
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作为着手点,对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对当代服装设计上所运用到的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进行分析,结合当代服装设计理念,探究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得知,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当代服装设计水平,需要我国广大设计人员对传统戏剧腐蚀元素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